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开国头号大贪官,池塘水底铺金砖
小皇帝一下旨要搜查太师府,殿前司立马把整个曾家给围了。
曾家有人夹带私逃可不行啊。
谢逸成拉着沈如星把曾府上上下下查了一遍,一开始没发现什么异常。
曾太师面上很会装,明面上古董字画,金银珠宝没多少。
可走到他家后院的池塘边,沈如星看出了端倪。
曾府的管家不在前院守着谢逸成带的兵,反而一步不挪地站在池塘边。
他作为一个管家,难道不担心那些搜查的兵丁弄坏曾家的东西吗
还是说,池塘附近的东西更加重要?
沈如星不声不响,围着池塘边缓缓走了一圈。
曾府管家的眼神就跟了一圈。
池塘不大,里面有鱼儿在游动,但池子底部却没有多少水草,显是时常清理的。
沈如星眼睛一弯,对谢逸成说,“把你的人都叫过来吧。”
谢逸成狐疑:“不继续搜了吗?许是有暗室,暗格什么的,得花些时间。”
沈如星摇头,“不搜了,搜不到,让他们想办法把这池塘的水弄干吧。”
谢逸成勾头看看池塘底,明白了。
抽干池塘的水费了不少时间,但结果惊人。
挖开池底的淤泥,一片金灿灿的金砖露了出来。
谢逸成晃着脑袋感叹,“你说曾太师也是,这么多金子,不藏在眼皮底下他也不放心。
但暴露起来也更快不是。”
沈如星微笑,那是因为曾太师太有信心,觉得小皇帝不会下令去查。
殿前司效率快,金子给抬到了朝上。
被刻意留在这边的众大臣惊了。
当然,不惊讶也得装出惊讶的样子,不装容易社死。
之前站出来给曾太师说好话的官都蔫了,脸色煞白。
小皇帝这下底气足了,你们不是在表演一条心吗?
治罪什么的慢慢来,官职都先捋了吧。
曾太师也委顿在地上,证据确凿,他无可辩驳。
继上次户部的贪腐案之后,大启朝廷又收到了一次重大的震荡。
楚忆安这就发现,刚回来没几天,自家夫君又忙翻了。
曾太师和他的同党在朝中留下了一个巨大的人员缺口。
朝上剩下的身兼数职,连轴转。
作为帮不上忙的闲人一个,她又在公主府里享受富贵而又悠闲的生活。
吃吃喝喝,顺带挼一挼小如昱和小如月。
只是小如昱这孩子又蔫头耷脑,说不出的一脸烦恼。
知心姐姐上线,楚忆安冲他招手,“小如昱,来来来,跟嫂子讲讲,你为什么不开心。”
按说不应该呀,这小孩完全拷贝他大哥的学习能力,过年一开始的学堂考,门门都是第一啊。
如昱犹犹豫豫,还是把自己的心事说了。
自打上次公主嫂嫂在学堂里给他讨回公道,他就付出了十分的信任。
“你是说,你们学堂里的人,都开始欺负那个曾家的曾岚?”
如昱点点头,他有点弄不明白自己的想法。
之前他知道是曾岚激化他和王连英之间的矛盾。
所以他总觉着曾岚是个刁钻小人。
刁钻小人被排挤打骂,他应该觉着痛快,但其实他心里是不得劲的。
楚忆安赞许地点点头,“咱们如昱,是个心思正的小男子汉呢。”
如昱一听这话,立马摆脱了忧愁。
公主嫂子说他没错,那他就真的没错。
楚忆安接着细细地给他解释了一番,“公正公道这种事情,只看对不对,不看值不值得。曾岚是个小人,但这和你同不同情他没有关系。”
可能还是年纪小,如昱懵懂着点点头。
楚忆安笑着揉揉他的脑袋,“等你长大就能明白。”
如昱随口一问,“那我到几岁才能明白。”
楚忆安卡壳了,单纯小孩的问题真致命啊,怎么说才能保全脸面。
她装出一脸的高深莫测,忽悠道:“等你长到和你大哥现在的一样的岁数,你肯定就能明白了。
明不明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打算怎么做呢?”
如昱陷入沉思,怎么做?
曾岚的事,他不是很想管,但也不能狠下心来视而不见。
他想好之后,试探地问了一句:“那我找邹祭酒说一说,让他去管管那些欺负人的小孩。”
对啊,这不就自己想清楚了吗?
小孩子解决不了的事情,交给能解决的大人。
“如昱真聪明。”楚忆安大声赞扬,“你大哥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也不见得能想清楚呢。”
门口传来一个含着笑意的声音,“夫人怎么知道的呢?”
楚忆安呆滞,怎么每次拿沈如星忽悠他弟弟,都能被正主逮到。
沈如星跨进门,先是把一脸糊涂的弟弟支走了,然后溜达到小妻子身边,伸手戳戳她红透的耳根,“夫人作甚这副样子,我又没说你说错了。
夫人教育如昱的时候,向来很有见地,语气也温和。
教育幼童,你比我更合适。”
楚忆安不好意思地清清喉咙,换了个话题,“夫君今日怎么这么早就回府了,不是说忙得很吗?”
说到这个,沈如星心里叹气。
原先以为大启官员冗杂,罢免掉曾太师和他的跟班,其余的官员多多少少能顶上。
实际上的情况呢,确实有一部分官员不通实务,短时间内上不了手,导致他们这些能干活的就比较繁忙?
他今天回来是来取换洗衣物的,又得去连夜加班了。
“那官员不够的话,不能提前开恩科的吗?” 楚忆安不理解了。
人才不够那就考试凑,都是科举选上来的,不能早点选的吗。
正准备去收拾衣物的沈如星愣住了,规矩向来是三年一科举,确实没有人想过可以提前这回事。
他回头捧住小妻子的脑袋,吧唧一口亲在她的脑门上,然后大步流星地离开了公主府。
楚忆安懵懵地捂住脑门,心想,我这是打开他的新思路了?
沈如星急匆匆进宫,把恩科的事情给小皇帝说了。
第二天上朝,设恩科的圣旨就下来了,为了表彰长公主的奇思妙想,还给公主府发了赏赐。
于是,永庆三年春这场加试的恩科,又被大启百姓称为公主恩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