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唐通鉴 > 第68章 唐昭宗(3)

第68章 唐昭宗(3)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朱温刚想入朝,听温闻左、右神策军中尉已死,只好将目标转向河东(山西),率领大军渡过黄河开始向西进攻。王珂首当其冲,连忙派遣使者走小路向老丈人李克用告急:“您女儿都快成为俘虏了,父亲大人哪能不来援救呢?”然而此时汴州士兵已经攻占晋州、绛州,将李克用前来的通路堵塞,再加上李克用此时的兵力也已与朱温存在巨大差距,所以最终没有前来援救。王珂又向李茂贞求援,阐述朱温一旦攻克山西,下一步就是他所在的关中,双方是唇亡齿寒的关系,但是李茂贞素来毫无远虑,也没有同意。最终势单力薄的王珂只得向朱温请降,朱温也派人示好道:“当年我跟随黄巢兵败后投降了你的父亲王重荣,他待我恩重如山,对我有着再生之大恩,一日不敢忘!”于是王珂放心地出城投降,朱温赶忙上前迎接,二人紧握双手,悲伤叹气。谁知不久后,朱温便派人将王珂暗中杀害。

    当年的王重荣给了穷途末路的朱温一个自新的机会,然而今日的朱温却不肯放过他的子孙后代。如果王重荣在天有灵,不知是否后悔当年善待朱温之举。

    朱温势如破竹,多位河东将领向他投降,一路打到了李克用的腹地晋阳。之后李克用登城率众防御,连吃饭、喝水的时间都没有。好在突然天降大雨,一连下了十多天,致使朱温军中缺粮,还有很多将士患上了疟疾,再加上经常被河东将领李嗣源开凿密道偷袭,最终只得撤兵。

    昭宗能够回归正位,崔胤功不可没,所以之后昭宗将军国大事全都委托给他去处理,每次都与他商议到天黑时分。崔胤立志要将宦官全部铲除,手下人劝他:“事情切忌做得太过,一旦把宦官党羽逼急的话,恐怕会导致其他变故。即使您真想惩治他们,也应当在为陛下复位,诛杀左、右神策中尉之时。现在朝廷既已诏令赦免,就不能再追责了,不然会使宫中人人自危。如今宦官多达几万人,如何一时之间就能杀尽?帝王之道,当以公正敦厚的态度来抚慰臣下,机关算尽耍小聪明终不能成大功。况且现在朝廷的大权其实都在藩镇手里,当务之急是将这些权力收回。”昭宗深以为然。

    崔胤自以为计划无人知晓,然而就连宫中洒扫的侍女都是宦官的耳目,所以宦官对他的想法了如指掌,而他却一点也没有察觉。之后宦官首领带着众人跑到昭宗面前痛哭,还唆使宫中的卫兵一起喧哗叫嚷,抱怨崔胤裁减了他们的军服。昭宗不得已,只得暂时解除了崔胤的职务以平息众怒——当初崔胤留下卫兵,本来是想用他们来制约宦官,结果没想到双方竟然勾结到了一起。

    宦官惧怕被清算,打算先下手为强,于是暗中谋划用军队来逼迫昭宗,迅速与几名手握兵权的将领勾结在了一起,只有孙德昭不肯依从他们。没过多久,宦官与这些武将羽翼成形,便逐渐嚣张跋扈,不遵诏令。即使朝廷下令将他们降职或是外贬出朝廷,也根本无人听从,昭宗毫无办法。

    此时的朱温和李茂贞都有挟持天子来号令天下的意图。崔胤感到朝中形势危急,便急忙送信给朱温,谎称有密诏让他入京护驾。朱温阅毕立刻返回大梁调遣军队。

    宦官听说朱温要来,便率军要将昭宗劫往凤翔。昭宗不愿答应,手执长剑登上宫楼独自反抗,然而已是孤家寡人的他最终还是无奈地被挟持了起来。等他返回大殿,乱军已在后院点起大火。于是昭宗只能独自端坐于殿上,一只脚翘着,一只脚踩着栏杆,痴痴地看火燃烧。院子里既没有文武官员,也没有服侍之人。过了一会,昭宗和皇后、嫔妃、各亲王共计一百多个皇亲贵胄全被逼着上了马,整个宫内都是哀嚎恸哭之声。等他被押着走出宫门,回望这象征大唐荣耀的皇宫时,却只看到它在熊熊烈火之中被烧得冒起了黑烟。

    后来昭宗派人偷偷给崔胤送去书信,言语尽是凄凉,信的末尾写道:“朕为了宗庙社稷,不得不被迫前往凤翔走这一趟。爱卿不需为朕顾虑,只管向东接应朱温。惆怅!惆怅!”

    朱温抵达关中,得知昭宗已被劫往李茂贞处,便派遣幕僚前去劝说李茂贞的同党韩建投降以防他从后偷袭。宦官假借昭宗名义诏令朱温:“朕在李茂贞这里是为了避祸,并非被宦官所迫。爱卿应当撤军返回,保卫疆土。”然而这种过家家一般的伎俩如何骗得过老狐狸朱温。

    901年11月,戊辰日(二十日),朱温抵达凤翔。李茂贞登上城墙向他喊话:“天子在此避祸,是崔胤假托陛下之名骗你来此。”朱温假意撤军,实际上是先向北攻伐其他州县去了。等他占领了邠州(陕西),又向西打回了潼关。李茂贞用天子的诏命向李克用求援,于是李克用率领了五千兵马前来。李茂贞又向王建请求援助,然而王建只想坐山观虎斗,表面上与朱温交好,斥责李茂贞的罪行,而暗中又答应李茂贞前去援助,让他坚决防守。结果之后王建不光没有前来,反而派兵偷袭了李茂贞在山南的各个州县。

    902年3月,昭宗和李茂贞以及宰相、士人、宦官一起宴饮。席间,闷闷不乐的昭宗询问宰相自己何以沦落至此,宰相迫于宦官和李茂贞的淫威不敢作答,于是醉酒的昭宗指着他大骂:“你这种人也能当上宰相?”还要打他板子。在众人面前大失颜面的宰相十分愤怒,故意拿起大的酒杯向昭宗敬酒,见他不喝便强行将酒灌入了他嘴中,丝毫不顾及君臣之仪。

    汴军大败河东军队,生擒了李克用的儿子,朱温下令乘胜进攻河东。李克用眼见敌众我寡,便召集诸将商议退保云州(山西大同),义子李嗣昭和李嗣源反对道:“退守会使军心动摇,万一造成将士溃逃就遭了,请您相信儿子一定能守住城池。”然而李存信却说:“关东、河北皆已被朱温所占,如今我们兵力匮乏,地方狭小,如若据守此孤城,被他们挖沟砌墙长期围困起来,那么就只能坐着等死了!”李嗣昭极力争辩,李克用犹豫不决。刘夫人对他说:“李存信不过是一个放牛娃罢了,哪里懂得什么长远之计。你常嘲笑王行瑜草率弃城而逃,最终死于敌手,怎么现在反而要效仿他呢?况且我们还能往哪里逃呢?当年大王逃往鞑靼时就差点遇难,现在只要我们一离开守城也会有难以估量的灾乱,又哪里能够安然到达塞外呢?”李克用这才打消了撤退的念头。之后李嗣昭和李嗣源多次率领视死如归的将士在夜间偷袭敌营,加上突发瘟疫,最终汴军不得不撤退。

    刘夫人没有子嗣,而李克用的爱妾生下儿子李存勖后,她不仅没有争风吃醋反而待她更加优厚。李克用认为刘氏贤惠,此后诸妾再生下儿子,就让他们都认刘氏为母。李存勖幼年机敏,勇猛又有谋略。李克用被朱温围困时,忧虑常常写在脸上,李存勖便开解他道:“所谓物极必反,人没有坏到极点就不会灭亡。朱温此人奸诈残暴,穷凶极恶,吞并四邻,人神怨怒。如今还敢进逼圣上,窥视帝位,这便是他将要灭亡的征兆。我们李家世代忠贞,今日虽然形势艰难,力量暂时比不上他,但只要无愧于心,善待国家,善待百姓,等将来朱温疲弱之时定能一举剿灭他。父亲又何必轻易灰心失望,让部众们也跟着气馁呢?”李克用听后心情大悦,不再低落。而李存勖也没有说错,将来朱温建立的梁朝就是亡在了他的手中。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