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土地,老百姓的命根子
陈平笙也不愿意把这些事联系起来。
如果只是单纯乡民私斗,那解决起来容易。
倘若背后又有人故意搞事情,就另当别论。
“有吴家的田产。”
“堂尊应该听说过登城的吴阁老。”
“那可是咱们青州地界的大人物。”
“他退隐归乡后,朝廷赏赐了数千亩良田。”
“吴家又重金购买了不少田产。”
“不过私斗的乡民,也并非都是吴家的佃户。”
“还有一些自耕地的村落。”
“那你可去拜访过这位吴阁老。”
他自进入樊城为官,跟刘青山搭档时间最长。
刘青山在官场能混迹这么多年,靠的便是擅长人际关系。
如今又成为登城县令。
县内还有这么一尊大神,按刘青山一贯作风。
少不了备下重礼去吴家拍马屁。
“没有。”
“下官能有今天的地位,全仰仗堂尊提携。”
“没请示堂尊前,下官怎敢贸然拜访吴阁老。”
“嗯。”
陈平笙抿了一小口茶,饶有兴趣瞧了瞧刘青山。
还算老小子聪明。
“没去是对的。”
“你应该早就知道了吧!”
“李清乐是吴阁老的女婿。”
“不过还有一事,你可能不知道。”
“登城县令的位置,原本属于吴家公子。”
刘青山长吁一口气,暗自庆幸自己没选错路。
他确实早知道李清乐和吴阁老的翁婿关系。
不过翁婿之间的那点关系,在这个时代真不算什么。
李清乐倒台,吴阁老就没有向朝廷上书求情。
他真正不敢去的原因,说到底还是惧怕陈平笙。
当听到吴阁老儿子也有意争登城县令的位置。
刘青山顿时觉得这个县令是个火盆。
谁坐上都会难受。
“你先回登城,把那些私斗田产背后的主人调查清楚。”
“我这两天会抽身过去。”
“凡事别乱,真遇到处置不了的问题。”
“那就让巴山带人把领头者先抓起来。”
“好,好。”
听说陈大人要亲自到登城,他那颗悬着的心才算放下。
土地是一个国家的根本,也可能成为动乱的源头。
当少数士绅掌握了大半的良田。
那些占据多数人口的乡民,只能给士绅当牛做马干活。
不仅要缴纳官府的税,还要把辛苦一年的成果交到主子手里分配。
他们真正能拿到手的粮食,也仅够一家老小活着。
遇到灾年,士绅粮库的存粮足够吃上两三年。
普通乡民就惨了。
该缴的税还要继续上缴。
活不下去只好卖儿卖女。
以前樊城的情况要比青州诸城都严重得多。
只是他上任后,推行了一系列土地改革。
虽没有全部把士绅手中的田产收回。
至少让多数乡民都有了自己的耕地。
土地改革是件大事。
从古到今试图推行此事的能臣比比皆是。
然而直到数千年后才真正意义上成功。
因为朝廷制度就限制了这项改革举措。
百姓的社会地位永远都不能跟那些士大夫阶段对比。
陈平笙也没有闲着。
把近些年大衡关于土地的资料查阅了一遍。
不看还好,看过后信心掉了一半。
就拿吴家田产来说。
有一大部分属于朝廷赏赐,其中会牵涉到皇权问题。
其次吴家是真金白银购买的田产。
按照大衡律是受到保护的。
当流氓被官府保护,那些普通百姓就没任何重新拿回土地的机会。
两天后。
他乘坐老侯的马车悄悄出了樊城。
灵泉峡通往登城的山道已经打通。
所以,路途基本近了一半。
“陈大人,你为何想起拖着老夫出行。”
“我看你手下那个荀国很有才干。”
“有他辅助岂不更好。”
“老夫说到底还是一介草民,官府的事实在不想参与。”
草民?
陈平笙咧嘴一笑。
这话骗三岁小孩还行。
萧玉若主仆比他这个县令更关注青州的变动。
如果真不想参与官府的事。
又何必为了带走李清乐,愿意拿登城县令的位置诱惑。
“徐老就体谅一下。”
“我的光景也不好过。”
“樊城目前虽然运行得还算顺利,但人手明显不足。”
“我能用的人,也只有荀夫子。”
“真把他也一并带到登城,那樊城谁来管理。”
徐渭点了点头,他是看着樊城一步步发生变化的。
如今虽然发展得不错,衙门配备还存在大问题。
地方官府说到底还是要处理具体政务为主。
能干的文臣应该成为主力军。
陈平笙倒好。
手下的衙役一批又一批招募。
弄得像成立一支军队的架势。
就算樊城匪患猖獗,剿灭也只是打上两三仗的事。
等二龙山的山贼尽数剿灭以后,这么多衙役就会成为累赘。
“老夫可以给你暂时做个幕僚。”
“但咱们要约法三章,首先我不见吴琼。”
“第二具体决策你自己看着办。”
“第三,捅了大篓子,我可不跟你一起背黑锅。”
“没问题。”
他也没有打算对吴阁老怎样。
最多想办法从吴家收回一部分田产。
再了解一些乡民私斗的主要原因。
帮刘青山稳定局面即可。
“我看徐老很了解朝堂之事。”
“难道就没有大臣想过进行土地改革吗?”
“国家要粮食,地方也要粮食。”
“最终都摊派到农民身上。”
“可特么农民连自己的田地都没有,上哪去交足够的粮食。”
“再这样搞下去,我都替那些农民不值。”
“弄不好就会因为土地问题,引起一场农民起义。”
这小子还真是天生反骨。
难怪公主总说他想做草头王。
“陈大人还是不了解当今形势呀!”
“你以为皇上就能想做什么做什么吗?”
“土地自古便是国家稳定的根本。”
“可朝代更迭,皇帝可以轮流做。”
“那些地方的大士族历经百年千年时间。”
“他们一代代都掌握着地方的田产和经济。”
“普通百姓也习以为常,这就像一条无法斩断的纽带。”
“陛下若真要动了各地士族的利益。”
“那些士族便会群起造反。”
“他们手中有钱,府中有私兵,彼此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牵一发而动全身,你说陛下如何敢动。”
那特么就专门欺负老实人呀!
陈平笙愤愤不平地骂了一句。
按照老徐的逻辑,皇帝为了所谓大局安定,为了皇权安稳。
不敢去动地方士族的利益。
只能压榨普通百姓,这种思维还不如二龙山的强盗。
至少李铃铛等人还知道宰肥羊,放过那些穷苦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