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库鲁勒
当张鲁一赶往叶城的时候,程紫琪正坐在警局的工位上看着张鲁一发过来的照片发愣。这几天她一直在明察暗访,却始终未能发现鬼脸老人的踪迹,实在让她挠头。
照片上的房间并不算宽敞,张卫东正坐在一张长条沙发上专注地读着一本厚厚的书。房间的装修风格有些北欧风,那些装修材料用肉眼就能看出是全部采用高档真皮和黄花梨实木,地面铺着着波斯风格的羊毛地毯。沙发和坐垫都采用顶级丝绸制成,柔软舒适,形态优美。
一缕阳光透过玻璃窗户洒进房间,将房间分割成明暗两个区域,张卫东坐在阴影里,周围透出一种阴翳而优雅的氛围。
如果说是某个高档住宅的起居室,这空间的确有些狭小。但如果说是书房,程紫琪从照片上看却没见到任何书架或者书桌之类的家私。这种奇怪的房间格局,让她百思不得其解。
正在这时李登民打电话过来邀约她一起吃饭。虽然是亲戚,却因为平时大家都比较忙,除了逢年过节的会拖家带口聚一次餐,一般都很少联系。再加上程紫琪最烦在席上老是有人提诸如要给她找对象这些鸡零狗碎的废话,她时常会找个借口能不去就不去,于是见面的机会就更少。这会儿,表叔李登民冷不丁地来找她吃饭,实在是让程紫琪感觉有些意外。
程紫琪看了下时间,已经是晚上八点多,盘算着警署门口的苍蝇小馆应该还没打烊,于是就跟李登民约在那儿见面。
到了苍蝇小馆,李登民早已经问老板要了个马扎坐在小馆门口等在那里了。她笑着向表叔打招呼。对于李登民这种富豪来说,小馆里的环境的确有些简陋,但李登民和程紫琪似乎对这些都不是很在意。两人从心底都不认为高品质的生活必须要以奢侈为基础,什么形式并不重要,重要的就是让自己舒服。说到底,高品质的生活就是一种自洽的生活状态而已。
他们点了几个小菜,又扯了一会儿闲篇。李登民忽然表情严肃起来:“紫琪,知道张卫东被绑架的事吗?”
程紫琪吃了口菜,点头回应:“知道,张鲁一已经跟我说了,我这儿正查着呢。”
李登民点点头:“有什么发现没有?”
程紫琪摇了摇头,她告诉李登民目前还没有找到任何线索。这次绑架的嫌疑人非常狡猾,几乎没有留下什么蛛丝马迹,尤其那个鬼脸老人的身份也非常难以确认。她最近调查过曾和张卫东在一个建设兵团连队战友的情况,除了一些人已经过世,其他人几乎都没有参与绑架的时机和可能。程紫琪说,她目前想扩大调查范围,希望能尽快找到一些线索。
听完程紫琪的回答,李登民沉思了一会儿,随后问道:“我记得张鲁一曾经提到过一个可能被绑架的人,好像是叫王援朝,这人现在是什么情况?”
“王援朝,我也请重庆的同事协查过了,王援朝几年前已经被人接出精神病院,到现在也没有查到什么资料。”程紫琪看着李登民,忽然觉得自己似乎说得有些多,于是说道,“叔,我这会儿跟你说得有些多了,可是犯纪律的,你可别出去乱传啊。”
李登民笑了笑,表示理解:“你叔这为人你还不了解?怎么可能乱说话呢。主要张卫东是我的恩人,我就想着尽我所能帮上些忙罢了。”
程紫琪盯着李登民看了会儿,摇了摇头:“我理解您,不过侦查案件是警察的事,您就别瞎掺和了。”
“怎么是掺和呢,我这是加强警民合作,充分发挥群众的力量。”李登民一本正经地说道。
“我说叔,你这是啥时候加入朝阳群众的?”程紫琪看着李登民模样有些好笑。
李登民登时就来劲了:“对啊对啊,我就是个朝阳群众,程警官有什么要我协助的,尽管吩咐。”
程紫琪听了,却是轻笑着说道:“那好吧,既然您非要加入的话……还真有个事想跟您这位朝阳群众讨教一下。”说着就拿起手机翻开张鲁一发过来的照片递了过去。接着说道,“帮我瞅一下这会是哪儿?”
原本陈紫琪也就是那么随便一问,也没抱多大希望,却没想到李登民取下老花镜,就那么眯着一眼,就认定这照片里的根本就不是什么房间,而是小型游艇的舱房内部。
程紫琪这才想起他这位表叔可是个有钱的主,想必有一条私人游艇应该也不足为奇。李登民却说自己对游艇这种东西并不感冒,只是他有朋友是游艇俱乐部的成员,所以经常被邀约着乘船出海。
陈紫琪知道李登民兴趣还是在收藏上,对于那种奢靡的娱乐并不感兴趣,不过李登民能认出这是游艇的内部对案件来说已经算是一个重大进步了。至少让程紫琪明白为什么这么些日子都没查到线索,原来是这些人根本就不在陆地上,她的调查方向就存在根本的错误。
好在北京本身就是个内陆城市,没有大型的港口,所以相较广州和和上海,拥有游艇的地方或者俱乐部并不算多。大部分游艇都只是在稍微开阔些的水域上行驶,所以调查起来应该还算方便。
但李登民不这么认为,他觉得在市内的游艇数量并不多,所以船主之间大部分也都是熟人,并不利于绑架者隐藏身份。不过他还是去调查一下放心些,索性北京游艇俱乐部这块他李登民还是比较熟悉。只是还不能排除张卫东所待的游艇漂泊在海上的可能,这一点就只能程紫琪他们警方进行调查,好在国内拥有私人游艇的人并不算多,更多的可能是租赁关系,这样范围基本上就缩小到游艇的租赁公司,也就能锁定每一条船的实际位置,毕竟每一条船都必须配备ais(全球自动识别系统)。
后来事实证明他们这次随便的闲聊取得了意外的成果,也就是俗话所说的“瞎猫碰上死耗子,歪打正着”。
因为时间有点晚,小伍选择在叶城县城里先留宿一宿,一行人吃了饭还补充了一些物资。张鲁一知道小伍这一路是故意走得慢,还是有想让他们缓慢适应海拔的影响,避免高原反应出现,所以也没说什么。倒是李春觉着每天就走没走多少路就直接住宿了有些无聊,只是小伍告诉他,如今有舒服的地方赶紧享受,后面路上可就没这么舒坦了。
事情也果然如小伍所说,第二天他们便进入山口,当地人称为“达坂”,青藏线路况还是不错,只是天公并不作美,开始下起雨来。车子在阴暗的山里跑,风景倒也算是伟丽,只是他们需要时刻提防山石滑落,也无心欣赏这大好河山了。他们足足用了将近三个小时才赶到麻扎达坂,算起啦也就六、七十公里而已。
不过此时的海拔已经到了四千七百多米,空气明显稀薄,张鲁一都开始觉得呼吸困难,有些头晕。于是也不敢再逞强,只能贴着氧气罐大口呼吸,无法过度行动。李春看上去要比张鲁一强些,至少吸了几口氧似乎也就没什么事了。
看着张鲁一这副弱不禁风的样子,小伍无奈地皱着眉直摇头。他说麻扎在维语里是坟墓的意思,麻扎达坂的得名也是因为这个山口有几座维吾尔人的无名墓地。为了不让张鲁一在这儿就地成盒,直接进麻扎,他找到了几间废弃的道班的板房,先让张鲁一进去躺着缓缓,如果真的高反强烈只能让张鲁一退出这次探险。不过这次不行,下次也得再来,毕竟张卫东还在他老板手里捏着,张鲁一怎么样都逃不了的。
好在张鲁一毕竟是考古出身,以前野外考古的锻炼使得他的身体不算太差,靠着几罐氧气加持以及李春的贴身伺候,到了傍晚时分,总算有些恢复过来。但这时天色已经完全暗下来,已经无法再进山了。
李春帮着小伍点起篝火,张鲁一随即裹着睡袋凑到火堆边上,转眼看姬道玄不声不响地靠在板墙上,盯着小伍,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小伍,你跟着的那个老头是谁?他脸上是咋回事,全是疤?”李春像是随口问道,手上用树枝拨弄着篝火中的木材,火瞬间旺了些,发出噼啪的轻微爆裂声。
小伍盯着火堆许久,才接话:“他是我和小刀的干爷爷。”张鲁一明白小刀应该就是之前见过的黄毛。
按照小伍的说法,他和小刀是同村人,都是来自贵州的大山里的留守儿童,两人的父亲都在外地黑煤窑上打工,小伍十岁的时候,两人的父亲在一次煤矿透水事故一同遇难。家里断了经济来源,于是两人约定到大城市里去闯闯。一路辗转到了四川,却因为年纪太小根本找不到工作,只能在成都的街头流浪拾荒。
一次机缘巧合,他们遇到了怪脸老头,当然那时候老头还很正常,并没有被烧伤。老头见小伍和小刀两孩子机灵,随即收了他们做干孙子,自此也就一直跟在老头儿的身边。老头很看重小伍,对小伍进行了十分严苛的训练,似乎有意要把他培养成一名死士。
张鲁一没想到小伍竟然毫无防备地将自己的经历和盘托出,他想或许正因为老头苛刻的压迫式训练在小伍心灵里留下烙印,让他感觉到孤独,同时也养成了他这种追求完美的性格。
张鲁一插话道:“能说说你干爷爷吗?”
小伍忽而眼神凌厉起来:“不能!”
板房虽然可以遮雨,但有些漏风,山里风大,气温极低,张鲁一蜷缩在睡袋里瑟瑟发抖,这一夜睡得都不踏实。再看李春和小伍两人却睡得跟猪一样,呼噜声是此起彼伏,让本来就困倦的张鲁一更加烦闷起来。他把头伸出睡袋,跟个青虫似地挪动着身体,想要里篝火更近些。
就在他将脑袋伸出睡袋的一霎那,他的眼睛似乎被一道寒光晃了一下。赶忙抬眼看,就见姬道玄面无表情地持剑而立,而翰风的剑尖贴近了小伍的喉咙。也许是感受到了翰风剑锋的寒意,小伍伸手抓了抓脖子,翻了身继续睡去。姬道玄只要稍微将剑往前推两厘米,剑尖就可以轻松地刺进小伍的喉咙,但姬道玄只是一动不动地站着,双眼紧盯着剑尖。
“你想杀他?”张鲁一轻声问道。
姬道玄看向张鲁一,轻轻叹了口气,忽而轻轻收回翰风将剑归鞘,压低喉咙说道:“辱我者,必诛之。只是我知道你父亲尚有危险,这仇晚些报也罢。”说完,姬道玄转回门口打起坐来。弄得张鲁一竟然一时接不上话来,只能愣愣地看了他一会儿,随后转身装睡。
天亮后,山里的天气忽然转晴,达坂两侧巍峨的高山夹持着点缀着白云的瓦蓝的天空,让人感觉神清气爽。张鲁一也是摆脱了昨天的颓势,至少可以靠着氧气罐出发了。
之后的石子路路况明显变差,颠簸得很,而且大多数盘山和沿江的公路,一不留神便会车毁人亡。这一路上都在往上走,随着海拔的升高,路边的景色完全变成了荒山和戈壁,偶尔能见到的颜色也只是几株黄色的野草丛而已。这一路直接颠得张鲁一是魂飞魄散,紧闭着双眼咬牙坚持着,努力让自己不要呕出来。小伍转脸看着副驾驶上张鲁一的狼狈相,嘴角露出一丝嘲笑,张鲁一正闭着眼没瞧见,不过就算他瞧见了,又能说什么呢?
大约又过了四个多小时,小伍说到了。张鲁一睁开眼,发现刚刚转过一个山口眼前豁然开朗,那里是一片平原,远远地就能看到几排整齐的红顶平房,不远处零零碎碎排布着的平顶土石房子,后面还有一片青稞地。这里能看到植被还有人,走过那么久的无人区,总算看到了生命的存在,这让张鲁一感觉到了久违的欣喜。小伍说,这里就是他们的暂时目的地库鲁勒村。
小伍放慢车速。很快,他们就进入了库鲁勒村。村落并不大,只有十来户人家,居住的大都是用土石垒成的平顶房子,顶上铺着厚厚一层枯草和稻草。村中的基础设施建设还不错,那些红顶的房子应该是政府帮困改造的。这里有一家小店,东西不算多,但足够提供必要的生活必需品,还有几家民宿。小伍下车后立刻就包下一间民宿。
据小伍介绍这里是进入乔戈里冰川最后的补给点,后面他们要徒步穿越克勒青河谷,这路程大概需要九到十二天,所以小伍要他们赶紧休息,充分恢复体力和状态,否则可能走不出那片无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