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宁锦解围
崇祯带着大军一路向辽东进发,驻扎在山海关,等待宁远和锦州的消息。
崇祯不会指挥打仗,跟随崇祯一起的是之前遵化保卫战立功的安内,崇祯将指挥权交给安内。
对于崇祯来说,他过来就是一个象征性,但是坚决不外行指导内行。
左等右等,等了几天,才算是真正掌握皇太极到底带了多少兵马围困锦州和宁远。
围困锦州和宁远的清军合计三十万人,如今已经围困两个多月,对于清军来说消耗也是惊人的,三十万人,人吃马嚼,粮草供应就是个大问题。
“陛下,根据山海关的内应的消息,崇祯御驾亲征带着五万人驻扎在山海关。”
“为何崇祯都到了山海关,才得到消息,之前没有一点崇祯御驾亲征的消息,京城的内应是出了问题吗?”
“回陛下,内应一直联系不上,很有可能已经出事了。”
“自从燧发枪之后,他就再也没有拿出过什么有用的消息,应是早就被发现了,一直没有处理掉,京城若是再送出消息一律视为假消息。”
“陛下,崇祯御驾亲征,这是个好事情,只要他敢出山海关,我们就设法活捉崇祯。”
“不会那么简单,他敢来,自然是有恃无恐,出征前不少人判断,认为崇祯在大明内部做的政治决策几乎得罪了所有人,内乱只是早晚的事情,都以为等到大明内乱,锦州和宁远也就不足为虑。经过这段时间的考虑,朕以为之前考虑的方向错了,崇祯看似几乎将所有的利益群体得罪了一遍,但是这些群体早就是群龙无首,文官士绅读书人都是围绕着皇权打转,天然不具备法统。而这些群体中有法统的藩王,没有兵权且经过几百年的供养早就成了废物,所以朕以为锦州和宁远再啃不下我们就只能撤兵再做它谋。”
“陛下不可,以史为镜,秦皇一统天下,几乎所有将军文官与世家都等着分封,然而始皇独断郡县,将星云集的大秦轰然倒塌。”
范文程不慌不忙的继续举例:“杨广大修土木劳民只为亡国原因之一,还在于开科取士将世家划分好的朝堂格局打破,失去了世家支持,大隋轰然倒塌。”
“再观大明本就行将就木,腐朽之躯下猛药,只是身体不能恢复反而直接会崩坏,而大清初立,身强力壮,无论怎么看大势在我,陛下只待天时。”
“大势不可违,东汉刘秀仅凭少量兵力即可从乱臣王莽手中夺回刘家天下,如今大势在我不在大明啊,陛下。”
范文程见皇太极有退缩之意,心里也是着急,他范文程违背祖宗帮助建奴是为了什么,当然是建功立业青史留名,赢家通吃。
“范爱卿言之有理,然而朕近来只觉心中不安,往日里都是信心百倍,从未有过如此情绪,恐有大事发生。”
崇祯在山海关一直没有前进,直等了两个多月,清军突然退兵。
被围困了四个多月,宁远的赵率教与锦州的袁崇焕看着如潮水般退去的清军,闹不清原因。
清军的退兵没有其他原因,代善和阿敏的败兵返回,将二人的战况汇报给了皇太极。
仅仅伤了两条手臂的阿敏,因为返回途中淋雨生病,没有回到盛京便一命呜呼。受伤较重的代善反而没事,只是废了一条腿一只胳膊,再也不能带兵,以后在朝堂估计也就没了话语权。
皇太极得知代善与阿敏的惨败过程后,意识到内应给的那个消息不是谣言,崇祯真的有比燧发枪更厉害的鸟铳。
范文程所分析的狗屁大势完全不在他,理性回归的皇太极如今后悔对大明冒然出击。
皇太极早该意识到不对,天启时,大明对于后金就是单方面的透明。而自崇祯登基,从大明获取的情报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内应失去消息。
甚至跟后金眉来眼去的大明官员要么主动切断了联系,要么被崇祯除去,而皇太极是旧一套的思维惯性。
尤其是皇太极一统蒙古和西域之后,更是越发的膨胀起来,完全掌握群力,所向披靡,认为自己是堪比李世民的千古一帝的翻版。
然而败兵带回来的一盆冷水将皇太极浇醒,他明白自己托大了,犯了兵家大忌,对大明没有做到完全的了解,尤其是崇祯新建的新军。
如今被大明反攻,最好的应对策略是依靠坚城打防守战,看情势再做它图。
皇太极在文州、广宁、西平堡、辽阳、都尔鼻(今阜新)、通辽等地的城池部署了大量的兵力守城。
袁崇焕与赵率教在皇太极退兵后,急急忙忙的求见崇祯。
“罪臣袁崇焕参见陛下。”
“臣赵率教参见陛下。”
“二位爱卿请起,这几个月辛苦二位,朕一直未能腾出手来支援。”
袁崇焕抗旨出城迎敌心中有亏,惩罚的刀子迟迟没有落下,心里一直打鼓,如今看到崇祯,更是想起第一次见崇祯,被崇祯直接道破内心想法的事情,他觉得自己从未真正的了解崇祯。
“两位守城有功,待平辽之后再做定赏,二位将兵马留在城内,跟着安内将军一起观摩即可,朕希望将来二位能够成为让海外之国闻名而丧胆的大将。”
崇祯看了一眼袁崇焕,还是没有对他贸然出城导致祖大寿身死一事的定性与惩罚。
崇祯就跟在军中,也不指挥战斗,指挥权全部交给安内。
西部,卓聪、卢象升进入草原后,卢象升带骑兵从漠北,卓聪从漠南一路向东横扫蒙古各部,以战养战,缴获大批牛羊粮草。
孙传庭从宁夏进入草原后向西绕道去西域,马祥麟从玉门关向西。
多尔衮在玉门关打了两个月,毫无进展,玉门关坚不可破,而玉门关守军几乎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五天之内在没有粮草弹药送过来,玉门关可能就守不住。
关外的多尔衮敏锐的察觉到守军的炮击与枪声,一天比一天弱,便尝试几次大规模的攻城战,不求攻破,只求耗尽玉门关的弹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