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墨染素襟 > 第4章 闻说仕途巇险甚(4)

第4章 闻说仕途巇险甚(4)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天元三年 六月

    正值雨季,齐州地处黄河下游,当地人民的饮用水主要还是来自黄河。黄河下游年久不治,泥沙堵塞成患,雨季容易形成洪涝灾害。

    “前几任刺史是怎么处理的?”杨素这几日怕暴雨来临时河水会泛滥成灾,危害人民和田地房屋。

    王安回答:“像刺史这样的地方官,三年任期一满就调走了,管这事的很少。况且不一定就年年都会下暴雨。”

    杨素不满地撇撇嘴:“王长史呢?”

    “你也知道,他和陈礼升都是是闻人言的人,他们在各个地方都没什么政绩,不贬官就已经很好了。”

    “我是问水患的事情。”

    “水患啊,前几年堤坝还算牢固,没有出现任何问题。听说大雨的时候,前任刺史还会带百姓移民避水,这几年来没什么伤亡。不过我觉得我们应该准备准备加固堤防,若是能清理掉水中淤泥最好,以防真的发了大水。”

    暴雨后的齐州散发着清新的空气,被雨水滋润过的大地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杨素忙完回府,向侍从王安打趣道:“不曾想,我还能在治水上有一番作为。阿娘自我打小就夸我聪明,阿爹还不信。”

    王安笑道:“其实说起来,我一开始也不信,哈哈。”

    “对了,前几日让你亲自去京城送给吴太尉的信,送到了吗?”

    王安道:“送到了。我亲自交到吴太尉手上的。可是,你怎么就肯定吴太尉一定会帮你?”

    杨素笑道:“他虽然与阿爹没那么要好,但毕竟也是站我阿爹一边。他女儿吴颂嫣自武治还是皇子时就做了王妃,自武治践祚起,闻人言就时不时给武治送美人,皇后吴颂嫣也渐渐失了宠。就算为了女儿,他也希望闻人言倒台,倒不如多个朋友,只赚不亏的买卖,他必定会做。只要他肯帮我,任期一满,我便能调回京城。”

    王安担忧道:“闻人言的势力远比咱们想象地要强大,我觉得咱们回去也是九死一生。”

    杨素蹙眉,道:“怕死?难道你不想替阿爹复仇吗?”

    王安道:“我当然想,若不是万述林被闻人言买通,郎主又怎么能被暗杀。”

    杨素在信中明确说明了,希望吴太尉向吏部提名,授职从六品上的起居舍人。起居舍人未过五品,况且任期已满,只需要经得皇帝同意,吏部请门下审复后即可上任。每日跟在皇帝身旁记录皇帝的言行举止,杨素就是看准了这一职务可以伴在皇帝身侧。而另一边收到信的吴太尉也颇为惊讶,杨素初生牛犊,怎么能斗得过闻人言?可现如今朝堂能与闻人言斗的人越来越少,为了自己女儿和吴家,他也在犹豫要不要信杨素这一次。

    这时,下人来报:“杨刺史,欧阳拓求见。”

    “快请他进来。”

    欧阳拓走上前,微微拱手:“杨大哥,你上次给我的那些书,我都抄完了。”

    杨素轻轻一笑:“说了多少次了,不用亲自抄书,这些书我都给你了。”

    “那可不行,我阿娘说,借了别人的东西是要还的。”欧阳拓说着,就把书拿了出来交给杨素。

    自从那次在悲田坊相遇,杨素便有意关照欧阳拓。听闻欧阳拓想做官,就将自己从京城带来的书借给欧阳拓看,帮助他参加考试。欧阳拓在杨素的帮助下成功拿到州府开具的解状,成为乡贡,只是可惜去年并未拿到参加科举考试资格。

    在科举考试之前,要提交解状和家状,由吏部和礼部统一审核过之后才能发榜公示,只有在榜上的人才能参加科举考试。欧阳拓因为家世太低,并且举荐人杨素的官职不高,在朝中也没有什么威望,所以即使再有才也很难被吏部礼部看中。

    “你今年还去京城吗?”杨素问道。

    欧阳拓回答:“去!再难我也要去,哪怕我做个小官,那母亲就能过上好一点的生活了。还是麻烦杨大哥多多推荐我的诗作文章。”

    “哪有你想的这么简单?”闻人昴走了过来:“你以为,你想得到考试资格就能得到?”

    为了避开人群,闻人昴找杨素时都会特意从后门进入府邸。

    欧阳拓连忙解释道:“自然不是,自然不是,闻人大哥,我知道这很难的。可是现在的吏部尚书戴尚书家世也不是很好,最后却被赏识,成了状元。”

    “戴尚书?戴冬?当初他做官时,还是先帝在位时,现在武治哪管什么你到底有才无才。况且,戴冬写了上千首的诗,不少人都知道他。你呢?举荐你的人是杨素,可不是什么身份显赫的高官,审核官看了之后会让你拿到资格吗?”

    “好了,你别多说了。就不能说点好听的。”杨素有些无奈:“这还好是欧阳拓,他知道你是刀子嘴,不与你计较。”

    欧阳拓“咯”地笑了一声。

    “没什么事的,我明白闻人大哥的意思,闻人大哥说得对。我没有什么出名的诗作,杨大哥扔仍肯做我的举荐人,我就已经很感激了。”欧阳拓道:“书中说:‘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过几月我便启程去往京城,我就先回去收拾收拾了。”欧阳拓知趣地走开,府中只留下杨素和闻人昴二人谈话。

    杨素看向闻人昴:“闻人都尉怎么来了,有什么事?”有些惊讶,闻人昴很少来找自己。

    “杨刺史对于齐州的事情还真是亲力亲为,不仅亲自组织人民修筑堤坝,还带领人挖了黄河下游的淤泥,疏通了河道。”

    “各地水患一旦发生便是死伤无数,更有田地房屋被破坏。闻人都尉在齐州这么多年,肯定也知道这件事情的重要性。”

    “我知道,不过这几年运气好,没有发生过这种事。我找你来,可不是为了这个的。”闻人昴接着说:“戴冬向武治提议,地方官轮换太过频繁,要延长时间或者取消轮换制。而且,武治已经同意取消轮换制了。就连太师也没有意见。”

    杨素闻言一怔:“什么?!戴冬为什么要这么做?闻人言竟然也没有反对,看来他想找个人陪着他的次子在齐州待一辈子。”

    闻人昴瞪了他一眼:“地方官员这么多,取消轮换制,武治和戴冬可都是少了不少麻烦,戴冬这么做怕不是为了巴结武治吧?自从你父亲死后,宋州、亳州、定州等不少被贬的老臣这一年多内都突然暴毙,难道你觉得他们是病逝吗?他们都有一个共性,生前都是与你父亲一党。”闻人昴解释道:“不仅如此,才上几个月的新中书令,前不久就辞了官。朝中大臣人心惶惶,几乎没有人再敢碰中书令这个位子。”

    “他已经等不及了。当初我利用父亲的兵符,将闻人言的兵符从他手中收回,就是害怕他在我父亲死后立即造反。”杨素思索片刻,随即开口:“若是我现在设法回京,能不能阻止更多的人被害?”

    “你是傻了?如果你现在回京,不但不能阻止更多的人被杀,还会把你自己的命也搭上。若你突然被调官,马上就会成为焦点。你但凡走错一步,那他们就都白死了。”闻人昴不满的“哼”了一声:“你若成为众矢之的,也会连累我,我们之间只有相互利用的关系,我并不完全相信你,我们暂时的目的相同而已。”

    杨素缓缓开口:“我只是想给父亲报仇,并不想连累其他人。”

    闻人昴摇摇手中的扇子,笑了笑,道:“中书令不死,他们也得死,太师早就留不得他们了。”

    “他们都被贬了,已经毫无用处了,太师为何要杀他们?”

    “只要是做了一点让闻人言不顺心的事,他都会视为眼中钉肉中刺。那群老臣在世时就和你父亲一党,万述林也一样。正因为他们一点用都没有,闻人言利用完之后一个也不会留下。少一个与他作对的人,他当皇帝的机会就更大一些。如今没有了轮换制,你更得想想怎么回京。”

    杨素皱眉:“我自有办法回去,不过,你呢?”

    “我?”闻人昴不以为意地笑了一下:“你要想让我帮你,你必须想办法帮我回京。”

    “我倒是也想帮你,可是你的太师父亲让你在齐州待了这么久,想来是不愿意让你回京的。不过我倒是很好奇,为什么他会这么做?”

    闻人昴冷冷地扫他一眼:“闻人言娶了当朝郑司空的妹妹,我母亲便是她的陪嫁。自从我母亲生下我之后,郑司空就怕他妹妹正室的地位受到威胁,常常向闻人言颠唇簸嘴,搬弄是非,更造谣我有夺嫡之心。闻人言本就生性多疑,我母亲的死,和他们都脱不了干系。”

    杨素微微沉吟:“竟是这样。既如此,你和你兄长关系如何?”

    “和你有什么关系?”

    “你不和我说明情况,我又怎知哪个人该信哪个人不该信?倘若你和你兄长不睦,那他不更希望你死在齐州吗?”

    提到兄长,闻人昴不由色变:“你在胡说什么,我兄长不喜欢当官,更对闻人言的做法嗤之以鼻。他从来不信我会对他怎么样,我也更不可能与他作对!”闻人昴少年气性,挥挥衣袖:“问了这么多,你到底有没有办法让我回京?”

    杨素双目微眯,缓缓开口:“只要有闻人言在,除非轮到你率领府兵戍守京城,其它时候你想回京,很难。”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