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一个新规矩
都察院左都御史穆克登朗前脚见了皇上,孙嫔的叔父孙之庭后脚也就入了宫同样求见皇上。二人唯一不同的是,左都御史如愿以偿,而那位吏部左侍郎孙之庭却连皇帝的面都没有见到。还是大总管陈公公去好言相送的他。皇上心里是存着气的,在自己的养心殿里虽并没有大发雷霆,可今儿御前伺候的奴才们,也都瞧出了万岁爷的不快。如此一来,大家侍奉起来也就越发轻手轻脚。
“陈航。”皇帝让底下人都退下,只留了陈公公一人在殿内。这会儿本该挥笔而出的行云流水,这会都成了纸张上的墨点子。皇帝叫完了人,索性也就不写了。他只将笔随意扔在砚台上,那笔和砚台相碰的声,让大总管都忍不住心疼,可都是好东西呢。皇帝离开书案,背着手来回疾走了三回。
“主子。”陈公公多明白的人,都不用皇帝问话,自己站稳了身形后,这才躬身缓缓答道,“孙大人也离宫了。走前倒是没特别交代奴才什么,就说让奴才多美言几句。孙家这次惹的事儿,他一定会回去好好清理。就是让万岁爷别因为当臣子的不出息而动怒伤了龙体,不然他就是死也难辞其咎了。”
陈公公很明白一个当奴才的有什么话可以说,什么事不能劝。若他这会儿是个文武官员,那他还可以多嘴说些话。但是,他现在是个太监,就算皇帝身边的太监也是有排面有些大权,可他真要美言了谁,帮谁在政事上出个什么招,那等着他的就是一个死字,太监是绝对不允许干政的。
德章帝心里这会想着的还是穆克登朗的话。他是有些不耐烦那个老匹夫,但是他这个皇帝是知道好歹的。相对于满朝文武来说,他封的那位左都御史是个好官。体察圣意,穆克登朗要差些,但是清理起大满国的蛀虫来,他是没叫自己失望过。如今难,也就是难在了孙家这边。
可要真办起来,他又有些犹豫。心里是不满穆克登朗把事捅出来到他眼前,和他眼下的一些打算有冲突。但是若真放着不管,事也闹得很不像样子。带着这样的问题,皇帝到了也没琢磨出一个主意。就是心里越加烦躁了,“就寝!”有什么事,他打算睡一觉,待明天上朝时再说。
德章帝心里不痛快,一夜之间也就没有什么好眠一说。导致他和太后请安时脸色都是强装喜色。就这么着,皇帝站在朝上时,目光不善,狠狠刮了一圈底下的文武群臣。这些个大人老爷们,登时只觉得脖颈子凉飕飕的。而那位孙大人,更是忍不住缩了缩,暗道今儿只怕是真要难以善了了。
“往日叫你们办差,总有人事后会歌功颂德。眼下,朕这有桩事,你们谁去?”皇帝朝着底下人指了指。“左都御史,你给朕站住了!这事,朕不打算让你去。难道朕这文武百官,除了你就没有能办事、可办成事的人了!”德章帝眼一瞪,先出口阻住想往前出的穆克登朗。
大臣们是你看看我,我瞅瞅你。有些资历老的人,自然悟出些不同的东西。虽然底下人叫着奴才惶恐、臣等惶恐,可都是打定主意不往外冒头。没有其他原因,既然都察院的大人被皇帝点名,只说明这是德章帝要查办谁了。大家皆是彼此同朝为官,虽有党争,但是得罪的人事,他们是不愿意沾的。
孙之庭本以为皇帝是高高拿起,就要重重落下。可咂摸着不让穆克登朗去办差,那是不是还能有缓?真是天不灭他孙家啊!他看了看了其他大臣,只想着最后皇帝会叫谁去?心里七上八下的心,才稍稍落了回去。不过,他这点小心思,也是逃不过德章帝的眼睛的。
皇帝见没人出声,重哼一声。暗骂着一群老狐狸,这才将事情原委一一道出。原来,左都御史昨儿入宫找皇上,报的是大满的西南地界有人私铸铜钱。这等大逆不道的事情,主犯却因为搭上了孙家,且时不时给孙家好处,才得以脱逃。这就是受贿索贿的贪墨事件,以及伤了数十条人命的官司。
这主犯好不容易金蝉脱壳,可仗着在外横行霸道时日太久,偷偷入了京城后也不老实。又为着八大胡同里争风吃醋,冲撞了一位宗室,这才最终事发。好巧不巧的,当时那位宗室,也是因着孙嫔拿了孙家的东西孝敬给皇帝,并苦求了皇帝两天,皇帝才从中说和,这事宗室才没大闹到人前。可事有所出,必然漏风,这事到底叫都察院的人知道了。其实,说是给孙家好处,整日里也不过是被孙家以各种名目孝敬给了孙嫔和皇帝了。
皇帝这么一讲,当然,德章帝把孙家的事给隐去了。一时间,底下群臣七嘴八舌,听着很像是回事。可细品一下,都是空话废话,真要说谁站出来给皇帝分忧,也是没有。都察院的人并非不想上,而是大家心里门儿清,既然皇上已经驳了穆克登朗,那就意味此事这些人同样不得沾边。
“今儿议事,就这么一件事。诸位大臣,若是想不出个所以然来,就留这慢慢回话。”皇帝以为,你们做奴才臣子的,要是不能为我所分忧,议事议的没个结果出来,那干脆今天大家把功夫都耗在这。他是皇帝,整日是案牍劳形,可如今他都不急着下朝,谁还能走?想走也行,那就先把差事领了。
德章帝心里的怨气,也是为着孙家。他也明白自己拿了旁人的孝敬,想着想着,皇帝朝着陈航望去一眼,大总管便忙着给皇帝送上一杯茶。他慢条斯理着喝着茶,缓足了心气儿,这才又道,“朕为此一夜难眠。昨儿白日里想着是不是该下个罪己诏,毕竟这等祸事也算危害国本。不过,当时有大臣和朕告罪,说此过不在朕,定是有奸佞之徒从中搞风搞雨。朕知道,这当臣子的是为着宽朕之心。朕就想啊,那到底是谁惹出的祸事?这其中贪墨,叫谁领去了好处呢。”
罪己诏,历来天子临危时才出现的东西。底下百官见此,更是忙慌跪拜领罪。“你等且好好想吧。”德章帝故作难过,连叹两声,“为着这事,朕便又思及一事。自朕登位,可称得上是厚待宫中后妃。但为避嫌,有些事如今也是当改的。你等自知,宫中太妃们历来所有一切,皆是皇考所赐。而今皇后所有,乃朕所赐。既是如此,宫中后妃当各守份例,樽节用度,切不可将宫中所有移给本家,其家中之物亦不许向内传递!”
先前议事,众人只把这事当普通案子来看。当皇帝又忽然出了这么一道圣谕,诸位官员才发现今天的事不那么简单。大家一时都理解成事情和后宫有关。这家中有子女亲眷在宫中为妃为嫔的人,都各自谨慎起来,并且各自心中画了一个影儿,都觉得像是谁谁所为。当然,孙家也被画进去就是了。
皇上这边起头是一出,自然有人跟上起旨意立刻晓谕东西各宫。显秀在景阳宫领的旨,反正呢皇帝说什么算什么,她听着就是。只是心里也有点小想法,本想着中秋若是家中可以稍来一些黄白之物,日子还能再宽松些吧?这样一来,她只觉得自己后面若拿不到皇帝的赏赐,才是大大的不妙了。
显秀的境况其实算不得什么,德章帝这道旨,领的人可还有皇后和容妃。当然,一直神神秘秘着旁人都不得见的庄贵妃,也逃不掉。有些小主,心里尚且能平衡一下。本朝的妃嫔,大多数还是守着规矩的。但是,皇帝似乎忘了一个人,那就是慈宁宫的太后娘娘。
按理说,除了政事,皇帝是管不到太后的头上。谁家做儿子的,还非要管着自己的额娘要不要和娘家远近亲疏。就算太后时不时传母族中人来紫禁城叙话,那也就是为着老人家打发时间,或是小范围内许可的关照娘家人一二罢了。这种事,德章帝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孝顺一下就是了。
但是今天,一是满朝文武被皇帝暂留不放,皇帝必要他们出一个结果不可,二是朝上出的旨意,皇帝自有其用意,当奴才做臣子的,体会出多少看本事,就是有疑问,眼下的情况也容不得谁上前去来那么一嘴。你问,说不准是映射皇上不孝,要不就是对太后心怀叵测,那还能有好嘛。
这道旨意,就这么被底下人解读为了太后那也要知晓。到太后那儿,那就不是宣旨了,只将皇帝的意思陈述清楚即可。太后身旁的楚公公将人送出慈宁宫,前脚才进了主殿,就感受到主子隐忍下的怒意。“这是要外道了。那是他嫡亲的郭罗玛法,那是他的舅舅。如今也要归为同旁人一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