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都尔鼻
俘虏的察合台汗国牧民多的是,用人民去填,多尔衮并不在乎。
就在玉门关守军几乎绝望之时,马祥麟带着大军终于赶到玉门关。
玉门关守将见到援军,嚎啕大哭,太难了,为何迟迟没有弹药粮草运过来。
马祥麟在了解情况之后,意识到补给出了问题,若是自己贸然出击,只怕也会陷入绝境。
马祥麟连忙派人去通知孙传庭大军,务必注意补给问题,后方补给可能出现问题。
马祥麟说的委婉,但是孙传庭作为一个老臣,只需要三两句话就能意识到问题。
自崇祯御驾亲征,袁可立便拖着病躯在兵部指挥物资的补给。
也就是马祥麟赶到玉门关时,劳累了一天终于睡下的袁可立,听到院中响动,便在儿子的照顾下起身查看。
袁可立来到院中看到一个浑身是伤的人躺在院中,而就在此时袁可立家的大门被人敲响。
院中躺着的那人拼尽力气喊道:“袁大人勿开门,玉门关无粮。”
说完便昏死过去,袁可立听到这拼尽力气仍然声音不大的呼喊声,意识到问题的严重。
“门外何人,可有要事。”
“我们是顺天府的衙役,刚刚追击一个歹徒,见歹徒进入袁大人家中,担心袁大人安全,特求进府拿下贼人护大人安全。”
“刚刚看到贼人翻墙出去了,还请去别处搜查吧,老夫年事已高,不休息好明日恐耽误正事,还请告知府尹海涵。”
“我们也是奉命行事,还请袁大人……”
“还请袁大人什么?本指挥使一直在此保护袁大人安全,还需要你们这些人狗拿耗子?”骆养性突然出现在袁可立门外。
“骆大人,还望海涵,我们也是想保护袁大人安全,既然骆大人在此,我们告退。”
骆养性并没有进袁可立家,而是在外守了一夜,第二日,骆养性与袁可立才从醒来的锦衣卫口中得知玉门关没有收到任何的粮草补给的事情。
崇祯派去玉门关两万安防卫,补给就交给了兵部,袁可立一直都是按时派发物资送去,也从未收到玉门关的信件。
“这些人如此大胆,为了私利置将士性命与大明安危不顾,实在可恶。”
“袁大人,非是本官不信任袁大人,我需要查看记录查询这些粮草军资的去向,另外,自陛下亲征,粮草物资一直都是交由兵部负责,还请袁大人确认粮草物资是否真的运送到位。”
“本官自会确认。”
袁可立没想到一语成谶,这些人还真的敢从后勤补给上入手,大量的物资不知去向,必须尽快追查。
顺天府大牢
“我等勋贵虽说权力日渐衰落,可军中的关系也不是不存在,此次能把文官与勋贵逼到拧成一股,陛下也算是千古第一人。”定国公徐允祯说道。
“别高兴的太早,咱们这位陛下可不是好对付的,凡事都要步步为营。只要此次成功,将咱们的陛下变成第二个英宗,陛下又只有一个幼子……”
骆养性回到锦衣卫衙署,搜集崇祯出征后的各种情报结合着看,发现信息非常模糊,但是都指向了勋贵与文官暗中所为。
“皇后娘娘,臣这里没有证据,但是所有的信息都有指向,而最为活跃的乃是陛下关在牢中的那些反贼,这是截留到的一些书信,有些内容信息模糊,应是加了密语,只是用的仍是旧版的军中密语,所以可以破解出来。”
“不需要证据了,将这些人全部严刑拷打找出相关人员后全部处死。带本宫懿旨与陛下所留密旨,去调那驻京的三万安防卫,一万五千人换掉所有城门的守军,五千人保护两院与皇家理工。”
“另外,所有粮草军资的运送全部交由锦衣卫与剩下的一万安防卫押送,路上敢有阻挠物资运输的全部按照谋反论处,就地处死。”
跟着袁可立一起从皇后那里出来的骆养性心中感慨:没想到大家口中温婉贤良的周皇后竟有如此狠辣果断的一面,至少比之崇祯连反贼都只是关着不杀来说要狠辣多了,人比人得扔。
都尔鼻,盛京外最为关键的一处,都尔鼻不失盛京无碍,安内带着大军反推到都尔鼻,清军的那些城池如纸糊一般,此时的清军不善于攻城也不善于守城,最重要的是明军的大炮太过于恐怖,还会爆炸,一炸一大片,打的又远又准。
明军的火箭弹数量不多,但是爆炸起来绝对够吓人,当然了造价也足够昂贵。
造火箭弹的钢管都是工匠钻孔之后一点点的穿芯扩径打出来的,在没有蒸汽动力之前,全靠畜力和人工。
命运就是如此的搞笑,在遵化时卢象升守,济尔哈朗与阿巴泰攻。如今到了都尔鼻,虽说不是卢象升攻,安内也是卢象升手下,角色转换,换成济尔哈朗和阿巴泰一起守都尔鼻,安内进攻都尔鼻。
盛京,皇太极在与群臣商议和谈的事情,漠北漠南的消息也不断地传到盛京,除了西域与乌斯藏,花费一年多打下的蒙古,短短几个月就彻底失去。
如今只怕是盛京乃至整个辽地都守不住,难道真的要被赶回白山黑水之间。
一切都太突然了,几个月前还在按着大明在地上摩擦,明军根本就不敢出城一战。
角色转换的太快,快到所有人都还处于懵逼状态。
“陛下,为何明军突然就有如神助了。”
“你问朕,朕去问谁?接下来不是考虑这个事情的时候了,朕准备与崇祯和谈,诸位商议一下和谈的条件。”
“陛下,如今大明占优,肯定不会善罢甘休,必须阻挡住大明的脚步,让大明知道继续攻打将付出惨重代价才有和谈的筹码。”
“报,都尔鼻失守,两位亲王安全逃回回到盛京。”
所有人都没有在说话,都尔鼻失守,意味着接下来就只能打盛京保卫战了。
“陛下,为今之计只能向北迁徙,陛下不可在此冒险。”
“报,大明送来的书信,说是呈给陛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