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再造之恩
先前在寿春时,桥霜时常会同周瑜一块儿去乘船赏景,是以坐船于她而言并无难处,也不必担心晕船的问题。
虽说走水路比之陆路要安全一些,然眼下世道难测,也不乏有水匪。
故而为了以防万一,周瑜还在船上安置了些兵役,一同前往的还有他近日采买来的十余艘大船舰。
这些船舰与普通的画舫不同,可用于战时。
周瑜吩咐了江篱与半夏先去船上将一切安置妥当,他与桥霜则于岸上等候。
立于岸上,望着薄雾弥漫的江面,这支近于咫尺,浩浩荡荡的船队,桥霜的心头滋味难言。
终究是要开始了吗?
她依稀忆起了上学那会,课文里曾学过的赤壁之战,火烧战舰的壮观场景。
那个时候她也只消当作一篇故事来看罢了。
然则如今,她却即将踏上这些战舰,见证它们如何一步步参与历史上那些战役。
那是何等滋味,是激动,还是酸涩,连她自己都难以言喻了。
周瑜只觉袖下握着的那只柔软的小手似乎紧了紧,手心微微出汗。
他始终摸不透她的想法,却能从她的神情中悟出了她紧张的情绪。
他的手稍稍用力,捏了捏她,试图将她从思绪中拉回。
桥霜意识到他的小动作,这才晃过神来,扯着唇角微笑看他。
他转过身面对着她,将她的一双柔荑握起,置于心口前,轻轻摩挲。
“莫要害怕,有我在。”
他深邃的眼眸中是浓得似要晕开的情意。
桥霜听出了他话中之意。
随即启唇,坚定地回应道:“好!”
她懂他,不问缘由。
只要是他想做的,她都愿意不问缘由地支持他,与他并肩而行,即便那是悬崖绝壁,荆棘遍野,她也无所畏惧。
周瑜凝视着她,缓缓开口道:“伯符于我,是亲,是友,是与我并肩作战之人。父母兄长于我,是后盾。”
“然则你与他们皆不同,既是能与我并肩而趋之人,亦是能与我相知相守之后盾。”
“那日你曾问我之言,我思前想后虽不得其解,但如今只想与你说一句,我周公瑾从不以貌取人,也不问尔出身,吾倾慕于汝,皆因汝之品性与我相投。”
“瑜并无他求,只望能与你相守到老便足矣。”
他最后一句话似带着一丝哀求,令桥霜心头微微一颤。
那日问他之意,是试探,也是她心中困顿已久的疑问。
但她私以为他并未放在心上,只当她是玩笑话。
可今日之言,却终是叫她安下心来。
他始终尊重她,并未逼问她由来,宁愿带着心中的疑问也要让她心安。
有那么一瞬,她忽然有些明白了自己来到这个世界的意义。
或许,老天爷便是这般,才将她从那个世界的婚礼前拉回来,在这一世与他相遇……
两两相望间,周瑜那双漆黑深邃的瞳眸如同浸了墨一般。
桥霜忽而挣开他的双手,轻轻拽住他的衣袖。
她张着一双有些雾气的眸子,白净的脸颊上浮现浅浅梨涡。
打趣道:“你此番话若是叫旁的人听见了,还当我是已然嫁了你去。”
周瑜听见这话,却是挑眉一笑:“那又何妨,你既收下了母亲送你的镯子,便是想赖账都不成了。”
听到他说“母亲”时并未带上“我”字,她的眸光微微一怔。
抬眸看向他,眸中氤氲,半晌后,才轻声道:“周郎,谢谢你——”
不知从何时起,他们之间已渐渐能看懂彼此的心思。
即便是不去将话意挑明,他也能明白她的话中有话。
从前桥霜总盼着能够回到原来的世界去,然眼下这个世界早已有了她的牵绊,她又何尝会再想要离开呢?
晨曦初现,越过漫漫迷雾,露出明亮的曙光,将那江面上十余艘战舰的轮廓照亮。
枝头的云雀仿佛惊叹得在光斑下高啭歌喉,为这些战舰伴鸣。
阵阵雀鸣,伴随着枝叶上的晨露,将江面上的景象映衬得如同一幅水墨画卷,叫人叹为观止。
薄雾散去,码头众人堪堪回首,便见一双璧人在朝霞的照映下,相携登上了其中一艘船舰。
……
这日,孙策在军营中接到了周瑜的来信。
信中,周瑜告知他,已为他备好了粮草船器,眼下只待他去丹杨募兵后,便能带着兵马与他聚首,一同南下了。
孙策认真看完信帛,眸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手中紧紧握着那张信帛,仿佛一件沉重的宝物。
他热血沸腾,拍案道:“吾得公瑾相助,何愁天下不得乎?”
席下的桥越闻言便知是周瑜传来了喜讯。
他高举手中酒盏,朗声笑道:“越在此预祝伯符得偿所愿。”
孙策举起酒盏与桥越遥遥相碰,一饮而尽。
他放声大笑道:“子景此言虽尚早,然事在人为,眼下天下大势未定,吾等只需因势利导,谋势而动,何愁在这乱世中无一席之地也?”
说话间,他的眸中星火如炙。
“伯符所言极是,顺势者昌,逆势者亡,唯善谋势者方能抢占先机,事半功倍。来日若有吾等能相助之事,伯符尽管开口。”桥越斩钉截铁道。
他此言便是在向孙策表明了桥府的立场,孙策与周瑜所谋之事他早已明了。
再者,他的两个阿妹又将嫁与这二人。
他的父亲早已同他说过,观这二人绝非等闲之辈,他日必能在这乱世中有所作为。
是以即便明知孙策与袁术不合,他仍放任桥越与他二人相交。
孙策也听出了桥越的话中之意,便遥举酒盏与他道谢。
又忆起昔日与周瑜相交之事,心中感慨。
他置下酒盏,投目窗外,缓言道:“你可知,当初吾父忽逢意外故去,我一度心灰意冷。便是在此彷徨之际,公瑾在吾父墓前将吾痛骂一番,并起誓定要护我阖府安危,助我夺回父亲用命护住的将士们。”
“那时他的一席话使我在悲痛之余,如醍醐灌顶。”
他继续正色道,“吾父惨遭意外,我身为长子,却无所作为,成日在他墓前痛哭,借酒消愁,可又能如何?不过叫父亲死不瞑目罢了。”
“至此,我决意誓要为父报仇血恨,建功立业,让吾父泉下瞑目。”
“若非公瑾一路相助,我不知要费多大之气力方能走到今日。他于我有连襟之情,亦有再造之恩!”
他又深饮一口酒,眸中似有泪光闪过。
他向来知恩图报,为此心中早已暗下决心,来日若得天下,这天下也必有周瑜的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