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大唐:这还是朕的天下吗? > 第134章 基层结构

第134章 基层结构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此事就这样办,你们二人协助虞昶来处理”。

    “是”。

    长安城的皇宫之中,李世民收到了突厥和高句丽大战的消息。

    “你们先看看。”李世民将收到的情报递给了大家。

    大家看到情报内容时,各种情绪交织在一起。

    从惊讶到惊喜,从不可思议到顺理成章。

    “陛下,阿史那咄苾出兵攻打高句丽,对于我们大唐来说,眼下是一大助力。”房玄龄第一个开口说道。

    “玄龄说说看。”

    “关中地区干旱,梁师都也受到波及。

    突厥来年还会继续攻打高句丽,我们灭梁的时时机到了。”

    梁师都出身官宦世家,父亲担任隋朝刑部尚书。

    梁师都被罢免官职后,回到乡里,结交党徒起为盗贼。

    大业十三年二月初一,梁师都杀害朔方郡丞唐世宗。

    随后梁师都开始依附东突厥,自称大丞相。

    随后,接连拿下雕阴郡、弘化郡、延安郡。

    接着即皇帝位,国号梁。

    突厥始毕可汗赠予狼头,给予“解事天子”等称号。

    梁师都在隋末只能算一个小诸侯势力。

    为何大唐没有直接消灭他?

    因为他是东突厥附庸,一直被东突厥庇护。

    武德年间,大唐还没有和东突厥翻脸的资本。

    随着李世民登上历史舞台中央,历史上的梁师都于贞观二年被李世民消灭。

    长孙无忌说道,“陛下,左仆射说得不错,想要未来解决东突厥,梁师都就必须要先解决。

    臣听说,梁师都所辖之地,百姓民不聊生。

    此时是最佳时机”。

    杜如晦赞同的说道,“左仆射和中书令的话臣赞同。

    待到明年春天,突厥东击高句丽之时。

    大唐以最快速度拿下梁师都。”

    魏征皱了皱眉头,“这样一来,会不会影响我们大唐?

    土地新政正在全面推行的关键时期。

    如果此时交恶突厥,是否合适?”

    萧禹随即说道,“魏侍中的话有道理,我们应该权衡利弊。”

    杜如晦微笑着说道,“对于突厥来说,他们现在一心盯着高句丽。

    他们不可能为了梁师都和大唐交恶。

    何况,各地还有一些顽固势力。

    此事如果一战打醒这些人也是好事。”

    杜如晦意思很明确,自己人不能杀自己人,梁师都总可以杀。

    用梁师都的人头让国内新政反对势力闭嘴。

    “哈哈哈……,克明的话有道理。

    今年关中大旱,但是并不算严重。”

    李世民说到这里,大家心里吐槽不断。

    不是因为你有一个好儿子,现在不晓得有多惨。

    李世民接着说道,“明年开春攻打梁师都。”

    李世民定了结果,无人提出异议。

    杜如晦问道,“陛下,何人领兵伐梁师都?”

    李世民想了想,“以柴绍为统帅,薛万彻为副。”

    “陛下,高句丽能顶住突厥大军吗?”萧禹毕竟是一名文人,对于军略并不通。

    “让克明来说说。”李世民示意杜如晦来说。

    “右仆射,高句丽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国内政治制度,基本和中原类似。

    他们以城墙为依托,防御不成问题。

    新城一线丢失,是渊盖苏文偷袭失败造成,是战术失败。

    接下来,突厥想要攻破高句丽城墙,恐怕会付出巨大代价才行。”

    此时高句丽一共有176座城池,600万人口,这就是底气。

    李世民说道,“朝廷会密切关注东突厥和高句丽战事。

    我们现在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李世民转身看向房玄龄,“左仆射,谈谈新政推行情况。”

    “是”。

    提到新政,就不得不提中国古代乡村治理结构。

    春秋战国时期,“乡”正式成为县下基层区划的一级单位,此前,乡和里是单独出现的,至此,乡和里开始并称,并且各国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县——乡——里三级区划,如《史记》记载:“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孔子的家乡在鲁国平乡。

    秦代的县下区划增加了“亭”一级,县下区从之前的乡里两级制变为乡亭里三级制。

    两汉时期的县下区基本继承了秦朝制度,且对其进行了进一步完善与丰富。

    乡增设乡佐,协助收税,亭设亭长、亭佐、亭父、求盗、亭侯、亭掾、亭卒等。

    可以看出汉代的亭制较秦代更为复杂,且汉代的亭是和乡里同属于县下行政系统,还是平行于乡里。

    另外,汉代的三老、啬(se)夫等乡官位尊权大,使得乡里社会处于半自治状态,官僚体制还未能完全控制乡里的社会。

    这显示出封建皇权的初期,乡里制度与县下社会还未被后代的繁缛条文淹没,从而表现出了勃勃生机与活力。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事频繁,社会动荡,以及周边民族南下入侵,县下区划发生了新的变化。

    晋与南朝的乡里制度承袭于秦汉,仍为乡亭里等。

    而北魏、北齐、北周则取法于《周礼》,实行邻、里、党制度。

    此时的三老、啬夫等乡官的地位、权力极速下降。

    其职能只是编订户籍与催征徭役而已。

    教化、建设乡里的职能日渐丧失。

    与秦汉时期乡官可与县令分庭抗礼比起来有着天壤之别。

    隋初,县下实行的是族一闾—保三级制度。

    “制人五家为保,保有长……”

    开皇九年,隋文帝将其改为乡里二级制。

    五百家为乡,正一人,百家为里,长一人,后又废乡正专理词讼的职责,乡正只负责户口编查,县下基层社会组织自主权再次变小。

    历史上,唐代由于版图辽阔,区域之间的乡里区划差异很大,把唐划分为四个区域:即以汉户为主的正州县、以蕃胡蛮夷为主体的正州县、以版羁縻州县、无版羁縻府州。

    北朝开始雏形的职役制在唐代逐渐成型。

    “乡官”和“职役”是不同概念。

    作为基层官员,乡官需要自上委任,有正式的禄秩,需要执行催征赋役与捕盗等行政职能,作为乡大夫,乡官需得到地方社会的认可。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