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六龙争霸 > 第41章 夏侯宏茶伦入蜀,夏侯霸出兵荆州

第41章 夏侯宏茶伦入蜀,夏侯霸出兵荆州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次日中午,夏侯宏和茶伦、毕勒哥正在用午餐,只见杨三郎快步的走了进来。

    “孔武你来了,来,一起吃点。”

    “谢过主上,我吃过了,我来是您和茶伦公主正等待的月氏国大军已经在天水五十里外扎营了,屈出律左贤汗送来书信,请主上和公主过目。”

    夏侯宏听到此赶忙用毛巾擦了擦手,接过书信后展开与茶伦一同观看,而对面的毕勒哥觉得看完信就很有可能要出门了,自己就抓紧时间玩命吃东西。

    夏侯宏看了微微笑了笑,对着茶伦说

    “屈出律果然言而有信,这三万骑兵对于战局上的影响先不说。仅是对蜀王的威慑之心就够了。”

    茶伦点点头

    “那夫君,我们现在就去见下屈出律哥哥吧,也好商量下如何压制蜀王。”

    这茶伦一句话不打紧,只是这夫君二字一出口,正在端起茶杯的杨三郎一口就把水喷出来了。

    茶伦见杨三郎如此反应,脸上微微一红,也不说话。夏侯宏拉着茶伦站起就走,大声喊着备马。

    杨三郎在身后慢慢的跟着,故意放慢步伐。等那个贪吃的毕勒哥,等毕勒哥追了上来,一把拉住毕勒哥低声说

    “主上和公主他们……?”

    “何意?”

    “嘿,你这个蛮子,这还不懂?”

    “哦懂了,主上和公主,止于礼,他们不仅分房,而且并不是一个院子。我这些日子一直住在府上保护主上,我住在他们两院中间。”

    “那会不会……”

    “不可能不可能,主上做这种事什么样子,你没听说吗?那可是……整个府都听得见的……”

    两人正闲聊的紧只听见夏侯宏在高喊

    “你们二人在聊什么,还不随我快走!”

    “是……我们就来。”

    说罢二人也不再聊,快步的跟上夏侯宏到府门策马而去。

    不多时,几人带着五十骑兵护卫到了五十里外的月氏军营,屈出律早已大开营门,带着诸位将军列队迎接。见众人到了近前,赶忙捂胸弯腰

    “屈出律见过公主,见过越王。”

    夏侯宏赶忙下马,走到切近伸出双手紧紧的握住屈出律左手,喜上眉梢的说

    “左贤汗,您果然言而有信,如此你我两国便是兄弟之邦。”

    屈出律微笑的点点头

    “越王,我大月氏,我屈出律绝不负誓言,还望他日东君平定天下,也不要负我。”

    “左贤汗放心,我东君定然按照盟约执行,并倾尽全力帮助大月氏抵御塞尔柱帝国。”

    “哎呀,你们俩够了,先进营吧,何必在门口如此啰嗦。”

    说罢茶伦头也不回,就和回自己家一样,径直走向营内的帅帐。

    夏侯宏和屈出律相视一笑,随着茶伦走进帐内

    进账后众人按宾主落座。屈出律先说话

    “越王,如今我已经率兵来到天水了,接下来你想如何行动?”

    “我计划明日左贤汗会同定国公邱老将军手下的十万新军拔营起寨,徐徐向陈仓道出发,兵峰直抵汉中。给蜀王造成巨石排卵之势。”

    “越王是想让我等强攻关隘吗?”

    “非也,只需左贤汗和定国公率兵在陈仓道便可。小王决定改变潜入蜀中的计划,以两国军队为后盾,直接叩关入蜀地,会见蜀王,逼迫他向东君臣服。”

    “这……太危险了吧?”

    “无碍,只要左贤汗的大旗和定国公的大旗立于陈仓道,蜀王断然不敢拿小王如何,我一并向父皇上奏疏,请他趁着蜀王犹豫之际,率兵南征荆州,此战必须速胜,若能胜则蜀王惊惧更不敢动,如此三五年内或许天下可定。”

    屈出律听着夏侯宏的计划,沉吟不语,觉得这夏侯宏不过一文弱书生,武艺几乎可以忽略,哪来的这浑身的胆略。自己武艺已是一流高手都不敢轻身犯险。想着想着不由得对夏侯宏心生敬佩

    “如此,便按越王计策行事。越王要带何人同往呢?是否需要我派一支骑兵保护,我并非看不起贵国士兵,可要说这骑兵,贵国差得远,更何况定国公的新军都为步足。”

    “屈出律哥哥不必了,我亲自带着火狼营百余名骑兵随越王同往。”

    “……这,茶伦妹妹,太危险了,你最好还是……”

    “正因为危险,我才要同往!我夫君哪有什么武艺,这毕勒哥也至多是二流初段,没有我他们难以抵挡刺杀,何况我听说我师父正在蜀中,如果我能找到他,就算是捅破天也不必怕!”

    “哦!鬼影枪神老人家,正在蜀中吗?”

    “正是,我师父在东君新朝初定之前回了蜀中。”

    “那便好,那便好,妹妹如果能找到他老人家,定要带上我的敬意。没有他老人家,我也难登一流巅峰的武艺。”

    毕勒哥和杨三郎听到原来茶伦的师傅是鬼影枪神都是一脸吃惊,这才明白为什么这么一个小姑娘就有如此一流初段的武艺。

    夏侯宏看着毕勒哥和杨三郎吃惊的表情,心中也不明白,毕竟他对江湖武学之事是一窍不通。只好就低声问毕勒哥

    “这鬼影枪神老人家是……?武艺超群吗?”

    “主上,记得大公子的武艺吗?”

    “兄长武艺惊人,自然记得。”

    “他师父剑圣,一生都没有胜过鬼影枪神。”

    夏侯宏听到此嘴巴惊的合不拢,转头看着茶伦

    “……那茶伦的武艺和兄长比……”

    毕勒哥摇了摇头

    “比不了,大公子算是一流上等了,而茶伦至多一流下,或者一流初段。差距还是甚大,只能说大公子下的功夫更深,或者更是习武奇才吧!但是大公子的身体不佳不能久战。只要茶伦不急于求胜,缠斗几十招后,茶伦必胜。”

    夏侯宏点了点头又低声问

    “那毕勒哥你和盛影老侠的武艺属于何等高度?”

    “回主上,我如茶伦公主所说,确实是二流初段,但是凭借一身神力,勉强可以战平二流中,这盛老侠,就是二流中,已经接近二流上了。只是他年老气衰了,恐这一生都无法在向前迈进一步了,一流更是空谈。”

    夏侯宏想到了什么忽然又转头看向杨三郎 低声说

    “孔武,你和我三弟四弟是何等武艺?”

    “……主上,这不是难看我。我也就是三流中的武艺,至于襄阳郡王嘛,三流初段吧。但是淮南郡王武艺是高的,已是一流上了。那个年纪甚是难得。即使茶伦公主也难以招架吧,只是茶伦公主的武艺天生克制淮南郡王的武艺,就像毕勒哥说的,和面对鲁王一样,只要不求速胜,不拼内力。大概率也能招架百十招的。。”

    夏侯宏听了点点头,心中暗想,如此更要握住茶伦不松手了。想到此,夏侯宏站起拱手说。

    “左贤汗,可有纸张笔墨,我想现下就给我父皇写封书信,将我之计划告知于他。”

    “哦……越王何故如此急迫?先用酒饭,何不等到回城之后在行事?”

    “不了,从龙城归来已经迁延半月,加上龙城往返,一季接近。如今新朝初定,千头万绪,唯恐迟则生变,要是蜀王做了其他决定,便后悔不及了。不如我写上一封奏疏,让亲兵加急送往长安,并途径天水之时调来火狼营,明日一早,便随大军启程前往陈仓道。”

    屈出律点了点头

    “越王说的是。来人啊,拿笔墨纸砚来!”

    随着屈出律高喊之后,片刻便有亲兵拿来了笔墨纸砚。夏侯宏也不多想,刷刷点点写了三封信。叫来亲兵

    “你拿着这封信,带上卫队连夜进京交给父皇,路上换马不换人,绝不可迁延。”

    “遵命!”

    说罢亲兵双手接过信走出了大帐,叫上本来保护一行人的亲兵骑马启程而走。

    随后夏侯宏又将两封信交给杨三郎,指着上面这封说

    “孔武,你也别耽搁了,马上就走。此信是给火狼营统领的,上面有茶伦的印章,你也不必多说。一切都已写在上面。他见信之后,必然连夜赶来。下面这一封信是给定国公的,你将第一封信交给火狼营统领后,连夜从天水带人出发,前往定国公军营,叫他见信后即刻拔寨而起,来陈仓道与屈出律左贤汗的军队以及我汇合。另外明日他启程后,你便回天水,这守护天水的重任就交给你了。并且大军粮草要徐徐的发往陈仓道,做出要决战的样子。”

    “三郎领命!”

    说罢杨三郎豁然站起,向着左贤汗和茶伦捂胸弯腰行李转身就走。他刚走了几步,夏侯宏眼睛转了转忽然说

    “孔武转来!”

    杨三郎赶忙停下脚步转身问

    “主上还有何事?”

    “你去火狼营之前,先去我府上告知盛影盛老侠,令他带上弟子随火狼营前来。”

    “遵命。主上还有要吩咐的吗?”

    “没有了,你且去吧!”

    杨三郎点了点头转身离去。

    屈出律见夏侯宏都吩咐完了便说

    “既如此,越王,明日便要出发,那我们今日宴席就少饮酒。多商议后面对策。”

    夏侯宏点了点头。随即在屈出律的招呼下,各种烤肉罗列飞盘端了上来。众人边吃边讨论着如何压迫蜀地,如何进入蜀中。

    几日后,长安皇城内,今日正逢大朝。夏侯霸坐在龙椅上,身后是怀抱宝刀的刘雨。夏侯霸以目扫着众臣。各位大臣都在观看手里的一封夏侯宏抄录的奏疏。

    “诸位!宏儿上奏疏,因月氏国之事极其顺利,他已经会同天水新军和月氏国左贤汗率大兵前往陈仓道。算日子,三五日内便可抵达陈仓道。届时宏儿将亲自出访蜀地,逼迫蜀王称臣,甚至出兵助我。宏儿并献策说既然荆州李英既然明确不愿顺我朝,那便趁蜀地犹豫之际,一举出兵歼灭李英。众位以为如何啊?”

    夏侯霸言刚落地,只见李允第一个拱手站了出来。

    “陛下,新政初定,只是在司州、豫州、幽州、兖州这四州执行已经千头万绪。如若越王能让蜀王来投,则无外忧,更可专心推行新政,此时更可将新政推到青州、冀州、并州。如若此刻攻打荆州,如若稍有不利……恐新政毁于一旦。请陛下甚至!”

    说罢李允拱手弯腰施礼,还没等李允站直只听得一个年轻的声音传来

    “文国公此言缪也!”

    李允赶忙转头观看,原来说话的正是襄阳郡王夏侯拓。夏侯拓走了出来,先对夏侯霸施礼,然后转身对李允拱手施礼。李允也赶忙回礼

    “王爷说允说的错了,请王爷指出。”

    “文国公客气了,小王就事论事,请文国公勿怪。”

    李允暗自冷笑,心中暗想平日交横跋扈,每每在皇帝面前就装的如此乖巧真是可笑。

    但他面上也没有表现出来,只是拱拱手请他说

    “父皇,诸位,二哥雄才,几经周旋才弄出如此局面,如今,我朝与月氏国联军大兵压境,蜀王必然噤若寒蝉,踌躇不前。此时不平了荆州乃至江南,等到月氏国有变,联军散去蜀王联合荆州李英乃至江南闽越国,三面包我而来,我当如何应付?即使新政执行了又用何用!以我之见,新政迟滞尚可接受,天下未平断不能接受,二哥拼命争取来的局面岂能轻易错过!儿请父皇速速发兵平定荆州一统天下!”

    夏侯霸听了点了点头,也不说话,看还有没有人说话。只见此时一向很少参与军事讨论的陶公颤颤巍巍的走了出来,向夏侯霸拱手施礼,然后向襄阳郡王施礼

    “陛下,王爷,老臣不懂军事,不敢妄言。但老臣很赞成太玄的那个论点。”

    “请问陶公,是何论点?”

    “回王爷,太玄说,如果战势稍有不利,当如何?”

    “……陶公何意,您认为父皇无法打赢这场战争……”

    “放肆!拓儿不可发诛心之语!论事莫论人!”

    “儿臣知错,那请问陶公,如若战势稍有不利会如何?”

    “陛下,王爷,老臣认为,陛下的新政对天下贵族压迫甚紧,尽管在朝廷的军力为后盾下,他们都忍下执行了。可一旦战争开打,则需要大量的兵源,就算不需要地方贵族提供兵源也需要粮食。一旦战势不利,他们观望不助朝廷,甚至从贼,那东君便是人间地狱了!老臣是真心希望陛下新政换天下清平,不希望如此圣朝毁于一旦,还请陛下慎之!”

    说完陶公破天荒的跪倒在地,伏地不起。

    只见文班内,各个大臣站了出来

    “臣崔睿附议!”

    “臣李允附议!”

    “臣刘庭附议!”

    众文官见状一起跪倒说道

    “臣等附议,请陛下慎之!”

    夏侯霸见到如此,默而不语。只见文臣之中只有两人没有跪下,一个是坐着的夏侯云,一个是兵部侍郎郭海。夏侯云不从众夏侯霸想到了,可没想到一个小小的兵部侍郎竟然没有跪下。于是用眼睛看着他,意思是你说说为什么你不跪。郭海也看到了夏侯霸的眼神,他很识趣,想右走了几步拱手说道

    “臣兵部侍郎郭海,有本启奏。”

    “郭卿且说。”

    “谢陛下,臣是兵部侍郎,臣只算战力和军需。臣以为我朝,凉州有兵十五六万,皇城外有兵近二十万,洛阳有兵五万。荆州兵不过十万余,且多为奴隶。战力远不能与陛下亲带的凉州兵相比。留下三万兵马守护长安,留弘农郡王洛阳兵马监视青州等地,凉州新军威慑蜀王,陛下可用之兵仍有近二十万,且可联合闽越国夹攻荆州,此数倍于敌的优势此时不打何时打?难道要等到几方势力意识到只有联合才能对抗陛下再打吗?那时陛下想要平定任何一方,其他势力都会攻击我朝,此时便失去了一统天下的机会。华夏一统便不再是几十年能做到的了!所以这等统一之战,晚打不如早打!至于粮草完全不必担心,长安粮草足可以支撑大军半年,如若不够,强征贵族粮草,待到天下平定之后朝廷加倍奉还。如若不给,让弘农郡王灭其族而夺其粮有何不可?敢违抗圣意者且为逆贼!”

    说完郭海跪倒在大殿之上。李允听完豁然站起

    “你!你这是教陛下行非圣君之事,圣君者当以仁爱治天下!陛下新政乃古今第一仁爱之政,岂可行不借粮便灭族之事!你这是揣测圣意,行谄媚之策!”

    “哼,文国公,下官不敢受如此指责,下官只希望天下万民都能享受陛下之新政!岂能守着半壁江山而自乐?”

    李允还想说什么,陶公拉了李允一下

    “太玄,论事!论事!诸公都有表达观点的权利,这是给陛下兼听则明。你若无有反驳之论,且听陛下定夺!”

    李允一听也不再说话,只是低头等着夏侯霸说话

    夏侯霸见众人争论,点了点头。看了一眼闭目不说话的夏侯云,又看了一眼韩昌。

    “世荣,你为大司马,你如何看?”

    “回陛下,臣以为襄阳郡王,郭侍郎说的是,此战晚打不如早打,除非陛下就想守着这半壁江山,否则此战难以避免。如今优势在我,莫要等他人做大!”

    夏侯霸满意的点点头

    “云儿,你以为如何啊?”

    “咳咳咳……回父皇,儿臣以为父皇心中已有决断,儿臣听父皇的。”

    夏侯霸冷笑的点了点头,心中想“看来新政执行的过于软弱被我斥责之后有点心灰意冷了。也罢,这场战争你也不比参加了。”

    想到此夏侯霸站起来走下皇位,走到众臣中间

    “诸位,蜀王是霸心腹大患,如若他东西出兵,那我便不敢轻易南下。如今蜀王能被宏儿计策压住,有了这种统一天下的机会,完成云儿与我制定的先南后北,取东南仰给朝廷在取巴蜀的国策。此战正合时宜!诸公切勿再有其他言论,诸公听我分派!”

    李允陶公等人见夏侯霸已经决定了,只能站起来拱手齐声说

    “臣等遵旨,请陛下圣训!”

    “韩昌听命”

    “臣在!”

    “命你率兵三万与云儿共同拱卫长安。你二人并居中凑错粮草。军政之事皆有你二人做主。”

    “臣韩昌遵旨。”

    “儿臣遵旨。”

    “拓儿,明日辰时率兵五万骑兵为先锋,直取荆州,如路上未遇到荆州兵,于荆州外五十里扎营,不可攻城。”

    “儿臣遵旨。”

    “三日后,玄儿率领三万步足,两万骑兵为大军前军。我亲率八万为中军,奋武将军曹彬率一万为后军。李允、崔睿、陶公、郭海为参军随我出征。另派人知会弘农郡王做好援兵的准备。”

    “臣等遵旨!”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