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天子崇祯 > 第145章 粮食危机

第145章 粮食危机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到达安防卫大营后,崇祯越想越气,“玩不过就玩刺杀?”

    去将骆养性喊来见朕。

    “陛下,臣未及时收到情报,请陛下责罚。”

    “哦?也就是说你现在收到情报了?”

    骆养性将一个尚未开封尚未蜡丸递给崇祯,崇祯接过来问道:“送信之人有没有事”

    骆养性自然知道崇祯不是关心送信之人,而是关心有没有暴露。

    “回陛下,没事,送信之人安全。”

    崇祯打开蜡丸看到几个字,‘有人密谋刺杀,务必小心’,没有说是谁,也没有时间,大概是情况极其危急时冒险送出来的消息。

    “这是卧底在勋贵中的?”

    “是,乃是魏国公府中传出。”

    “魏国公也参与了?”

    “回陛下,需要确认。”

    “骆爱卿,你是否对朕没有给你封爵位有怨言。”

    “臣一片忠心,还望陛下明鉴。”

    崇祯摆摆手示意骆养性勿要担心,“朕所行之事就是还百姓一个相对来说公平一些的世道,希望骆爱卿将来能够在家族中秉持为民发声的家风传承。”

    崇祯并未对勋贵下手,勋贵涉及到军队,与军队牵扯太多,此时还不能动,但是崇祯知道这些人不会再相信崇祯,只有崇祯死,他们才是安全的。

    各地卫所是勋贵的财富来源,崇祯清丈土地,唯独没有去动卫所的土地,也没有关于卫所纳粮的政策,提都没提,仿佛卫所就不存在。

    大半年以来,唯一一件令崇祯高兴的事情就是周皇后有喜,在崇祯还未到达南京时,消息便被快马加鞭送来。

    幸亏不是‘崇祯在外三年没有回家,回家时儿子都一岁了’这种狗血事情。

    崇祯六年,皇太极没有任何的行动,蒙古还没有收拾完,皇太极将察合台汗国覆灭,连同新崛起的吐鲁番都一起覆灭,乌斯藏也归顺后金。

    皇太极在崇祯六年年底称帝,改国号为清。

    大明的北方与西方都是同一个国家了,那就是清,而大清的下一个目标就是大明。

    皇太极之所以如此之快的打下如此大的地盘,还是要感谢崇祯的燧发枪,在皇太极手里简直无往不利,配合红衣大炮,攻城掠地如秋风扫落叶一般。

    对于天灾这件事,并没有因为崇祯的穿越就蝴蝶效应,不出意外的,崇祯七年整个大明开始自北向南的大旱,几乎每一条河都断流。

    崇祯六年十二月,崇祯从南京一路回北京赶回去过年,修往南直隶的水泥路也已经完工,崇祯一路沿着水泥路走,古代没有那种几十吨的大车行走,水泥路的标准远远不及后世,胜在标准低修的快。

    沟通南北的大动脉京杭大运河也因干旱断流,南北的漕运就此中断,若非水泥路修通陆运顶替上来,只怕这漕运大动脉被断就够北京喝一壶的。

    而海运明面上还没有打通,实际上整个航路郑芝龙家族早就跑了无数遍,运送了无数的粮食与钢铁。

    崇祯自南京一路向北,所到之处皆是枯黄的小麦与干裂的大地。

    当崇祯行至河北省时,与洪承畴一起查看了正在修与修好的水利,堤坝下的河里只有结了冰的淤泥。

    “陛下,如你所言,大明的灾难真的来了,臣以为前几年灾难已经足够多了,只是没想到会是这种情况,相比来说前几年的灾难都是小打小闹,只是旱灾也就罢了,这个冬天及其的冷,福建已经出现冻害,不知道这冻害是否是最糟糕的时候。”

    “朕以为冻害还远未到达它真正的威力,只怕会出现琼州下雪的情况,爱卿以为当下该如何应对。”

    “臣以为,一则要加强防范边关,想必蒙古与辽东的干旱也极为严重;其二,大量的囤积粮食,做好干旱持续几年的准备,这一点陛下提前几年做了,但是据臣估算,粮食还是不够;其三,让灾民有事可做,否则将内乱不止。”

    “爱卿,还有一件事,反腐,若是不反腐,再多的粮食也是杯水车薪。”

    “陛下这是?”

    “先将春闱应付过去,春闱过后再说,你与郑芝龙说,要郑芝龙那边继续大量收购粮食。”

    “陛下,臣已经收到郑芝龙的来信,红毛番知道大明的旱灾越来越严重,如今漫天要价。”

    “还真是死性不改,你跟郑芝龙说,按照之前钢铁与粮食的兑换比例,同样的粮食钢铁加一倍去换。”

    “陛下,这样岂不是全部的亏损都由唐山钢铁厂承担。”

    “新的钢铁厂不也快要建成了吗?亏不了,只是少赚一些,非常时期非常办法,低价倾销也能阻碍西方的钢铁技术发展。等海军起来了,吃多少他们就得吐多少,这些鬼子,抢劫抢习惯了。”

    崇祯离开河北后,一路上怎么想都觉得皇太极今年一定会与大明开战。

    干旱从来不会偏心,从北到南一路干旱,即使不把辽地汉人当人看,随意屠戮,减少吃饭的丁口,然而干旱造成的减产,粮食也不足以养活辽地和蒙古,而且辽地除了汉人,都不怎么会种庄稼。

    自干旱越来越严重,顾炎武和黄宗羲是最为忙碌,任务最为繁重,二人一南一北相互呼应,抑制粮价,与各地的粮商打商战。

    虽说屡战屡胜,各地粮商苦顾炎武、黄宗羲久矣。但是时间线拉长至五年,若没有粮食一直补充,恐怕二人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崇祯担心的是皇太极若是打过来,军队的消耗会大幅度增长,大明的粮食更加的捉襟见肘。

    盛京,初登大宝的天聪帝皇太极与大臣们在商量干旱的事情。

    严重的干旱确实已经严重影响了辽地的粮食产量,而且现在如此庞大的帝国,又是刚刚一统整个漠南漠北以及西域,内部不稳,时有反叛。

    只靠屠杀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加剧矛盾,旱灾严重,皇太极还要拿出粮食救济安抚蒙古。

    这旱灾让皇太极觉得自己现在统一蒙古是不是时机不对,好像给自己背了一个包袱,然而实力却几乎没怎么增加。

    这是范文程站了出来,“陛下,臣以为为今之计只有从大明那里才能获取足够的粮食,几番征战打下的疆域却没有几处可以耕种粮食,而且能够耕种的地方,短时间内也产不出粮食。”

    “范爱卿所言有理,只是我女真铁骑能够迅速横扫蒙古、西域,依靠的乃是大明搞出来的燧发枪,虽说现在我们能够仿制,性能对比差距却非常大。朕担心的是,这燧发枪的走私,不是大明官场腐败导致,而是崇祯故意为之。”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