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葛仙庙
葛仙庙座落在齐康郡城外的一座小山上,草木茂盛,上山的石径路斜,大树林荫显清幽,庙宇为三进院落式布局,建筑均为硬山顶,大殿三座,砖瓦结构,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架梁结构,通进深二十多米,通面宽十多米,葛仙庙总面积约三千平方米,为三进大殿带厢房式布局,头座大殿为奉葛仙翁,二座正殿供奉三清尊神,后座为两层的楼房结构,正中大堂,设四御尊神,中有丹炉,而楼上是藏经阁,左右两边别院才是道人们生活的地方,别院有五十多间客房,平时是供香客住宿的,谈殿把带来的士兵就安置在这里。这是一家标准的丹鼎派道教观院,因按习惯,称葛仙观,民间称葛仙庙。
在冯乐的陪同下,进入了庙堂,珠灵看到这座观院,比铜鼓堂的设置正规得多了,心中竟然起了心思,按俗话所说,是觊觎起葛仙庙来,当然珠灵不会去做抢夺的蠢事,而是想用道法传承的方法去遥控葛仙庙。毕竟梁德无法硬在别人的地头建立自己的生产基地,但通过传承的办法,完全可以把道观当成自己的分院的,这手段肯定比强行买卖现实。
外丹术源自黄老道,是在丹炉里烧炼矿物以制造“金液、仙丹”,服用后,将人体拟作炉鼎,用以习炼精气神,称为内丹术。葛洪的《抱朴子内篇》中记载,内丹都是由存思、行气和咽津相结合,以意引元炁在三丹田之间运行,葛洪称之为&34;真人守身炼形之术&34;。
道家通过各种秘法烧炼丹药,用来服食,或直接服食某些芝草,以点化自身阴质,使之化为阳气。
后来丹鼎道以烹炼金石为外丹,提取丹药的龙虎胎息,吐故纳新为内丹,葛仙系的道士们,就是通过这一说法进行修炼的。
珠灵从小就被师父调教,闯荡江湖,道教方面的事情,当然是精通的。一些教义以现代人的思维,对古代人来说,就是神仙思想了,想从传道方面着手,当然是手到擒来了。目标也是这葛仙庙的主人冯乐。
冯乐是个喜道之人,在南北朝时代,很多官僚都沉迷丹道之术,而帝皇寻求王朝的正朔,宋、齐、梁、陈都以为天命神授,说自己才是正宗王朝。在历史上,南陈通常被人误会,以为陈霸先是以姓为国号,而真正的原因是陈霸先做梁国的丞相时,被梁帝萧方智封爵为陈公,是以爵为国号,代替前朝的正统天授神权。
而冯乐之重视道术,除受到官僚的影响外,也想借道教确立他在家族中的地位。
当下,众道士就邀请珠灵登坛讲道,珠灵曾经是个行走江湖的云游道人,当然会说能道,根据自己的理解,说出的自己的领悟:
所谓“道”随顺万物,尊重世间万物的种种差异,并辅助各种差异的充分展开。所以“道”没有统一的形态,趋近“道”也没有统一的方式。
而道本为路径,万物有各自路径而存,不存者逆道而亡,在日常的生活、作事、相处、决断中,找到好的解决方法就是识道,知到好的操作方法就是順道,发现道的规律就可师道,能带领众人朝一个方向取得成就是悟道。
珠灵针对冯乐说:“使君领引齐康取得军事的胜利,就是深知兵道,如果管理好齐康郡就是懂吏治之道,如果带领走向富强就是知道了强盛之道。”珠灵用最简单易懂的说教,让对方了解明白,冯乐听了连连点头。
珠灵又对众道士说:“所谓道起有因,道传有源,一炁无极生,道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三才,三才生四象,四象生五行,五行生六合,六合生七星,七星生八卦,八卦生九宫,一切归十方。”
“人生有五炁,地配五行,五炁与五行共同配合,才能养人的胎元,胎元保而长生,人随着成长,五炁渐有缺损,炼丹就是用丹药补损缺失,保护胎元,通过精、气、神炼成内丹,炼化成圣胎,保人长生成仙。”古人迷信,自然不敢去说那些客观事实,更不能说炼汞会中毒的实话,但炼制草药而制成丹药的事实,至今还运用到中成药中,五行理气的方法还应用在中医调理上。
就拿中医的松驰,拉伸按摩和针灸来说,数年前笔者得了腰椎间盘突出,在效外不能行走,要呼叫救护车,送到医院都说要开刀,笔者在好友的劝说下,寻到一家有中医物理治疗的科室,通过拉伸、按摩和针灸活血行气疗理,医治半年即可正常行走,而同期的几个人,因不相信中医进行了手术,结果因脊髓和神经系统,割成了伤残,最成功的手术现在也是要天天去搞物理恢复。这事本是题外,忍不住也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