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都市小说 > 四合院之传奇人生 > 第115章 拐点

第115章 拐点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经济学家在研究经济现象时,会对经济曲线上出现的拐点现象作更深一步的研究,并为此发表论文来解释经济现象。

    对于研究我国现代历史的人来说,不论是历史学家还是教育学家、社会学家,不约而同的将1977年的冬天看作是我国现代史上的一个拐点。这个拐点不仅是国家和时代的拐点,也是许多人个体的拐点,从这个冬天起,国家的发展和个人人生命运的轨道,开始向着正确的方向延伸。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是这次高考的真实写照,与后世的人们将高考时段称之为“黑色七月”不同。1977年的高考,却是个“无比凉爽”的季节。

    这年的12月的冬天,全国共有570万人走进了考场,据统计,当年的报考人数570万,录取人数273万人,录取率只有47。其竞争激烈程度可谓是历史之最。

    77年的冬天,500多万从十五、六岁到三十六岁的应考者涌进考场,考生从66届到77届的都有,最小的只有十三四岁(科大少年班),最大的则有三十六七岁,兄弟同考、姑侄一个考场、师生搭伴考试的现象随处可见,妈妈级考生给孩子喂过奶后奔赴考场的情景也屡见不鲜。

    在中断了十年后,大学的车轮重新滚动。这是共和国历史上唯一的一次冬季高考。这年的高考,积聚了太多的期望,这是一个民族对知识的渴求,是一个国家的时代拐点。

    今天看来,怎么褒奖当年的恢复高考之举,都不为过。恢复高考,不仅是一个国家和时代的拐点,更是许多个人的人生拐点。

    当年的老三届、新三届,不管是否考上了大学,他们都构成了我们这个国家的中坚力量的一部分。他们的命运,他们的悲喜,和共和国的命运,和共和国的悲喜,重叠在一起,令人分不清彼此,令人唏嘘,令人扼腕。

    一九七七年十二月十一日到十三日,何雨柱请了整整三天时间的假,他得为自家儿子参加高考做好后勤保障。

    这院里参加高考的还有阎富贵的儿子解旷和解娣、秦淮茹家的贾当和贾槐花。其他人家的不是年龄太大就是还小着呢。

    对于锣鼓巷这个四合院来说,五个人报名参考,而且全都通过审查取得了考试资格本就是让大家信心大增的事。何况,在何雨柱的安排下这几人都是提前半年就开始了复习了的。所以说最不担心考试的就是何雨柱了。而且他还给儿子请了老师来指导复习。要是这都考不好,那也是天意如此罢了。

    所以最后一天的考试,他连面都没露,一大早起来给韩晓燕说了一声就出去了,反正直到大家接着几个孩子从考场回来才看到他在家把饭菜全都弄好,就等着开饭了。

    就在众人都急切的在盼着考试成绩张榜的时间里,何雨柱却悠悠哉哉上班下班的混起了日子来。反正谁也没有在他脸上看到一丝焦急的表情,好像这参加考试的都是别人家的孩子似的。

    韩晓燕和杨玉萍对他这副万事不管的样子气得直咬牙,可他却满不在乎的和孩子说起了考场里的笑话来。

    “有家两口子都报名参加了这次考试,还都通过了审查,而且还被安排到了同一考场。更巧的是连座位都是前后排!”

    “这媳妇儿在考试前没怎么复习,去报考也是在自家男人的鼓动下才去的,这进了考场,见到这试卷上的题大都不会做,怎么办呢?只好乘监考的老师不注意用笔捅前面自家男人的后背,还小声的叫着自家男人的小名‘老实、老实’,想让男人给自己写点小字条啥的。结果才捅了两下,走到前排的监考老师听到声音回过头来。那男人也真有急智,一下转过头大声指责起她来:‘平时不好好学习,现在考试知道叫老师啦’!”

    “有个插队回来的知青在家长压制下也去报考,可是进了考场一看,这试卷上的知识全都是‘它认识我,我不认识它’!咋办呢?愁哟!不过这知青也还有点歪才,最后还是整了一打油诗写在卷子上。怎么写的?你听我念给你们听:我本不想来,老子逼着来。白卷交上去,鸭蛋滾下来!”

    “哈哈哈……”满屋皆乐了。

    邮递员和他绿色的自行车应该是现在最受人欢迎的了。这考完试后。几家人人时不时时站在院门口,只要邮递员的身影,立刻回来通报,颇有打小鬼子时儿童团员们站岗放哨之风。

    就在几家人都翘首以盼烦躁不安的时候,改变命运的一封封装着录取通知书的挂号信来了,四合院五个人报名参加高考,五个人全都被录取了。这一下,整个四合院沉浸在了一片兴奋的海洋之中,

    这五人都得益于何雨请来的老师的复习指导。何致远考上了北大经管系,小槐花考上了北大新闻系,阎解娣考上了华清土木。小当和阎解旷考上了京城师范专科学校,不过能考上大学,对他们来说已经是天大的喜讯了,晚上睡觉还乐醒了。

    就这样,当天傍晚,这几家全体成员没按时吃晚饭,反倒是全都站在了锣鼓巷这个四合院的院门口。

    蓝黑色的天光下,阎富贵当头、何雨柱与棒梗在后,女人媳妇都还按老礼儿站后面。阎解旷、阎解娣、何致远、贾当、贾槐花在院门口高台阶下站成一排。他们兴高采烈,各举着一挂长鞭炮,让手持香火的阎富贵点燃。

    噼啪作响,火花飞舞!硝烟弥漫,五彩纷呈!

    一口气儿足足放了五挂千响“大查鞭”,外加四筒“盒子花”!

    这番热闹,不但来往行人都捂住了耳朵在旁观看,整个四合院乃至胡同里的邻居们也都被引出来了。同时,这些熟人们还都感到非常奇怪,怎么还没到除夕呢,这几家人就放了这么多的鞭炮呀?

    等到打听到这几家是为了庆贺孩子们金榜题名的喜事后,他们这才恍然大悟,各自称赞道贺。

    “恭喜!恭喜!”凡是与几家相识的人们全这样说着。“大地回春,人寿年丰,福自天来,吉祥如意……”

    随后这些消息,便经人口口相传,迅速成为了锣鼓巷的居民们,过年前后茶余饭后的热议内容。

    羡慕!那还用说吗?体面!这难道不是?快乐!为什么不?

    这一天,绝对是四合院最风光的一晚……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