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四川乡试正考官曾国藩
农历七月,就在李宗羲、沈西序在客店里闭门不出,专心致志温习功课之际,一位朝廷官员被任命为四川乡试正考官,从京城出发后,正星夜兼程,奔赴万里之外的四川成都。
这位朝廷官员叫曾国藩。
曾国藩是湖南湘乡人,生于嘉庆十六年十月十一日(1811年11月26日)。他两次参加会试名落孙山,并不气馁,第三次终于考中进士,在殿试位列三甲第四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后在朝考中发挥出色,被选入翰林院。三年后,经过散馆考试,曾国藩授翰林院检讨,不久又补授翰林院侍讲,成为一名清贵的翰林。
有清一朝,翰林的地位都非常高,而且是朝廷重臣的培养对象。朝廷里素有“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的说法,意思是说,进士是当翰林的必要条件,翰林是进入内阁的必要条件。清朝许多权倾一时的辅政大臣,都是从翰林里逐步爬上高位的。
当了翰林,享受别人羡慕眼光的同时,曾国藩却十分发愁。
为什么发愁?一个字:“钱。”
翰林地位虽高,俸禄却低。翰林院侍讲的品级为从五品,每年的正俸为80两,禄米折银为2925两,公费补贴为1071两,合计约为130两银子。这笔俸禄在清朝算是高收入,可曾国藩却入不敷出。因为他要在京城租住房屋,要置办官服,要养仆人,要迎来送往, “三节两寿”时要给老师、亲友送礼,开支十分庞大,以至于经常借钱过日子。
现在,他收到四川乡试正考官的任命后,高兴坏了。对于穷得叮当响的翰林来说,这是一次难得的增加收入的机会。他算了一下,这次去四川,首先就可以光明正大地向户部支取两笔银子,一是出差的路费有400两银子,二是公项程仪有2400两银子。这两笔银子到手后,他便能还掉以前欠下的债务。此外,到了四川后,地方官员、同考官以及考中的举人,都会给他送上馈赠,数量不会少。
果然,在收到路费和公项程仪后,曾国藩还掉了欠债,给自己置办了一套崭新的官服,还寄了寄了1000银子回家,用于偿还家中所欠债务和资助亲友。人逢喜事精神爽。七月初八,他受命动身赴任。第二天,身在旅途中的曾国藩在日记中喜滋滋地写道:“卯初起行,雨后朝旭,清气可飧……”
心情一好,连空气都是香甜的。
七月二十三日,在经过半个多月跋涉后,曾国藩一行进入四川境内。七月二十七日,他经过明月峡栈道前往剑阁时,远眺雄壮的山水,心境豁然开朗,不由诗兴大发。
“来人啊,拿纸笔来。”他吩咐道。
虽然是在旅途之中,纸笔墨砚依然是必备之物。很快,仆人陈升送上纸笔和磨好的墨汁。
曾国藩略加思索,挥笔写下一首诗《初入四川境喜晴》:“万里关山睡梦中,今朝始洗眼朦胧。云头齐拥剑门上,峰势欲随江水东。楚客初来询物俗,蜀人从古足英雄。卧龙跃马今安在?极目天边意未穷。”
一个“喜”字,便足以表达出他那踌躇满志、信心满满的心理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