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朋 党
宴席吃到了午后,景瑜替祖母送走了赵家人,景老太太要景瑜去祠堂。
雪还在下,景瑜踩着雪,走在去祠堂的路上,祖母说那里有个人在等他,他不知道是谁,走的散漫,只是觉得祖母似乎并不在意赵家的亲事,心里想着回头要不要和祖母明说,他不急着定亲。
他没想过一辈子不成亲,只是现在青禾在兴头上,他不想刺激青禾,误了人家女孩子。
祠堂外面日光不明,里面昏暗得紧,屋中等着一个人,那人躲在阴影里,瘦成了一把骨头。
景瑜进了门,那人听到动静,像一只受惊小兽一般,蓦然回身,认清来人是景瑜,对着他重重跪了下去,哭着喊,“小瑜~”
景瑜上前两步,看清容貌,把人拉起来,皱眉道,“子清哥,是你?到底发生了什么?你怎么成了这个样子?”
这人是景璋的副将张子清,除了那张脸,形容和景瑜上一次见时完全不同。
景瑜愕然的听他讲述蒙城发生的一切,几个时辰后,他出来的时候,天已经黑透了。
雪停了,冷风毫无预兆的灌了进来,景瑜在迈出门的那一刻,一口血吐了出来,躲在暗处的许一山,连忙上前,将人扶住,喂下了龙骨丹,带去后院儿调养。
几日后,景瑜再上朝的时候,吴旷已经彻底疯了。吴皓以其病重为由,为叔父请辞,小皇帝面露哀戚,准了请辞折子,又赐了名贵药材。
文臣武将,纷纷觑着风向,上奏小皇帝,请封昭阳郡主景姝为一品将军,统领京郊大营。
小皇帝欣然准了奏,至此,京郊大营兵权重回景氏之手。
整个朝堂上下一心,直呼陛下圣明,一派祥和之象。
三日后大朝会,难得晴天,勤政殿内阳光分外明亮,连檐牙上的积雪都闪着光。
群臣山呼叩拜后,御史顾海平首先出列,跪地叩拜后,从怀里掏出幅两丈长的大图,禀道,“启禀陛下,臣向陛下先上一图,请陛下御览。”
临近年关,盛京城内好些官员开始走动,这几日,小皇帝在宫中也收了好些礼物,在早朝之上送礼的还是头一份儿。
小皇帝不禁心中好奇,面上和煦,道,“此为何物?”说着起身走下御阶,缓缓来到顾海平旁。
两名小太监上前,接过那图,一左一右打开,小皇帝看到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朝中官员的名字。
他心中不解,顾海平贴心上前,指道,“这是朝中六部官员,陛下可知,那些是兵部尚书景瑜的人?”
他无视勤政殿内,四面八方投来的吃人一般的目光,刚正道,“臣愿为陛下解惑!”
小皇帝没忍住,用看傻子一般的目光,看着滔滔不绝的顾海平,心道,‘朕当然知道,他们是朕和景瑜费了好大力气提上来的,自然提的是自己人!’
然而,被点到名字的陆曲一派淡然,赵宁右吓出了一身冷汗……
只有王书仪幸灾乐祸,他知道被顾海平盯上,那个顺风顺水的景瑜,似乎要倒霉了!
小皇帝面色凝重,似乎听进去了,缓缓道,“顾爱卿所奏的确重要,只是,可有实证?”
顾海平面色一僵,“并无实证,”他跪下去,郑重其事道,“陛下,虽无实证,但景瑜在朝堂之上一呼百应,不臣之心昭然若揭,请陛下防患于未然,以免生肘腋之患!”
小皇帝沉默了,他看了一会儿跪在地上的顾海平,转身走上御阶,站在龙椅前,不喜不怒道,“退朝。”
江菱扬起浮尘,高声重复退朝,小皇帝走了,百官绕过跪着的顾海平也走了,勤政殿一会儿便空了!
殿外,阳光刺眼,雪开始消融。
次日,没有大朝,顾海平带着他的大图,跪到了宫门口,小皇帝让人把他请到了上书房,听他絮叨了一遍,安抚了几句,送回去了。
之后,顾海平每日都来,每日都在小皇帝耳边絮叨,小皇帝极有耐心的哄着,敷衍着,把人送回去。
消息却不知怎么传了出去,像四月的柳絮,随风而起,四处纷飞。
景瑜结党营私、揽权自立的消息,如烈火烹油一般,闹得人尽皆知。
连年底进京述职的外官和上京朝贡的藩王,都开始给景府递拜帖,送孝敬,似乎非要把顾海平上书的罪名,坐实一般。
青禾最近很顺心,景瑜结党营私的罪名没有实证,御史没事儿嚼几句舌根子,他也没放在心上。
他认为顾海平是闲的,这人景瑜说留着有用,就没搭理他。
用到的时候,他说的话,他们就利用一下;用不到的时候,那些话就权当耳旁风,他还能留一个好名声。
真正让他飘飘然的是,景瑜最近很顺从。
虽说除了那日酒后,景瑜再没主动过,但他怎么胡闹,人也没拒绝过他,他甚至开始筹划,要不要在新年,把他当做礼物送给自己……
陆曲最近很烦心,年关将至,地方官纷纷进京述职,西北门户蒙城的损失,再无遮拦,赤裸裸的摆在面前。
北胡蹂躏,人口凋零,百业凋敝,西北边陲,不能无兵,任北胡蛮族肆意跑马!他急需派个军政大员,去重建蒙城。
老头儿把朝中重臣一一过了一遍又一遍,熬了一宿,捻断了数根银须,终于提笔,把景瑜的名字写在了奏章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