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两江总督李宗羲 > 第12章 望江楼

第12章 望江楼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八月初六,正是乡试的日子。陈昆、沈西序和李宗羲一大早就来到贡院,排队进入自己的号房。

    有清一代,科场舞弊之事层出不穷,众多考官、考生遭受牵连,杀头的杀头、监禁的监禁、流放的流放。正因为此,各地对乡试的监考极为严格,生怕捅出篓子来。陈昆等人进入贡院时,都脱光了衣服进行搜身,防止夹带书籍、纸片等进入考场。进入考场的号房,外面一把大锁锁上。此后,在参加考试期间,考生一律在号房里“吃喝拉撒睡”,不允许出来,直至考试结束。

    乡试一共考三场。第一场考四书义三题,经义四题。第二场考写论文一篇,考诏、诰、表各一题,考判语五条。第三场考经、史、时务策五道。三场考试,均由主考官拟题。

    好在乡试耗时不长,只有一天,对于考生来说倒不是很难受。到酉时(下午5、6点钟),李宗羲已经做完所有的考题,如释重负地走出考场。他看到陈昆和沈西序都已经在考场外等候了。一问,陈昆出来得最早。

    “我就当完成个任务。”陈昆依然很轻松的样子,“沈兄和李兄做的华丽文章,必然金榜题名,高中举人。”

    “不敢不敢,”沈西序诚恳地说,“陈兄拿得起、放得下,佩服。”

    李宗羲就没有这样洒脱了。他可是卖了房子来参加考试的。如果考试名落孙山,又如何回去面对父老乡亲?到时候,光是左邻右舍的唾沫星子都会将他淹死。

    考试结束了,就是等待放榜。清初,朝廷规定乡试结束后半个月必须完成阅卷并放榜,一般在八月底。但是后来随着应试者人数的增加,放榜时间也逐渐延迟。康熙五十年(1711年),朝廷要求大省在九月十五前、中省在九月初十前、小省在九月初五前必须放榜。此后,放榜时间成了定制。四川属于大省,应在九月十五前完成放榜。

    这十几天闲着无事,陈昆、沈西序、李宗羲在成都城里转了转。杜甫草堂和武侯祠是必须要去,到了成都,怎么不去瞻仰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和名垂千古的诗圣杜甫?望江楼、大慈寺、青羊宫、合江亭这些地方都有可观之处,值得一去。时值秋高气爽,风和日丽,3人一边游览参观,一边吟诗作对,心情大好。

    八月十五是中秋节。这天午后,他们登上望江楼,极目远眺逶迤而来的锦江。望江楼建于明朝时期,是为了怀念唐朝女诗人薛涛。

    薛涛出生于长安,幼年随父亲薛郧来到成都,常年居住在浣花溪上。她8岁时,与父亲在庭院的梧桐树下歇凉。薛郧看着梧桐树,吟诵道:“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随后,问女儿:“你能续上这首诗吗?”薛涛很快续道:“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

    薛郧听罢,怅然良久。女儿所续诗句,虽然水平很高,但却似乎昭示了命运的不堪。

    陈昆对沈西序和陈昆说了薛涛这个典故,又说:“薛涛才高八斗,可惜命运多舛,落得终身未嫁、皈依空门结局。”

    “可惜了,可惜了!”沈西序感叹说,“薛涛与元稹,一个是美丽多情的红粉佳人,一个是才华横溢的风流才子,本可以成为流传千古的佳话,却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终成一场空。”

    李宗羲正待开口,听到一旁有人冷笑道:“一群酸文人,为千百年前的古人强作忧愁,却毫不不关心今人的命运。可笑,可笑!”

    3人转身看去,却是一个40来岁、身着灰衫的中年文人,倚在栏杆上,冷冷地盯着他们。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