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芋泥酥
早饭不好吃太油腻的,加上今天大家多多少少都有点上火,随意煮些清水面就糊弄过去。
沈秋歌坐在院子里构思着面包窑的构造,得有沙子,还得要黏土,这些去河边挖就行,只是这瓦片还得去买些。
想好了大概方案,准备开始做了,沈秋歌才发现他们家没有尺子!
不过也不是没有办法,竹竿又直,还有现成的竹节当刻度,简直就是天然的尺子。
沈秋歌拿着竹竿在院子里选了一个角落比划了半天,终于定好尺寸,想着拿笔记下来,发现他们家也没有纸笔。
这是什么人间疾苦!做个东西吃也太难了!
最近,田里的活做的差不多了,又还没到春耕的时候,沈老爹回来的比较早,一进院门就看着沈秋歌呆在院子角落里闷闷不乐。
“这是怎么了?”
沈秋歌把事情和沈老爹一说,本来只是想倾诉一下,没想到沈老爹听完后,脸上充满了不解,“这不就是窑加灶台吗?我们家的灶台就是爹砌的。镇上砌陶窑洞,爹还去做过工呢。”
沈秋歌一愣,没反应过来。什么?他们家的灶台居然是沈老爹砌的,那她研究了这么就是在干吗……
对啊,窑本来就是古人的常用工具,她还是低估古人的智慧了。
“那爹能做吗?”都是一家人,沈秋歌也没客气,直接问道。
沈老爹倒是犹豫了一下,虽说他做过类似的,但也不知道能不能做出来:“爹试试吧。”
果然,专业的事情还是要专业的人来。
一上午时间,沈老爹就把基本框架搭好了,沈秋歌只需要在旁边帮忙递递工具,现在等它干了之后再抹一道泥就行。
看着眼前的面包窑,沈秋歌还有些懵逼,这就好了?她怎么觉得沈老爹就左放两块石头,右边抹两下灰就好了。这样看着也不难。她不知道,那些厨房黑洞们看着做菜教程的时候也是这么想的。
今早还有些丢人,现在找回面子的沈老爹做好了面包窑也不直说,疯狂咳嗽暗示沈秋歌。
沈秋歌接到暗示,瞬间懂了:“爹,你也太厉害了吧!还好有爹在,不然这面包窑不知什么时候才能修好!”她可是彩虹屁专家,不就吹人吗?她在行。
沈秋歌一通狂吹,吹得从来没被这么夸奖过的沈老爹脸都红了。
“行了行了,知道你嘴甜。”沈老爹还故作严肃,实际上嘴角都控制不住地杨了上去。
这几天阳光很好,到第三天的时候,面包窑外面看上去已经是干了,但实际里面还没干透,还需要用高温烧烤窑身。
趁着窑还在烘烤,沈秋歌先准备起了做芋泥酥要的材料,中式酥点比较麻烦,最难的就是油皮、油酥,稍不注意,最后做出来的就是分不了层的面饼。
油皮需要开水,锅里烧着水蒸着芋头,这芋头沈秋歌没用系统种出来的,第一次做,试试面包窑效果如何,不用那么好的材料,答应严兆铭的沈秋歌当然没有忘记,明天还不到赶集的时候,等明天再做一次也不迟,
芋头碾成泥状,加入糖混合均匀。再把油皮,油酥分成剂子,油皮包着油酥,擀成牛舌状卷起,重复几次,酥皮就做好了。最后包上芋泥馅,放在盘子里,刷上蛋液,撒上芝麻,就可以进面包窑了。
可惜,没有牛奶,好多点心加了牛奶会更好吃一些。
将烘烤好的面包窑中的木柴取出,用剩余的温度烤芋泥酥。沈秋歌搬了个板凳坐在面包窑旁边,方便隔上一会打开观察烤制情况,小宝小妹有学有样,也搬着小板凳,坐在旁边,看得津津有味。
烤制时的点心是最香的,现代蛋糕坊开锅的时候永远是排队最多的,这也是沈秋歌想在县城开店的原因。
芋泥酥甜腻香气中又带着面食独有的香味,牢牢地勾住了面包窑旁边的三姐弟们。一个个都直勾勾盯着面包窑,好像已经看到了芋泥酥一样。
面包窑建在院子的角落,靠着隔壁郑婶子家,郑婶子在家正绣着鞋垫呢,被风中传来的香味勾的肚中的馋虫都出来了,推开门一看,沈秋歌家院子里还冒着烟,也不知道这次又在做些什么这么香。
郑婶子平日和沈秋歌家颇为亲近,在自家院中朝着他们喊道:“秋姐儿,又捣鼓什么呢?这么香?”
“等会好了,我给郑婶子拿几个尝尝。”沈秋歌回道。
“哎,好!”
郑婶子把鞋垫拿到院中,闻着沈秋歌家传来的香气,时不时咽下口水,手上功夫也没停,等沈秋歌来敲门的时候,半只都绣好了。
郑婶子还是第一次吃这么精致的点心,拿起一块,竟一时不敢下嘴。但馋虫可不管这些,命令着大脑,一口咬下,一层层的酥皮之中包裹着柔软香甜的芋泥馅,刚刚出锅的芋泥烫得郑婶子直哈气。
囫囵吃下一块,又拿起了第二块,有了之前的经验,这块郑婶子小口细细品尝着,只是芋泥酥也不大,再小口也吃不了多久。
郑婶子手又不自觉地拿起第三块,但犹豫了一下还是放下了,端起盘子放进了碗柜。自己当家的还没吃过呢,得留给他尝尝。还是放远一些,免得忍不住吃了。
沈小宝沈小妹两人捧着刚出炉的芋泥酥边吹边吃,沈秋歌看得好笑,让他们放凉在吃,两人还不肯,非得抱着啃才行。
沈秋歌自己也没忍住拿着一块芋泥酥吃了起来,还是烤出来的东西好吃啊!之前还觉得好吃的发糕,现在想起来也不过如此。
突然想起来之前说要给张屠户送些吃食,正好今天芋泥酥可以拿几个给他家。沈秋歌找了一个小竹篮,装上几个芋泥酥,拎去张屠户家了。
沈秋歌上门时,张屠户正在和沈秋歌四姑说着话,沈秋歌也没听太清,只听见什么集市、交钱之类的,沈四姑一看沈秋歌来了,迎了出来:“秋姐儿,快进来坐坐。”
沈秋歌只是来送芋泥酥,并不想多留:“不了,四姑,给你们送完就走。对了,你们刚刚说什么呢?集市怎么了?”
沈四姑一脸吃惊:“怎么你还不知道?听说那县令要把我们之前赶集摆摊的地方划成集市,以后要交钱才能进呢。”
“什么?!”沈秋歌虽然没见过县令,但之前提前收粮食税让她家雪上加霜,现在还要搞什么集市,这县令怕不是掉进钱眼里了。
如果这消息是真的,那真的要考虑铺子的事情了。次次都要交钱才能进,这谁受得了啊。
沈秋歌还想着去哪打听打听消息,回家就听陈大娘说刚刚沈村正来通知了,说以后去县里摆摊都要交钱了,还规定了地方,一人十文。
他怎么不去抢啊!十文对于沈秋歌来说不算难挣,一斤蛋卷就可以有十文收入,但这十文还没扣除原料的钱,一斤蛋卷一个人也得摊上好一会。更何况像沈家村这种离的进的,一个月要赶大小集,这就要花去五六十文。
这下更加坚定了沈秋歌要在县城开铺子的想法。
沈秋歌将想开铺子的想法一说,原以为能得到大家的支持,没想到沈老爹和陈大娘却不同意,这平日里卖吃食也就算了,卖不完自家吃了就是,要是开店了,卖不完那可怎么办。
沈秋歌知道作为庄稼人,很多人都认为守着土地就能过一辈子。可原书的剧情不就是他们遇上了饥荒吗?沈秋歌不想坐以待毙,想要从根本改变剧情,就要走一条不一样的路。
当天晚上,沈秋歌家烛火很晚才熄,沈老爹和陈大娘最后还是同意沈秋歌去县里开铺子。
其实自从小秋落水后醒来,他们就知道小秋和以前不一样了,沈家村太小了,是困不住她的。他们为人父母的,谁不想自己儿女过得好,现在家里越过越好,都是小秋的功劳。他们又有什么理由阻挡她呢。
沈老爹躺在床上,头上是自己破旧的房梁,他轻声问着旁边同样没睡的陈大娘:“咱家还有多少银子?”
“十五两。”
“明天我去找村正问问,他婆姨家好像有亲戚在县城里开店。”
“明日早点去,记得带几个芋泥酥。”
“嗯,睡吧。”
沈秋歌还记着要实验一下严兆铭的味觉是怎么回事,今天做的芋泥酥分了两种,一种是系统的种子种出来的,一种是自家的。
一进县城,沈秋歌先去了严府,严府很好找,街上随便问两人就找到了。站在严府威严庄重的大门面前,沈秋歌才真正认识到了阶级不同带来的差距。
沈秋歌深吸一口气,走上前,用门上的门环扣了扣。大门开了,开门的是个躬着背,头发花白的老爷爷。
“女娃子,你是做什么的?”那老爷爷语气不是很耐烦。
沈秋歌掏出了严兆铭之前留给自己的腰佩,递给他说道:“之前和严二郎约好,今日送吃食过来。”
那人一看腰佩确实是自己郎君的,这女娃什么来头,郎君居然能把腰佩给她:“你等着。我去通报一声。”
沈秋歌自然是点头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