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四章 迎刃而解
师傅说:“不多不多!那好,泡制的药酒,现在是四种吧,两百斤的缸买二十个就够了。
“每个月出两千斤,只要有一个月的周转,就转开了。
“这样一百五十平方,怕不够,把基酒仓库和药酒仓库分开,我还要泡其他的保健酒。”
我说:“先按一层来规划。”
万老板说:“我的院子还能存,麻烦点。如果你只要基酒,另外四家的烧锅,都是烧一天歇一天的,给部分订单让他们生产,那不高兴坏了?”
我问:“他们的品质和你老丈人家比,差别大吗?”
万老板说:“只要粮食质量把控好,用的都是神仙井的井水,工艺相差不大,基酒的区别也不大。”
我说:“那好,还是假如啊,这个基酒产量问题解决了,我们只认你一个人,酒的质量你把关。
“和他们怎么合作也是你去谈,我们只把订单下给你,完不成任务就罚你。”
万老板笑笑:“老胡,你这个徒弟比你厉害多了!别看他年纪小,办事很有章法,是个干大事的人。”
师傅也笑笑:“年轻人张狂点,别干豁边的事就行,还有我们老家伙在后面掌着。”
我说:“是的,我往前面冲,有你们在后面守着。
“回过头来,说泡制问题,我想,用半年以上的基酒泡药,其实差别不大,为什么呢?
“因为中药的味道,远远的盖住了五年以上的陈酒香味,不是像你们这样的品酒专家,是很难分辨出与醉谪仙泡的区别。
“今天我想做个实验,怎么做呢?万老板你这里半年以上的基酒还有吧?泡个十斤的一坛,一个月后,来对比一下。
“如果差别大,就勾兑点五年或八年左右的陈酒,凭万老板您的本事,我相信绝对能够兑出来。
“这样我们的成本就大大的降低了。”
我说到这里, 万老板和师傅都相视一笑,点点头,他问:“你真确定这么干?”
师傅说:“反正还早,等老张那边的事都忙得差不多,起码要一个月以后,那我们先做实验。
“不扬,你去谈粮库,怎么出租的?万老板,你可以叫老爷子,把窖泥先做起来,
“反正窖泥就要发酵两个月,这块成本也不大,主要是些人工。
“一个月后,事情到底成不成,都有了一个名目。我们这边先着手准备了,到时不耽误事。
“先期投个几千块钱,损失了算我的。”
万老板说:“那就这样定了,我明天去给老爷子说。怎么不叫丕扬了?你叫他不扬?”
师傅说:“我师叔怕他太张扬,给他改名不扬!”
万老板惊喜道:“老爷子回来了?哪天我烧两个菜,你带给他,他最喜欢吃我烧的臭鳜鱼,和一统江山了。”
师傅说:“这两道菜都要现做,就热的才好吃。他现在躲清闲, 不见外人,如果有时间请他晚上过来吃。”
我说:“ 万老板那就麻烦你了,希望能成。”
万老板说:“我也希望能成,以后我专做酒生意了,开饭店太累!我每天就烧几个菜,和你师傅喝两杯就行了。”
师傅哈哈一笑:“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我问:“ 万老板,这个‘绿蚁新醅酒’是什么酒?蚂蚁酒?”。
万老板板着脸说:“好好的说九(酒),你说什么十(诗)?我去烧两菜,喝了再走。”
师傅对万老板说:“以前是我考虑不周。
“孔夫子就说过:父子笃,兄弟睦,夫妻和,家之肥也。
“只有彼此体谅支持,家业才能兴旺发达。
“有句话还说,夫妻同心,其利断金。家人之间只要团结,一条心,凡事一起扛。
“家运的盛衰,天不能曹其权,而其自操之。也就是说,一个家庭的运气,是掌握在夫妻自己的手中的。
“这件事从一开始,就应该让弟妹参与进来,现在你又要做饭店又要做酒的,没有她的支持和理解怎么做?
“你去把弟妹喊来我来跟她说。”
不一会万老板的老婆来了,她笑笑的说:“我也不是反对,我们合作了十几年了,你胡大哥什么样的为人,我们还不清楚?
“我担心的是,这么大的投入,如果有一个环节脱节了,我们就卡死了。”
师傅说:“还是弟妹考虑的对,凡事预则立!做事不能光想着成功,你要考虑好退路,背水一战,那是无路可走。
“我们现在日子都还好过,还没有到背水一战的时候。
“我这次到深市,就是考虑退路,找了一个大的投资人,也找到了一个新的市场。
“他决定给我们投资一大笔钱,钱我已经带回来了,这样今天我们签个协议,酒的库存我们各出一半。
“每个月至少包销两千斤,如果失败了,那一半的库存也归我们。”
万老板老婆生气地说:“哪有你这样做事的?你也太小瞧了我们,既然是合伙做生意,赚钱是大家的,亏损也是大家的。
“何况有酒存在那,也亏不了,这样一来压力就没有了,最起码不要借钱了。”
师傅笑道:“还是弟妹开明,比我家那位明事多了,我和她磨了三天三夜,她才同意我做酒。”
她笑着说:“嫂子的贤惠,在这上下没人不知道的!你们喝酒我再去炒两个菜”她高兴的出去了。
师父让我回去,拿两万五千块钱来,顺便把他的私章带过来。
师娘拿了三万块钱:“让你师傅顺便把翟主任家的两千,万老板的三千,先还了,就说上个月医馆赚了三千块钱。”
我回来时师傅已经把协议写好了,我把师娘的话给师傅说了,师傅说应该的。
万老板只收了两万五:“当时借了一万,是给你盖房子的,你这么急着还干嘛?等一年到了一起还我。”
吃个饭,我们一起到苏老爷子家,要看他做窖泥。
到了苏岭的苏老爷子家,晒场上,正有几个人在挑土,筛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