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大宴宾客
两个月时间在大雪飘飞中悄然而逝。
光和元年冬月(即农历十一月)荀家着手筹备寿宴,大宴四方宾客,庆贺荀家荀爽五十寿辰。
在儒学主导的封建时代,五十岁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
按照先师仲尼的说法“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五十岁是一个人智慧沉淀的时期,也是一个人由中年迈向老年的转折点。
对于荀家来说,荀爽的五十岁寿辰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寿宴,更重要的是一种宣告。
在过去十数年,荀爽因第二次党锢之祸牵连,受到宦官迫害,被迫流亡,隐遁汉滨,直到这场政治迫害的高潮平息才得以重返荀家。
光和元年,灵帝下旨褒奖颍川书院,看似是曹嵩从中周旋的功劳,实际上反映的是皇帝对于荀家乃至代表的世家大族的妥协。
因为党锢之祸的缘故,颍川派系在朝堂和地方都受到打压,如今旧日阴霾消散,荀家欲借此重振声望,所以才会大张旗鼓的筹办这场寿宴。
随着时间的临近,曹操代表曹家也来到了颍川,其他世家大族,名士勋贵自然不必多说,早已在荀家安排的各处偏院住下。
来访宾客和名单上相差无几,令曹昂感到意外的是本来杳无音讯的蔡邕竟然也私下来访。
蔡邕通晓音律,擅长书法,历任郎中,议郎等皇帝近臣,此时应该在京都任职,服侍皇帝,却不想来这颍川?
荀爽的寿辰被定在冬月初五,来访的宾客自然不可能一直在偏院等待,大多都在四处走访,结交名流,毕竟社交才是人的主属性,人是社会动物。
曹昂的老爹曹操来到颍川后简单看望丁夫人与曹昂母子一番后便再也不知踪迹。
丁夫人对此颇有怨气,曹昂只能安慰她说估计是去看望桥玄,蔡邕这些忘年交了吧。
曹昂也没有闲着,除了忙于准备接下来的寿宴与拜师,在荀彧的引荐下,他结识了不少颍川士子。
这些士子不少是未来曹魏集团的肱骨之臣,如陈群,荀攸,钟繇(yao),其他的也多留名青史,如徐庶,司马徽,戏志才等。
陈群,钟繇平日深居简出,曹昂在书院与其二位有过一面之缘。荀攸与戏志才之前外出交游,若不是此次荀爽寿宴一时半会怕是回不了颍川。
司马徽仰慕伯夷叔齐,立志不仕,一心做个山野散人,徐庶本是游侠儿,向往快意恩仇的江湖生活,近来受人点化,幡然醒悟,决心苦读。
几人虽然志向不同,但君子美美与共,和而不同,数次相聚皆是宾主尽欢,对于曹昂而言,他对于颍川这处人才聚宝盆可谓垂涎已久,对于荀彧等颍川士子则是感慨于曹昂的天资。
虽然只是黄发垂髫的小儿,但荀彧等人却将其引以为知己,平等以待,司马徽更是感叹道。“莫非世上真有生而知之者乎?”
在冬月初四,也就是荀爽寿宴的前一天,荀爽着人将其传唤至其所居偏院,因为有荀彧提前通气,曹昂心态倒也平稳。
偏院内,数位老者和中年男子席地而坐。他们有的眉宇含笑,有的面色肃穆,举手投足之间自有一股气度,毫不夸张地说往里面扔上一枚手榴弹,大汉名士能少一半。
坐在首位的当然是荀爽这位荀家之主,荀爽左侧两位曹昂倒也识得,分别是荀靖和蔡邕,荀靖不必多说,初至颍川求学之时已经拜见过,蔡邕则是近来由曹操引见相识。
至于其他人,曹昂有所猜测但也不大确定。
看明白情况的曹昂老老实实地躬身行礼,等待荀爽的安排。“小子拜见荀郎中,蔡议郎,拜见各位先生。”
面对这些老东西,别说曹昂,就是他爹曹操来了也要老老实实装孙子。
简单的见礼后,荀爽便开始为曹昂引见在座的名士。
位于荀爽右侧首位的是一名老者,身着褐色直裾,面色肃穆,身形高大,犹如劲松青柏,这位老者即是未来的汉末三杰之一——卢植。
卢植右手下位的长者鹤发童颜,身形消瘦,麻衣木屐的装扮在这宴席之间显得有些随意。这就是卢植同门师弟,当世显学郑学鼻祖郑玄。
郑玄身旁穿着是一名靛蓝色锦袍的中年男子,他的面容与荀爽有七八分相似,经过荀爽介绍曹昂得知此人乃是荀氏八龙的老七荀肃,他出现在这里主要是为了陪客。
再看蔡邕这边,蔡邕下位是当代陈家之主陈纪,曹昂近来结交的好友陈群即是陈纪之子。陈纪与荀爽同样遭受党锢之祸,暂时赋闲在家,今日却不知为何在此?
陈纪下位即是何顒,何顒乃是荀彧伯乐,其身形消瘦,神色淡然,仿佛外物不能动其心性,灰褐色的双眸目露精光,仿佛一眼便可洞察人心。
何顒右手边的那位名为韩融,韩融乃是荀爽的至交好友,受荀爽邀请授学颍川书院,治学严谨,为人宽和,是当世足以称颂的良师。
最后的那位的中年男子应该就是许劭了。老曹这个赖皮货当年威逼利诱让许劭给出评价,近来许劭来到颍川颍阴,他又带着曹昂拜见准备故计重施。
许劭自然不可能在一个坑里掉两次,直接拒之不见。
老曹这货却不甘心,带着儿子守在人家门口蹲点,以至于许劭被困于家中,也难怪许劭看曹昂的面色有些难看。
一番介绍后,在场的各位人精都大致明白了曲中之意,荀爽也不矫情,径直开口道。
“曹昂,先前我让你写一篇时论,今日可带来了吗?正好今日诸位前辈皆在,你可借机求教一番。”
曹昂闻言,心中一动,从怀中取出一封时论恭敬地奉送上去。
两人一唱一和,其余宾客倒也没有打断。
其一是因为他们乃是来客,不看僧面看佛面,何必拂了荀爽面子,其二他们也想看看被曹嵩重视的曹家麒麟子是否名副其实?
荀爽打开手里的时论,时论不长大约只有500多字,不多时便已通读完毕。荀爽读完后面色潮红,胸口起伏,良久不语,只是将时论交给了蔡邕。
蔡邕早已暗中观察许久,见荀爽沉默不语,不免担忧地看了一眼曹昂。
他与曹操乃是忘年交,对于曹昂印象也不错,因此他打定主意若是接下来曹昂的时论不如人意他也要替其开脱一番。
结果这篇时论,蔡邕只是简单扫了一眼就沉入其中,眼底也涌出兴奋之色,他虽偏爱音律诗赋,但在政论时事方面也颇有见地,不然也不会被委任为负责奏对的侍郎。
这篇文章蔡邕自认为是其通读古今的第二政论。
蔡邕阅读完毕后,按耐住情绪不发一言,将手中的时论交付给何顒,何顒读完后传递给了郑玄……很快这篇时论便被传递一圈回到了荀爽手里。
荀爽按下心中的激动,环视一圈,开口询问道。
“各位,如何?”
荀爽的询问打破了沉默,许劭率先开口感叹道。“前汉贾生,先秦甘罗,莫过如此。”
“鞭辟入里,令人发醒。”面色肃穆的卢植欣赏地打量着在一旁等待的曹昂。
“这篇时论可以直达天听,以正视听”郑玄看了看师兄,抿了一口茶水,情绪有些激动。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足可为传世名典。”何顒低喃道,似乎看到了六国赂秦的狼狈不堪。
……
光和元年,东汉内忧外患不断,国内民不聊生,官府强征暴敛,对外西羌战事吃紧,国家府库亏空,为了遏制世家同时募集钱粮,也是为了满足自己享乐,汉灵帝建立西园卖爵鬻官。
但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此时乌浒蛮返汉,攻破郡县,占领州府,对于这种情况,朝堂之上产生了两种声音。
一方要求收缩战线,放弃南蛮三郡,裁减开支,一方上书请求大军围剿,以彰国威。灵帝举棋不定,朝堂争议不断。
而曹昂拿出的这篇《六国论》则是一阵见血的指出若是放纵南蛮叛乱,不仅会导致南方三郡丢失,国内的野心家也会借机叛逆,到时候人心浮动,国家倾颓,社稷不稳,悔之晚矣。
用典准确,见识不凡,词藻朴实却又深刻,令人发醒,论文学价值与政治价值,丝毫不输前汉贾生的《过秦论》。
这篇时论符合实际,不追求骈文的词藻华美,很明显赢得了在场名士的欢心。对于这块璞玉,他们都或多或少起了爱才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