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三三变了
我问奶奶:“胡婶是你们亲戚吗?”
奶奶生气的道:“哪里是什么亲戚?我的娘家在苏北,娘家也没有什么人了。
陈家呢?你陈爷爷还有一个弟弟在北京,在云南部队做了几十年官,后来调回了北京做京官。
以前你陈爷爷在时,我们还来往,现在也不怎么联系了。”
我说:“胡婶的打算是您的房子,您把房子过户给小洁。”
奶奶说:“我当然知道她胡婶安的什么心吗?她就是想我的房子。
她把她的小儿子过继给我,其实就是惦记着我的这几间房子。
那小二子文不成武不就的,根本就不成材,我指望他以后给我养老送终?以后给我的坟头烧纸?
其实人死如灯灭,烧纸不烧纸的,人都死了谁知道啊?
本来我是想把房子给小洁,外孙女也是自己的骨肉嘛?
天扬,你去芜湖让小洁回来一趟,在我死之前,把房子过户给她。
她要就留着,不要随便卖给谁,也是她的一份家业。”
我听了十分为难,我该不该告诉奶奶:小雅到了香港呢?
我想暂时还不要告诉奶奶。
我先到芜湖去打听一下,也许小雅回来了呢。
我安慰奶奶说:“我回去看看小雅培训是否回来了,如果回来了就让她来看你。”
我准备吃过饭就走。
我给奶奶买了排骨,就去厨房给奶奶炖排骨,蔬菜院子里有。
吃饭的时候胡婶来了,她看见我说我长胖了,讪讪的问怎么小洁没有跟我一起来?
我说小洁她忙,走不开,叫我来看看奶奶也是一样的。
他们都把我当成小洁的男朋友,那好吧,我就以小洁男朋友的身份,来管奶奶的事也是情当理该的。
我话里有话说:“胡婶,麻烦你多花点时间来照顾奶奶,我给你的钱是一整天的照顾费用啊,卫生院上班也只有四块一天啊。”
胡婶马上解释说:“这几天不是秋收吗?我见陈奶奶也好的差不多了,就在家里忙了几天。”
我笑笑就没有再说,点到为止比撕破脸强!
吃完饭,我把小雅的存折也带上,告诉奶奶说:“我过几天放假再来看你。”
到了江城快下午五点了。
我先买了两套丫丫穿的冬衣,还有几大包吃的和水果,直奔泗水园的儿童福利院。
这次丫丫看到我没有哭,小脸蛋也红润了,但身上穿的依然单薄。
我拿出给她买的新棉袄,还有厚厚的绒裤,一双运动鞋,一双棉布鞋。
丫丫穿着新衣服,高兴的蹦蹦跳跳,我拿出她最喜欢吃的中萃方便面,她没有要,在包里面找出了几块鸡蛋糕。
看来丫丫在福利院生活的还好。
陈院长告诉我说,丫丫现在的大名叫陈思妍,她很聪明,学习也很用功,每次考试都是100分。
我也为丫丫高兴,丫丫拿着她的作业本给我看,上面歪歪斜斜的写着她的名字。
我亲着她的脸蛋说:“陈思妍,你每次都考100分,大哥哥每个月都来看你,放假带你出去玩好吗?”
丫丫天真的说:“大哥哥,我现在叫陈思妍。你叫什么名字呢?我还不知道呢。”
我说:“大哥哥叫张丕扬。”
我在丫丫的作业本上一笔一划的写上我的名字,
“张丕扬,我知道了,大哥哥。”丫丫欢天喜地的说。
从福利院出来,我直奔火车站,我要找三三。
三三应该早出来了,他也就拘留了十天。
问了三个要饭的小孩,就找到了三三。
三三还在火车站这一带混,他现在是个小头目了,重新带了七八个人。
我问他住在哪?他说他住在师傅家了。
我问他:“你师傅那让你住吗?”
他说:“我师傅不知被谁打残废了,他现在收我做他的干儿子。”
我问:“他对你好吗?”
三三不屑一顾的说:“什么好不好的?他现在废了,这一摊的事总归有人管吧?我是他干儿子,将来给他养老的。”
我迟疑了一会问:“你有你小雅姐的消息吗?”
三三摇摇头:“小雅姐肯定到香港去了,师傅说元旦后,那香港佬还会来,到时候也许会一起回来吧。”
元旦前后,那香港佬还会回来?他回来干什么?他还会找那相片吗?
如果真的为相片而来,我要早防着他了。
我说:“三三,我请你吃饭吧。”
三三说:“还是我请你吧,我在拘留所也只有你去看我,我记住你这份情了。”
我摆摆手说:“我受伤的时候,也是你照顾了我。我还要回去,下次再请你吧。”
三三说:“那好吧,下次你来的时候打我的寻呼,就不用到处来找我了。”说着他给了我一个号码。
我想不到三三也有了寻呼机了,当年的寻呼机可是老板的标配啊,光月租就要三十。
想不到才一个月,三三已经山鸡变凤凰了,看来这个干儿子当的还不错。
第二天早晨我来到市里的新华书店,看看有没有婉青说的康熙字典。
上午的新华书店人不多,我在一排排的书架上寻找,看到有一本新书《唐诗补遗》。
唐诗三百首我背过,全唐诗我也读过,还有什么唐诗补遗?
我抽出了一本,随手翻了翻。
忽然我被一首诗吸引住了,是贯休的《善哉行·伤古曲无知音》:
有一美人兮,婉如青扬。识曲别音兮,令姿煌煌。
绣袂捧琴兮,登君子堂。如彼萱草兮,使我忧忘。
欲赠之以紫玉尺,白银铛。久不见之兮,湘水茫茫。
美人婉青,萱草忘忧?这难道就是婉青和如萱的名字原意吗?
我不知道她俩的名字是谁取的,取这名字的人也应该读过这首诗吧?也应该是一位学富五车的大儒。
我把这本书拿在手里,问营业员有没有《康熙字典》?
她摇摇头,说有新华字典、辞海,还推荐了一本《书文解字》,辞海太贵,我只买了这三本。
出了新华书店,我想给婉青买化妆品。
女为悦已者容。
《楚辞》记载,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就已经开始化妆了。
我们常说的洗净铅华,就是古代女子涂的铅粉,就是把铅粉敷在脸上让肤色更白更均匀,和我们现在的粉底差不多。
打完底之后就是抹胭脂了,在脸上抹一些红色的腮红。让自己看起来面色红润有光泽,脸颊越红润越好看;
第三步画眉。像汉武帝时期就要求宫人都描八字眉,而魏武帝曹操则更喜欢黛眉。
到了盛唐时期,流行把眉毛画得阔而短,唐玄宗时期还兴起了各种样式的眉型;
第四步染额黄、贴花钿,是南北朝后流行的一种化妆方式。
《木兰辞》“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意思就是当着窗子整理像乌云一样柔美的头发,对着镜子在额上贴好花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