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第三十九章
这人是行走的黄页吗?
怎么什么人他都认识?
纪怀民像是看出时莺的疑问,抿唇轻笑了下:“我哥的一个朋友。我哥去香港,手续什么的,都是他帮忙办的。花园酒店的房间,也是请他帮忙订的。这个人性格很好,你有什么要求,可以直接跟他说。他能帮的,肯定会帮忙。”
第二天,时莺在展厅见到了那个纪怀民口中他大哥的朋友,惊呆在了那边。
小平头,瘦高个,皮肤黝黑,很干练,看着就是经常在外边跑的。
最关键的是,这张脸,时莺在纪录片里见过!
如果记忆没出错,他是个英年早逝的记者,会死在1983年的春天。
年仅三十岁。
死因则是因为太过自信。
在面馆吃面条的时候,邻桌的食客被几个扒手偷了钱包。他看到以后,见义勇为,追了出去。
却被扒手掏出刀,刺中了心脏。
时莺之所以记这么清楚,是因为这人被收录在了《不能忘却的记者》这个记录片里。
这个纪录片是她们学校的一位学长组织团队负责拍摄的,当时学长作为优秀毕业生,回来做演讲,这个片子的某一些片段简单地在礼堂播放了一遍。
这位记者的照片就被贴在记录片里,因为他做过很多优秀的报导,却死于扒手的刀下,很让人意难平,才成为纪录片里的一员。
时莺抱有最后一丝希望的看向纪怀民,希望他口中,不要吐出“闫兵”两个字。
不然她真不知道该不该提醒人家,要是提醒的话,又要怎么提醒。
纪怀民转向时莺:“时莺,这就是我跟你说起的非常有名望的记者,《青年都市报》的资深记者,闫兵,闫大哥。”
看时莺愣在那半天都不说话,纪怀民轻拽了下她的胳膊:“你不是说要找闫记者采访你的吗?人我给你找来了,你自己先跟他谈一谈?”
时莺反应过来,冲闫兵商务性地笑了笑,伸出手:“闫记,您好,我是时莺。谢谢您今天能拨冗前来。我想咨询一下您,如果想被您所在的单位报导,我需要达到怎样的水准?”
-
纪怀民坐在折叠椅上玩着手指甲,心中极其不安的感觉越来越盛。
时莺刚刚看到闫兵那一瞬的眼神像是印刻在他脑海里,怎么也挥不去。
她的眼神里有惊讶,有迟疑,有激动,还有…几丝敬仰?
像是很早就认识闫兵一样。
纪怀民想到了乔羽和林景行,乔羽是先认识年老的林景行的,还和已经七十多的林景行有过交集,后来才穿到这里来的。
乔羽在这边看到林景行第一眼时的眼神,应该就跟时莺刚刚看闫兵的那个眼神,完全一样吧。
想到这里,纪怀民食指的指甲一下掐进大拇指的指甲肉中间,生疼!
“怀民,你这会儿没什么事,帮我打两壶热水过来,一会儿要给外宾泡茶喝。”李科长一手拎着一只暖壶,递到纪怀民这边。
纪怀民一只手同时接过两只暖壶,另一只手,他把放在展厅角落的另外两只空暖壶提了起来。
朝供水处那大步流星地走去。
“两把两把来呢,一下提那么多暖壶多危险!”李科长在身后喊。
可纪怀民迈着大长腿,已经跑没影了。
-
“时女士,现在国家在主推机械和电子类的出口货物,这两类产品的附加值更高。竹编生产耗时耗力,附加值没有电子产品和机械产品大。未来方向上,它肯定也会被机器编织取代。我们要是刊登了关于竹编的内容,等于推荐更过的人往这个领域投钱,这是不负责任的做法。对不起,这个忙我不能帮。”
时莺点点头,这位记者考虑问题的站位很高,说的话也通透,直接。
确实,顶多撑到1985年,竹制品类的企业都要转型,要么上机器编织,提高效率,要么彻底走精品路线,走手作这一条路。
无论哪种情况,都不会需要太多的人力投入,贸然在全国性的报刊上大肆为竹制品厂打广告,引导资金流向这个夕阳产业,确实有不负责任的嫌疑。
那就只能等回到余里县,等浙省晚报的记者过来采访她了?
可她除了有把报纸烧给小可怜的想法,还想靠这个报纸寻“亲”,寻小可怜原来的亲。
毕竟她到现在,可是连一点能回去的信号都没有收到。
时莺考虑问题的侧重点,已然要切换到能帮她寻亲,远离余里县这个目标身上。
在余里县,她都不能出工艺品厂,一出去,她浑身就不自在。
仿佛街上每个行人都在对她品头论足似的。
要想寻“亲”,一定要找流量大,受众广的报纸。
全国范围内刊发的《都市报》,肯定要比《浙省晚报》受众更广。
毕竟小可怜的老家又不一定就在浙省。
时莺咬了咬唇:“闫记,那就先不要管工艺品厂了,我们就看第四展馆吧。往年,都是第一展馆的总销售额更高,但今年,要是我帮助第四展馆成为广交会上累积意向订单总额最高的展馆,您能不能为我一个人出一个非常简短的专访。不用太长篇幅,只要两百字就行。”
要达到这个目标,做个“带货主播”就行。
把第四展厅每个展台的精品物件集中到一起,进行英文推广,这个效率肯定要比外商盲目在展馆里穿梭,再用笔在纸上比划价格要好。
有了新颖的推销方法和有效率的沟通,第四场馆总订单额超过卖机械和电子产品的第一场馆,时莺觉得也不是不可能。
闫兵忍不住笑了出来:“时女士,第四展馆往年的意向订单都是广交会上最低的,不然也不会被排到地理位置最偏的第四展馆,这个你是知道的吧?”
“我知道的。我也知道这个目标很难实现,但并不是没机会。闫记您就直说,我现在就下这个赌约了,您能不能代表都市报拍个板,跟我打这个赌?”
对方看向时莺的眼神充满了好奇,他抿唇思忖了会儿,终于提起唇角:“既然你这么有信心,那好,我拍板了,要是你真能帮第四展馆放了颗卫星,我会去跟领导争取,专门出一篇文章,采访你!”
-
时莺走出谈判区,纪怀民就在磨砂玻璃隔档外边站着。
手里拎着四把热水壶,隔着他身上的白色绸布衬衫,时莺都能感觉出他的臂肌在抖动。
他站这多久了?
也不知道先把暖壶放下来。
“……我去打水的,正好路过这。你们聊完了?”纪怀民没想到时莺会突然出了,耳朵尖一下红了。
时莺抿唇笑了笑,她懒得去戳破他的谎言,以前她也偷听过他的壁角,现在他听回来,扯平了。
“我这边聊完了,水壶你先给我两把。”时莺伸过手,接过了纪怀民右手上的两把暖壶,抬脚往前走。
里头的闫兵也走了出来:“怀民,我要去第一展馆拍新闻素材,你有没有空,跟我一起去转转?”
“闫大哥,晚上你来花园酒店,我请你吃饭,但白天我没空,展台那有事要忙。”
时莺忙回头:“纪怀民你跟闫记去吧,展台这边没什么事,我们那么多人已经够了。”
“听听,人家已经放你假了。”闫兵推了纪怀民一把,两人勾着肩,朝前走去。
-
没有纪怀民在身边,时莺反而更放得开。
昨天她用三门外语当翻译,纪怀民居然没有问她为什么会那么多门外语。
枉费了她辛苦提前编好的理由。
不过跑去每个展台,劝他们拿出最好的展品给到她这边,让她做一次集中性的,渲染性的推广,这是这边“淳朴”的销售人员从没见过的模式。
好在时莺有外语优势,她逛完一半的场馆,有1/3的展台愿意试试,把自己最好的展品拿来给她集中推广。
其余的人比较鸡贼,要先看看时莺这种新式推广的效果如何再决定。
毕竟广交会又不是这两天就结束,时间长着呢,时莺的集中推广效果好,他们再去找她,也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