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高颎铁心斩绝色双雄有意争首功
作为实质上的统帅,高颎先于晋王杨广进入建康城。
他拒绝了杨广的请求,“武王灭殷(商),戮妲己。今平陈国,不宜取丽华。”
高颎做了一件举世皆惊的事情。
他在青溪之畔,石桥之上,斩杀了艳名冠于天下的张丽华。
一代绝色,刹那间香消玉殒。
高颎的理由非常充足,他觉得张丽华的美,惊心动魄,已经超越凡俗的认知。
自古红颜祸水,这种级别必然祸国殃民。
“昔(姜)太公蒙面以斩妲己,今岂可留丽华。”
可见,即使是饱经风霜,早已不惑的高颎,对于张丽华,也有我见犹怜的惊艳。
这成为一段公案,张丽华事实上,已经成为一个高度敏感的公众人物,或者说是南征的象征性财产。
高颎处斩张丽华,到底是他自作主张,还是得到了更高级别的指示?
以前因后果而言,应该是他实施了雷霆手段。
晋王杨广得知消息,当场变色,冲冠一怒,为这个没有见过面的红颜。
他毫不避嫌地当着高颎儿子面说道:“昔人云,无德不报,我必有以报高公矣。”
杨广对高颎的怨恨,经由张丽华事件公开化,这为高颎以后的仕途埋下了巨大的隐忧。
晋王杨广如此失态,并不仅仅是损失了,一亲绝代尤物张丽华芳泽的机会。
更重要的是,此次平陈,是古往今来,第一等的功名,他虽为名义上的统帅,但事事要听命于高颎,处处受掣于高颎。
这种感觉让他非常不爽。
他是杨坚最宠爱的二皇子,他觉得这是一种公然的藐视,也是挑战。
无可否认,在高颎的周围,确实有一个核心的决策圈子,杨广成了这个圈子的边缘性人物。
这种刺心的感觉伴随了杨广终身。
对于一个心比天高,自认天下第一的晋王杨广而言,这是无法接受的。
也许在这一刻,他的心中,就已经暗自下定决心,他不仅仅只是想做个晋王。
他的目标,要做到真正的天下第一,那就是名义和事实上的皇帝,是这个世界绝对的主宰。
那个时候,他要全天下都臣服在自己的脚下,他要让所有的人,都在自己的威严下瑟瑟发抖。
那个时候,任何人再也不敢拒绝自己的命令,哪怕是自己随口说出的一句话。
晋王杨广,在平阵之役之后,心中就逐渐萌发了夺宗之计。
要想成为皇太子,这似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但他还年轻,他可以等待他的对手犯错,他坚信,自己会成为最后的胜利者。
晋王杨广,确实是一个天才横溢的人,也是一个精于政治的政客,他走向了一条不归路。
最后,他成功了,但也可以说,他似乎也失败了。
晋王杨广现在非常恼火,但在建康,还有一个比他更恼火的人。
他就是贺若弼。
活捉陈后主这个天下第一功,竟然被韩擒虎侥幸夺走了。
他在钟山白土冈大破陈军十万主力之后,全军快速推进到乐游苑,建康城就在他触手可及的前方。
但贺若弼在这里耽误了整整一天。
因为,他前面横亘着陈国唯一的战力,或是说是唯一愿意,为陈国尽忠的武将鲁广达。
他无法逃避,只能选择应战,只有扫除鲁广达,他才可能前进。
白土冈之战,鲁广达所部已经斩杀贺若弼273人,现在冤家又一次聚头。
鲁广达是贺若弼的苦主,他真正卖命奋战,又杀伤贺若弼部数百人,对于总共才八千甲士的贺若弼而言,这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以致于在战后的论功行赏会上,韩擒虎当着杨坚的面,讽刺贺若弼多丧师旅,并把它作为贺若弼的一个污点加以攻击。
战斗非常残酷,从白天打到日暮,整整拼杀了一整天。
但大势所去,陈国事实上已经失败了。
他孤军难支,再不投降就会全军覆没,并且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牺牲。
鲁广达解甲,面向台城方向再拜痛哭,回首对着他所剩无几的部下说:“我身不能救国,负罪深矣。”
鲁广达所部,几经恶战,大多已经为国捐躯。
日暮残阳如血,悲壮之意笼罩周围,此败,非战之罪,实在是陈国生机尽失,再无回血的可能。
鲁广达的部下尽皆流涕歔欷。
于是,他们弃械投降贺若弼。
兵贵神速,贺若弼耽误了最宝贵的一天。
当他要当天夜里长驱直入北掖门,进入建康城之晨,他听到了他最不愿意听到的消息。
韩擒虎在前一天进入建康,并且已经活捉陈后主。
贺若弼非常恼火,但韩擒虎太开心了,他放下了心中的一块大石头。
他虽然率五百敢死之士,儿戏般顺利地进入建康,但主要还是靠任忠作向导和内应。
建康城,是陈国的国都。
只要有得力的人稍作组织,陈国剩下下的精锐军队,就足以将他这区区五百人,击成粉碎。
由于他进入陈后主的后宫之后,放纵军队淫污陈宫,他已经失去了对这支军队的控制,
但现在有了贺若弼这支生力军,胜利成果总算可以稳住了。
陈国灭亡,陈后主被自己活捉,平陈首功,谁也抢不走了。
但贺若弼想努力一下,他想抢这个不世之功劳。
他不服气。
自己以区区八千甲士,在正面作战中,击溃陈国十万主力,放眼历史之上,他已经不输于任何一位名将。
他想把韩擒虎的功劳抢过来。
深夜,当宫城布置好防卫,确保万无一失之后,贺若弼叫韩擒虎把陈后主唤来相见。
黑夜深沉,烛影摇红,陈后主既忐忑,又惶惧,他当然知道对面就是击溃自己十万大军的贺若弼,他不知道这次见面,自己将面对什么样的命运。
高度的紧张,让陈后主汗流浃背,二股战栗,他再无半分陈国君王的尊严,不由自主地向贺若弼屈膝下拜。
贺若弼文武全才,他坦然受之,并对陈后主说:“小国之君当大国之卿,拜乃礼也。”
这是取法于春秋战国时的古礼,他当得起战败亡国君王的一拜。
然后,贺若弼安慰陈后主说,“入朝不失作归命侯,无劳恐惧。”
贺若弼展现了大国大将的风度,也为陈后主指了条明路,而这条路,就是陈后主国灭之后,最好的归宿。
北上长安,入隋作归命侯。
送走陈后主,二大主将却差点火拼起来。
贺若弼实在想不通,平陈首功,活捉陈叔宝,无论如何也不该轮到韩擒虎区区五百人的头上。
韩擒虎当然更不愿意放弃这光明正大到手的功劳,二人互相争执,竟至于拨刀相向。
这当然只是一时意气之争,也不可能真正争论出结果。
当面竞争,达不到目的。
贺若弼又生一计,他想从礼法上,让陈后主向自己投降,毕竟现在建康城中,自己势力最大。
他让蔡徵代替陈后主起草了一份投降书,让他向自己投降,然后按照古礼,战败国的君主乘骡车归顺自己。
但陈后主已是韩擒虎砧板上的肉,他是绝对不会吐出来的。
这件事情,遭到韩擒虎的抵制,没有办成。
贺若弼做了最后的努力,仗着自己势大,他说服韩擒虎将陈后主置于德教殿,由自己派兵守卫。
在绝对的力量面前,韩擒虎只得退让了一步。
他必须服软。
一个主要的原因是,韩擒虎的军队大部分,正在陈后主的后宫大逞淫威,韩擒虎的军队,事实上已经是一盘散沙。
他知道,他和贺若弼的军功之争,恐怕要延续到京城大兴,要面对杨坚之时,再去争一日之长短了。
他没有等待很长时间,他和贺若弼第一次明面上的朝廷评判,很快就到了。
尘埃落定之时,平陈统帅晋王杨广终于进入建康。
他做了二项标准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