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七品县令,开局我成女匪的肉票 > 第117章 私斗之风

第117章 私斗之风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云睿!”

    “这小子怎么会到樊城。”

    萧玉若又惊又喜。

    她和萧云睿属于堂姐弟关系。

    对于这个弟弟,她向来宠溺。

    但想到这么远的距离,皇叔如何放心让云睿过来。

    这家伙想必又是偷溜出来的。

    在都城两人也只是偶尔见见,也不觉得怎样。

    现在她身在樊城,听到有亲人到来心情自然大不相同。

    “老臣说了,公主可别急。”

    “云世子昨天被人打了。”

    “要不是陈平笙恰好在香云楼,估计非打出毛病。”

    “谁!”

    “好大的狗胆。”

    萧玉若也清楚云睿不是省油的灯。

    香云楼那种地方虽然跟过去不同。

    往来的人员依旧很复杂。

    难保不会遇到一些当地的无赖。

    徐渭长吁一口气,“也不是旁人。”

    “说出来公主肯定知道,吴阁老的公子。”

    “你说巧不巧。”

    “吴琼刚指使人在樊城闹腾了一番。”

    “他还敢让自己的儿子到樊城游玩。”

    “这不是给自己找不痛快吗?”

    怎么是他?

    萧玉若推断就算吴琼嚣张,也不会此时让儿子到樊城。

    陈平笙是什么样的人,恐怕在整个青州官场没人不知道。

    别说一个退隐的阁老。

    就算是青州太守王平,陈平笙也未必给面子。

    “他怎么处置的?”

    “不会杀了那位吴公子吧!”

    徐渭后面发生的事并不知情。

    这也正是他担心的。

    吴琼固然可恶,甚至该杀。

    然而现在还不能贸然去动这个老匹夫。

    毕竟陈平笙的实力还差得远。

    真要现在想拔掉这棵参天大树。

    青州地面都会跟着动摇。

    以陛下的英明,也绝不允许陈平笙干这样的事。

    “老臣也不清楚。”

    “陈平笙应该不会那么冲动吧!”

    “具体情况,公主还是亲自去东院问问得好。”

    萧玉若也顾不得想太多,连忙起身出门。

    她很想知道萧云睿现在哪里?伤情如何了。

    那可是她皇叔的心尖肉。

    倘若宣王震怒,可不管王平,还是吴琼。

    非得把整个青州搅闹得天翻地覆。

    陈平笙刚练完刀法。

    本想吃个早餐去登城一趟。

    他有点担心刘青山遇到麻烦。

    刘县令向来喜欢藏着掖着,报喜不报忧。

    他极为不喜欢这种处事的方法。

    很多当下可以解决的麻烦,如果一味拖延下去。

    就可能演变成大麻烦,甚至是无法解决的麻烦。

    当初樊城乱象皆由此而生。

    刘青山倘若不能接受教训,继续维持樊城那一套。

    他不排除把刘青山替换掉。

    “你这会儿忙不忙,我有事要问你。”

    萧玉若也不跟陈平笙装模作样的客气。

    这两件事太过于重要。

    早一点弄清楚,她悬着的心也能早点放下。

    “我还没吃早餐。”

    “要不等吃过饭再聊。”

    “免得我夫人又该一通抱怨。”

    萧玉若可等不了那么久,直接问道:“昨晚你在香云楼是不是办了件案子。”

    消息还真够灵通。

    陈平笙浑身觉得不舒服。

    很快他就想到了老徐。

    可能老徐当时就在现场,只是故意藏在人堆里。

    “对。”

    “有伙人酒后闹事,昨晚我已经处置过了。”

    “把其中一名公子哥打了三十板子。”

    “估计那两条腿要修养一段时间。”

    “你……你浑蛋。”

    萧玉若还以为是云睿。

    急得眼泪都要流出来。

    “萧姑娘跟吴阁老是亲戚?”

    陈平笙试探地问了一句。

    他看萧玉若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

    要是真有这层关系,自己岂不是姑息养奸。

    把敌人的探子安插在自己身边。

    “你惩戒的是吴公子呀!”

    萧玉若用手抚摸着胸口,这人说话总爱说一半。

    只要不是自己弟弟就行。

    那姓吴的该教训。

    换成是她的话,也绝不会轻饶了。

    “另一个小公子呢?”

    “他的伤势如何,如今住在哪里。”

    萧云睿也姓萧,还来自京都。

    出手如此阔绰,想必又是个世家子弟。

    昨晚他就想问一下,萧云睿认识不认识萧玉若。

    后来想着京都那么大,两人同姓或许只是巧合。

    “哦。”

    “我知道了。”

    “萧云睿才是你的亲戚。”

    “他受的也是皮外伤,胸前肋骨应该断了两根。”

    “我已经请郎中给他看过了。”

    “修养一段时间便无大碍。”

    “他在王家大院暂住。”

    啰嗦!

    萧玉若说完扭头便快步离开。

    呵!

    这丫头最近学得越来越不客气了。

    陈平笙吃完早餐,还没有走出院子。

    就看到刘青山满头大汗走来。

    出事了!

    昨晚他就想过这种可能性。

    吴琼暂时不敢对自己怎样,却有大把机会在登城做手脚。

    “堂尊。”

    “堂尊,登城闹出大事了。”

    陈平笙先拍了拍刘青山的肩膀,安慰道:“慌什么,天又没塌下来。”

    “当初本官面对樊城无粮,百姓差点暴动也没跟你一样。”

    “都当了县令的人,怎么还如此不沉稳。”

    刘青山用衣袖随意擦了一下额头的虚汗。

    他后悔呀!

    当初只想着登城是个肥缺。

    对于他可能一辈子也就这次升职机会。

    然而当他坐在县令的位置,才体会到有多难。

    以前在樊城做二把手。

    不管遇到什么难题,大不了挨顿骂。

    反正上面有县令顶着,所以,这些年他八面玲珑也安然无事。

    做了县令后,事事都要自己抉择。

    哪怕一天睡三个小时,也有忙不完的公务。

    而且即便他很用心把事情做好。

    那些百姓也不领情。

    “下官最近一直在搞田地的事。”

    “想让百姓吃饱饭,还是要在种粮上下功夫。”

    “登城也算半山区,但良田可真不少。”

    “于是下官就鼓励乡民耕种,减少税赋。”

    “尽可能在政策上给他们帮助和补贴。”

    “那些乡民还是因为浇水和几块农田的归属打了起来。”

    “民间私斗成风,近两个月就死了几十个乡民。”

    “眼看几个村寨从一年打几次,变成如今的两天一小打,三天一大打。”

    “下官只怕这种私斗风闹下去,整个登县的土地便彻底荒废。”

    “到时闹的粮荒可比樊城更严重。”

    “还求堂尊为下官指点迷津呀!”

    陈平笙用手挠了挠头。

    民间私斗在古代非常盛行。

    当初商鞅变法以前,大秦的私斗更是经常闹出人命。

    登城的情况应该类似。

    “他们都是些佃户,还是自己的土地。”

    “当然是佃户。”

    刘青山解释道:“大衡乡民能拥有土地者,都是自己在山间开垦的荒地。”

    “周边那些上等良田,都掌握在士绅手中。”

    “乡民靠着给士绅种地,才能养活一家人。”

    “哦。”

    “这些佃户可是耕种吴家的田?”

    …………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