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李思
李思是村长的儿子,而她认识李思全是靠村长的牵线搭桥。
李思是个心怀鸿鹄志但身体虚弱的男人,年近三十不肯娶妻,就连暖床丫环也不曾有一个。
李思病弱到写字看书超过一个时辰都会累,于是身边养了一个专替他念文书写的小厮,两个大男人就成日闷在书房里。
村长就这么一个儿子,眼看着儿子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只跟男人打交道,却不肯娶亲承担起传宗接代的重担,村长有苦难言。
就在他疑心儿子有龙阳之癖时,颜慈出现了。
五日前,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有一个浑身狼狈的小姑娘找到他。
村长还记得当时她身姿伶仃,面含泪光道:“村长爷爷,你救救我哥哥吧。”村长替子行善积德惯了,替兄妹俩临时找了一处房子暂且住着。
正巧碰上那小厮染上风寒,那姑娘尚且认字,村长便让她来帮忙。
李思得知父亲给自己找了位女子来他书房,便知道父亲又想找借口往他房里塞人,二话不说便将人给撵了出去。
奇怪的是,以往从李思房里被推出去的人,往往羞愤难当,上吊的心都有了。
可这小姑娘不一样,她不仅没有任何羞愧的表情,而是神色自若的在房门前忖度片刻。
叩响了门道:“都说李少爷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可为何偏偏不懂世间伦常之道。”
此话一出,书房里头砸东西的声音没了。
“您年近三十而膝下无子,村长爷爷对您疼爱有加没有逼着你成家立业。可你为人之子,有没有想过若天有不测风云,您去世了,那又有谁来替村长爷爷养老呢?”
村长拄着拐杖,佝偻着身子,藏在心里多年的话终于有人替他说了出来,热泪涌上,哽咽着叹口气。
“我今日是为答谢村长爷爷而来,并不是为了你。可你不问缘由,见了我就把我往门外推,此非待客之道。”
“你身为读书人,学富五车,却对尊长不慈,对女子不善,这书读来有何用?”
书房里寂静无声,村长知道儿子这是又钻牛角尖了,他本来想将小姑娘带走的,李思却突然把门打开,让她进去了。
两人聊了什么,村长不知道,但他知道他未来的儿媳出现了。
所以村长急忙找来村里最出名的媒婆,也就是李大婶,他花重金让李大婶替他说下这门亲事。
颜慈瞧见村长看自己的目光越来越慈爱,府里的仆人对自己越来越恭敬。
她对他们的想法自然一清二楚。
在第二日她替李思端来羹汤后,像寻常一样坐在离他十尺远的地方,开始抄写书籍。
李思这人颇为忧国忧民,自家藏书库里珍藏不少古书竹帛,不忍见其蒙灰,又舍不得送出去,只好自己劳累打算抄写成册,送往各城学堂,从中也赚了些银子。
颜慈的主要任务就是这个。
除此以外,李思还喜欢发表 一些针砭时弊的文章,让她代为记录。
比如昨日论的是南诏国君昏聩无度,骄奢成性,朝中要职皆被世家豪勋以钱财把持在手,天下寒门学子出路何在?
李思慷慨激昂说了不下万字,她抄写得手都快酸断掉,最后还是她找了借口,说家中兄长重病在床,恐无人侍奉,望少爷成全小女怜兄之心,放小女归家吧,这才匆匆逃出李府。
今日她过来后,才发现那篇文章不知所踪,估计被送出去传阅了。
她暗叹,这李思真不怕死,那些鞭挞国君的犀利语句,随便拿一句出来就能列出十个罪名,连大作文章都不用,直接给关牢里了。
哪还容得他每天一篇的将文章送出去。
说是不知死活,却有些铮铮骨气在。
不知今日,李思又想论些什么。反正她听得津津有味,只是苦了自己纤细娇嫩的小手,就在她歇息时,李思传来一句话
“颜妹,暂且停下手中之事。”
李思说这话的时候,她就知道,正事要开始了。
她动作麻利的将竹帛收拾整齐,拿出宣纸,准备好记录。她冲着李思点点头,以示自己准备妥当了。
“扰民数十载的匪帮被剿,实乃大快人心之事。”
她笔锋微顿,旋即提笔书写,在她记录口述时,李思说话的速度往往会放慢,见她停笔后再接着往下说。
今日亦是如此。
“这有灵帮盘踞峻山良久,惹下无数恶端,声势大了胆子便肥起来。觊觎颜家珍宝,带数百匪徒洗劫颜家老宅,胆大妄为招惹南诏柱国公,终引来灭帮之灾。由此可见,君子爱财当取之有道。”
李思的话戛然而止,定定的望向她,她愣住,这就完了?连一百字都不到,
李思说话何时如此去繁就简。
她正疑惑时,李思就朝她走来,恳切问道:“你可明白这个道理?”
一般李思跟她论道,她敷衍了事,往往充当附和作用,以彰显自己谦逊之态。
李思也很少问她问题,她照例点头应道:“明白,君子爱财,当取之有道嘛。”
李思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看得她很是难受,她直言道:“有话不妨直说。”
李思面孔生得寻常,脸色苍白,一看就知道是吃药熬出来的。
但他身姿高朗,平时一副儒生打扮,与村子里那些个五大三粗的莽汉甚是不同,因为这份独特颇受姑娘家的喜爱。
颜慈看着到是无感,觉得李思这人人如其名,斯斯文文的,多数情况下甚是平和,只有碰上他爹硬给他塞女人时,他才会表现出怒火冲天的模样。
他喜不喜欢男人她不知道,但她知道李思一定不喜欢女人,这点让她很是放心。
李思开口:“既如此我也不绕关子了。你们兄妹二人来到李家村是什么时辰?不要含糊其辞。”
这一清二楚众人皆知的事情,她还能怎么含糊,她思索道:“六月二十九日晚,寅时接近卯时吧。”
李思紧紧追问:“你可知那日发生了什么事?”
她不会忘记,那日是颜定天和周澜逼她吃下毒药,用她换回颜雪的日子。
她很认真的回忆着,而后略带试探的说道:“下雨打雷了?”
“你!”
她脸色一板:“是实话,我没撒谎。”
颜慈知道李思为人规矩死板,但跟这样的人相处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他们太识理了。
只要道理说得过去,他们也不会强求你什么。
所以颜慈这回答确实让李思哑口无言,他无奈道:“我不是指这个。”
李思知道她这是在有意隐瞒。
这样一问一答也没什么效果。
他进入正题:“那晚是柱国公率兵攻打有灵山的日子。”
糟糕,她的身份可能要暴露了。
紧接着,李思道:“李家村位居羌灵江下游,有灵帮在上游,你们跳下悬崖后,顺着水流一路游到李家村,这事儿顺理成章,你觉得呢?”
跟聪明人呆在一起就是麻烦,村长多好啊,大婶多好啊,从来不会对她的来历产生任何质疑。
她迟疑道:“我觉得”
看着李思那双你敢撒谎我就灭了你的眼睛,她只能妥协了,她点头如捣蒜道:“言之有理。”
不知为何,见小姑娘如此坦白,李思竟松了一口气。
李思也是个实诚人,没什么坏心肠。
她索性豁出去了,一本正经道:“没错,我们是从有灵山逃出来的”
话说到一半,李思盖棺定论道:“漏网之鱼。”
“啊?”
以上就是她跟李思之间认识的全部经过。
李思把她误认为有灵帮的匪徒,但是他又颇为欣赏她的脾性和才能,再加上李思不想娶妻,苦于村长逼迫,而她不想嫁人,奈何亲人逼迫,这不刚好凑成一对。
李思认识她的第三天,在她游说下一咬牙就答应下来,两人还签了假扮夫妻的契约,一人一份都锁在梅花木匣子里。
他们还计划好在八月十五举办婚礼,这才过了几天,李思就迫不及待的深夜来找她了?
颜慈将晕倒的苏峦放在床上。
李思走近,把门窗关紧了。他解释:“我刚刚看你们有些不对劲,所以用这个东西把他迷晕了。”
李思手里拿的是在寻常不过的迷烟。
她问:“哪来的?”
“防贼所用。”
她嘴巴轻抿表示怀疑,防贼?怕是做贼所用吧。
她又问:“这东西…为何对我不管用?”
李思收起迷烟:“你又不是贼,对你自然不管用。”
李思这话说得着实高明,佩服佩服。
她又问:“你深夜来此是有什么着急的事情吗?”
李思摊开手里一张赭黄色的告示榜,徐徐展开在她眼前,上边写明从有灵帮逃出一男一女,附带两个画像。
把苏峦画得那叫一个惟妙惟肖,眼尾那抹轻佻意味格外迷人,犹如真人出现在她眼前一般。
只是为什么把她画得那么丑,看着那个满脸麻子的人像,她长吁一口气将告示榜叠起来。
李思的眼神落在昏迷不醒的苏峦身上:“果然画如其人。”
沉默片刻,只听他道:“倘若官府找上门来,我理当如实相告。”
这意思不就是要告发她和苏峦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