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春闱
皇太极说完,见众人都不说话,又接着说:“据内应消息,明军应是装备了一种比燧发枪更强大的兵器,内应没有见过实物,但是可信度极高。因此,对于是否进攻大明,朕一直拿不定主意。可是,崇祯五年,大明清丈土地,崇祯六年士绅一体纳粮,削藩,崇祯七年也就是今年大明的旱情比之辽地更为严重。天时地利人和方面,崇祯得罪了士绅、读书人、藩王、勋贵,失了人和。大明内部严重干旱,失了天时。因此朕也有理由怀疑崇祯是迫于内部压力,饮鸩止渴,将燧发枪走私到草原,至于有没有更为强大的武器,没有内应见过实物。”
“陛下,情势由不得我们,若是不从大明那里获取粮食,则打下来的区域很快也会再次陷入反叛,我们没有退路,进攻大明反而可以团结归附的蒙古人。”
“陛下,我等如今有了如此庞大的疆域,为何还要冒险与大明去硬碰硬,自老奴以来,我们都只是要报仇,真要灭了大明,未免过于自大。”代善是极不赞同与大明开战,有了这么大的疆土,只想做个安乐王爷。
“朕以前也没有占据大明的想法,然而如今我大清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如此辽阔之疆土,仅仅用了两年时间。和硕礼亲王,天欲与之朕又为何不取之,天命在我。”
对于多尔衮这些年轻一代来说,几乎都是主战派,保守的阿敏、莽古尔泰、代善自然也就得不到支持。
皇太极带着后金打草原征西域,一路战无不胜,如今的权力不是阿敏、莽古尔泰、代善三大贝勒可以掣肘的。
乾清宫,春闱在即,来自南方的大臣上疏要求恢复江南学子的功名,上万学子被革去功名,对这次春闱影响太大。
江南那都是学霸,一下被取消上万学子的功名,这件事对于其他省份的学子来说是一件天大的好事,虽说这一万多学子中有资格参加春闱的只有两成,对于其他省份来说也是减轻不少压力。
士绅一体纳粮这件事,对于读书人来说绝对是不能接受的,然而真正站出来反对的只有江南的学子。
其他地区的学子尚未决定是否通过罢考等形式反对一体纳粮的决定,江南的上万学子就被革去了功名。
对于其他省份来说,这就是命运的齿轮在转动,泼天的富贵机会到了他们眼前,江南这一下几乎没多少学子可以参加科考,势必伤筋动骨。
江南的官员奏疏当然引起了其他省份官员的反对,这个时候不逮着机会将江南学子踩下去,更待何时?
崇祯综合几方的奏疏以及一些正直的大臣的意见,决定允许这一万多江南学子中有资格参加此次春闱的继续参加此次春闱,但是无论考中与否,想要恢复功名乃至于做官,还是要通过江南理工的所有科目的考试,没有参加春闱资格的也是同样要求。
然而崇祯的决定并没有迎来江南学子的弹冠相庆,罢考的声音仍旧不绝于耳。
不来考,崇祯也不能去求着他们来,随即发了一道圣旨,此次春闱录五千名额。
相比较往届的春闱,录取名额直接增加了十倍,相当于考中的几率增加了十倍,几乎没有哪个学子再有勇气拒绝,历年春闱。
十几年乃至于几十年的寒窗苦读,不就是为了这场科考吗?
早朝,在商议完其他国事后,崇祯说道:“众位爱卿对于此次录取名额难道都没有意见吗?没见到诸位的奏疏。”
能有什么意见,谁敢有意见,各省官员哪个不希望自己家乡能多考中几个。
内阁首辅黄体仁站出来说道:“陛下有广纳贤才之心,臣等自是支持,只是一下录取如此多的名额,只怕没有地方安排,届时恐怕浪费贤才。”
“臣以为阁老多虑了,自(崇祯)五年到七年,多少大政方针都是在两个书院学子的参与下做成,可见陛下希望年轻人能够多多参与到国事中。”孙承宗并没有反对黄体仁的话,站出来不咸不淡的说了几句。
崇祯见都是说一些没有营养的囫囵话,说道:“历年科举虽说诸位爱卿都是极力维护公平公正,然则春闱的总体规矩已经两百多年没有大的改动。此是一次非常特殊的春闱,朕希望能够尽量做到公平。”
“朕一直以来没有定下主考官,今天在这里就定下此事,此次考官凡四品以上的官员全部参与监考,朕与你们同在,每两名考生有一名士兵站岗监督考试。”
“陛下,关于皇家理工学子参加科举一事,臣有意见。”户部尚书毕自严站出来说道。
“爱卿请说。”
“皇家理工学子从未参加过童试,乡试,也没有取得对应的功名,如何有资格与那些考中乡试的士子一起参加会试。”毕自严作为一部尚书却从不参与那些斗争,然而此次站出来,也是几乎都要到开考了,崇祯还未意识到问题,也算是出言提醒小心被临考一击。
这个问题确实打的崇祯措手不及,自己也是往死了用这些学子,却没有给他们参加这些考试的机会,然而也没学子提出来这件事。
“如今多事之秋,朕广求贤才,若是一味的按照规矩来也不行,这样吧,既然皇家理工的学子无功名考试,对其他人来说不公平,那就放宽到所有学子,只要愿意参加会试的全部可以参加。”
“陛下,此事不可,且不说这些人是否真的有才华,打破规矩将会有几十万人参加会试,请问陛下该如何应对。何处去寻如此大的场地来应对,陛下怎可如此恣意妄为,况且藩王本就不可参加科举考试。”
“如今哪里还有藩王?朕将自己的宗族全都贬为庶民,何来藩王,既然爱卿觉得人数太多,但是也不能不公平,这样吧,按照规矩哪怕考中秀才,还要经过筛选才能参加会试,此次就让所有考中秀才的都可以参加会试吧,这样就只有几万人,足以应对。”
“陛下,时间来不及,如今已经一月底,下个月九号就要开始考试。”
“刚刚也说了,由于恢复考试资格的江南学子来京城考试也需行脚与休息时间,春闱时间推迟,四月开考,抓紧下发通知吧。”
民间的舆论从来都是一个热点覆盖另一个热点,前一段时间崇祯还被民间骂的狗血淋头,这所有秀才都能参加会试,又被捧为圣君。
七十多岁秀才老头进京考科举,也是崇祯七年的奇观。
退朝后,骆养性急匆匆的求见。
“陛下,只怕皇太极很快就要大规模扣边。”
“得到确切消息了?”崇祯捻着案上的一张纸币问道。
“回陛下,经过几个消息的相互印证,皇太极估计会从多个方向同时进攻,具体进攻方向与进攻时间未能探查到。”
崇祯丢下纸币,看着舆图说道:“还能有哪些位置,无非就是宣大防线和蓟辽防线,最多再加个从西域过来的玉门关方向。”
“陛下,此次只怕情况危急,只要有一道防线失守都会有大麻烦。”
“春闱在即,先挡住吧,朕这几年是想方设法的将边军的饷银给补上,尽量不拖欠饷银,总该有些战斗力。”
“陛下!”
“有话直说,不要吞吞吐吐,你是情报机构,任何情报都要毫无保留。”
“陛下,只怕边军有变,臣只是得到一些模糊的情报,勋贵与边军一直以来都是绑在一起的。”
“大明开国时,勋贵还能与文官掰腕子,到了如今手里的权力早就被文官给剥夺殆尽,指望勋贵能做些什么事?这事怕是有人怂恿默许,且跟踪消息,有情报不要吞吞吐吐,及时汇报,下去休息吧,你只管做好你的本职工作。”
骆养性掌握着大明对外的第一手情报,对于外部的了解更为深刻,但是唯有几处,骆养性也不知情况,那就是钢铁研究院与火器火药研究院。
对于步枪的威力,骆养性自然是知道,但是打仗不是只靠武器,骆养性是出于本能的对安防卫没有信心,认为他们都是新兵蛋子。
然而骆养性忽略了一件事,那就是这帮人也是跟明军打过仗的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