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八旗编制
努尔哈赤以黄、白、红、蓝四种颜色为旗的标志。
每三百人编为一牛录,每牛录设一个头头,官称为额真。
但是努尔哈赤意识到,只有牛录体系还是不完善的,而且还是小单元作战。
应该有大兵团。
于是便把五牛录编成一甲拉,五甲拉为一固山。
当然甲拉和固山也都有自己的额真。
一固山就是一旗。
那么一旗是多少人呢?大家可以掰手指算一算。
答案是七千五百人。
到了1615年的时候,努尔哈赤觉得四旗已经不够用了。
因为他虽然初心没有改变,但却已经不是当初那个少年了。
于是他又想了一招儿,把原来四种颜色的旗上,分别镶上一条边。
其中黄、白、蓝三旗上镶的是红边。
红旗镶的白边,至此就有了不镶边的正黄、正白、正红、正蓝旗。
以及镶了边的镶黄、白、红、蓝四旗。
原来的四旗制度正式变更为八旗制度。
八旗加起来共多少人,又是一道数学题了,答案是六万人。
当然随着努尔哈赤军队的不断扩大,六万人已经挡不住了。
但是努尔哈赤没有再编出十六旗二十四旗等,仍然用的是八旗。
只不过把每旗的人数增加罢了。
至于八旗真正扩充为几十个旗,那是努尔哈赤子孙们干的事了。
努尔哈赤自然是八旗的最高领导了。
而各旗之间是互不隶属的,每个旗都有自己的领导。
当然这些领导都是努尔哈赤选出来的,除他自己掌握两个黄旗之外。
其他各旗都交给了儿子孙子等亲属掌握,至于帮他建功立业的五大臣之流。
都一边玩去打酱油了。
这就说明干得再好也不如生得好,谁让你们跟努尔哈赤没有血缘关系呢!
八旗制度虽然是在打仗过程中建立的,但却不完全是军事制度。
组成八旗的人既是兵又是民。
有战争的时候都拿起武器上阵冲锋。
和平时期则该种地种地,该养马养马。
至于那些头头们,既是军事长官也是行政长官。
而作为最基层的牛录额真,还有户籍警的职责。
他们负责以牛录为单位编制户口本。
同时还是街道办主任,收取赋税,摊派劳役,清理街道垃圾等也都归他们负责。
当然了如果内部发生纠纷,这些人还会摇身一变成了法官,负责审判调解工作。
总之都是一套人马挂多个牌子。
这种制度的实施,让努尔哈赤的管辖区内居民,不再是一盘散沙,大家都是有组织的人。
直接的结果就是努尔哈赤的实力进一步大增。
当然,光有组织体系没有严明的纪律是不行的。
努尔哈赤又琢磨出一套赏罚分明的制度,重点是作战规则。
他把部队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敢死队,负责玩命往前冲,不允许退缩。
如果有人临阵脱逃了怎么办?
那么第二梯队就上场了,可以称他们为补刀队。
他们虎视眈眈地瞪着敢死队的人,见到他们有往回跑的,立即射杀。
这样的制度下,为什么还会有人加入到敢死队?
当然是因为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了。
努尔哈赤规定,战场上抢到的财物可以归个人所有。
要知道,那时候女真族的生活条件比较艰苦。
大多数都是贫下中农,很多人连一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
所以有努尔哈赤军队参战的战场上,都会出现一种奇特的现象。
就是被杀死的敌军,基本都是光着身子的。
因为他们的衣服也作为战利品,被努尔哈赤的士兵扒下来,拿回家自己穿了。
正是因为有了这种诱惑,努尔哈赤的士兵作战才十分勇猛。
他们得到的是财物,努尔哈赤得到的是地盘。
努尔哈赤搞制度改革和文化建设又大力发展农业,目的是什么?
当然是要翻身做主人了。
怎么做主人?那就是想和赵匡胤同志学习黄袍加身的招法。
而且此时又传来两个利好消息。
一是之前一直盯着他的明朝大将李成梁寿终正寝了,享年93岁。
李成梁晚年生活也不消停,几次被打倒几次复出,把精气神都折腾没了。
要不然还能多活几年。
其死之后,继任者一个比一个饭桶,努尔哈赤都不放在眼里。
第二个好消息就是明朝又挑衅了。
之前努尔哈赤在自己与明政府地界之间立了一块界碑。
本来大明是不允许努尔哈赤这么做的,毕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但此刻的大明就像一个垂暮老人一样,来场大风就能被吹倒。
所以经过讨价还价,也就默认了努尔哈赤的行为。
双方互不侵犯。
可坚持了几年之后,大明可能觉得这个界碑的存在,有点太伤自尊了。
好像努尔哈赤的地盘是独立王国一样。
更气人的是蒙古部落竟然带着礼物去努尔哈赤那里朝拜。
这分明是要承认努尔哈赤的独立地位啊!
是可忍孰不可忍!
大明虽然现在是病猫了,但当初也是威风八面的老虎。
不能让努尔哈赤太嚣张了。
于是大明通知努尔哈赤,之前的界碑作废了,你们女真族在原来界限附近耕种的土地,也都是我们的,赶紧让那些人卷铺盖卷滚蛋。
努尔哈赤哪里受得了这种气。
跟大明据理力争,说道:“你们也太不要脸了,地都是我们种的,你们却要来收庄稼,拿我们当傻子呢啊,这不是以势欺人吗!”
大明回复道:“华夏的土地都姓朱,我愿意收哪的庄稼就收哪的,有招想去没招死去。”
努尔哈赤暴怒了,他召集将领召开军事扩大会议。
把眼前的形式跟大家分析了一遍。
这时一个大臣对努尔哈赤说:“我刚刚听说了一件事,很多明臣上书给朱翊钧,要他拨付军饷给镇守辽东的官兵,但这个皇帝把钱都用于享乐了,竟然连军饷都拿不出来了,最后没办法还啃老,向太后要了银子,这种巨婴已经不足为虑了。”
努尔哈赤听到这个情况很高兴,知道大明已经腐朽到无可救药的地步了。
这时众臣突然跪倒一片,把努尔哈赤吓了一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