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灭亡启示录下
灭亡启示录下
“那这九百五十万两,有多少到了应天府户部国库里?”我轻笑着问道。
朱元璋最奇葩的赋税政策就是在这里,明明一个要搞中央大集权的皇帝,竟然把财权分一半给地方,美其名曰,省的来回运输麻烦。
“那这五百万今年朝廷够用吗”我继续问道。
“除却百官俸禄,军饷,河道水利,宫廷宗亲的费用,够用还有一层存余!”朱标回答道。
“哼哼,现在是够用,可是等到一百年后就完全不够用了。陛下定下的赋税海禁政策,这是二坏也。”我哼哼道。
“这又是为何?与民更始,休养生息不好?”朱元璋摸不着头脑的问道。
我也真无语说道:“陛下哪怕废除丞相制度,也要中央集权,那为何财政权也不集中,还分给地方一半。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耳。这样的道理陛下竟然会不懂吗,有了财权和兵权,才有政权。没有了兵和财的加持,那里还有政权。是曹操的挟天子令诸侯吗!还是大唐后期宦官都可以随意废立天子!又或是大宋文臣彻底压倒武将,被外敌入侵覆灭。”
朱元璋和朱标再次愣住了,朱标呆呆说道:“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耳!孤也曾读过!”
废话,枪杆子里出政权,教员亲自定调的,什么民主斗争都是虚,只有枪杆子才能出政权,才能护政权。没有钱粮财政的支持,你哪里来的枪杆子。
“陛下制定赋税政策,农税低,商税更低,还没有了市舶司海贸税。国朝初创,风调雨顺,陛下殿下等又勤俭节约,当然够用。”我话锋一转:“可是等到一百年,二百年之后呢!我来给陛下和殿下报告一下哈,我们后世记载统计出,大明最高赋税年收入是折银两千万两。”
“两千万两这么多!”朱标惊呼道。
废话,这两千万还是猛人张居正一条鞭法硬是搞出来的,这要是不多,都对不起老张。
“殿下你以为很多?呵呵,洪武年间一石米二百五十钱,两百年后一石米五百钱,一点也不多。”我一句话怼让朱标哑口无言。
“现今大明皇室宗亲不过几十人,可两百年后大明各级宗亲超过十五万人,每年俸禄米粮合计一百五十万!陛下你给亲王定的俸禄可真的一点也不高啊!”我嘲笑着。
“再加上官员俸禄,部队军饷,赈灾水利,以及各项其他支出,大明中央朝廷一百年后就过的紧紧巴巴,两百年后更是卯吃寅粮,每年超支。就这样大明赋税起运和寸留还要保持六四开,朝廷彻底入不敷出。”
朱元璋和朱标听着冷汗直冒,青筋崩显。
“那与海禁市舶司又有何关系!”朱元璋嘶哑说道,这满脑子的小农思想。
“嗯,当然有很大关系,大宋熙宁年间最高赋税收入折银三千六百万两,就是到了赵构高宗皇帝的半壁江山依然有年入三千万银子的赋税,这其中商税,海贸市舶司给宋朝贡献过千万的收入啊!殿下你自己可以去查证,是不是这个数。”
“这可是实打实直接到国库和皇帝口袋的千万银子啊!”我哈哈笑着说道:“陛下硬生生自己禁掉了,要是多了这千万银子,陛下你还北什么伐,直接悬赏蒙元人头百两一个。北边多的是人嗷嗷叫的直接扑上去,还用着朝廷调兵遣将吗!”
朱元璋和朱标这下真的是要顿足捶胸,冷气直抽抽。
“朕马上撤掉海禁,马上重开市舶司!”朱元璋懊恼道:“太子,记下速去查证。”
“其三,陛下定下的卫所屯田制。”我继续说道
“你就直说吧,屯田又哪里不行了!”朱元璋有气无力的说道。
“现在看着卫所屯田,节约军饷,又扩大耕种,增产粮食。目前这几十年用着还不错,也是过一百来年,这些精兵悍卒,就彻底变成的普通农夫,甚至有很多沦为了武官的农奴。呵呵,大明就没有自己的禁军,这些卫所比之厢军还不如。想改变大明军户卫所,对不起这是太祖高皇帝定下的祖制。嘿嘿后世皇帝被文官围困在皇城里,再也没有指挥军队能力。宛如大宋,文臣再次压倒了武将,狄青不就是这样硬生生逼迫忧郁而死。大明的名将最后下场也是相差无几。”
后世大明充满阴谋诡谲的土木堡之变,彻底毁掉了大明洪武永乐留下的战力和武勋将门,武宗皇帝朱厚照企图恢复对军队的控制,嘿嘿,死的都不明不白,还被文官文笔给黑的惨不忍睹。
“陛下,军队是嗜血暴力的刀剑,始终要握在最高领导者的手里,你竟然还把它变成了耕地的锄头,你的后世皇帝还逐渐放下了这把锄头。”我悄声说道。
朱元璋冷汗也留不下了,朱标只在奋笔疾书。
“这三件就是陛下自身造成覆灭的原因。”我说道。
“其一,废除丞相,陛下自己兼职了丞相职能。皇帝彻底没有了和百官缓冲的余地。后世还没有一个能和陛下比肩的勤政皇帝。君视臣如手足,臣视君如腹心;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寇雠,陛下自己出身苦难决定这一切。”
“太子也不行!”朱元璋小声问着。
“当然也不行,朱标哥哥可是十四岁就当太子了,更不要说陛下其他儿孙了。从小就锦衣玉食了。这和陛下从小困苦能相比吗。”我直愣愣的顶回去:“你去问问朱标!”
朱标那脸色哭笑不得,心里估计骂娘了,可别说了我都英年早逝了。
“其二,陛下赋税和海禁政策!地方税收上不来了,朝廷没有余财,中央财政的崩坏,应对不了天灾人祸外患了。”
“其三,卫所屯田制长久不变,军户战兵沦落,皇帝再也不掌兵了。哦对了,还有个驿站制度必须严格执行,违者重罚,不要随意裁撤。”我加了一句。
朱标奇怪问道:“驿站又是为何还要严格执行,违者重罚!”
“这你不要管,记好了,听我的不会错。”我潇洒的说道。
说什么也要把李自成扼杀在摇篮里了。
朱元璋也心累的挥手叫朱标先记下来。
“好了,现在说第三点!”我喝了一口茶水继续说道。
“还有第三点!”朱元璋心态炸裂了咆哮着。
“是啊,还有第四第五点了哦。我昨晚好不容易总结啊!陛下你不是一直催的吗!”我轻描淡写的说道。
“说吧说吧,标儿你记好了。”朱元璋有气无力的说道
“第三点就很好说,老生常谈的土地兼并问题,皇亲国戚,高官士族乡绅形成固有利益阶级,运用权势兼并大量百姓土地。尤其是陛下后代子孙赏赐亲王万亩土地简直是不要钱似的。汉唐俱是均田制破坏而毁于此。”
朱元璋老脸一红,羞臊不已,亲王宗嗣的禄米都是他定的。
“这第四点,就是土地兼并引起底层百姓起义,大汉的黄巾起义,大唐的黄巢起义,乃至陛下所属的红巾军起义。再加之外患入侵,匈奴,突厥,契丹,大金,乃至蒙古。以至于大明的末年又有新的北方游牧民族入侵。内忧外患之下,扛不住就是王朝覆灭。”
朱标在边上频频点头记个不停。
“最后第五点原因就很新鲜了,是六百年后我那个时代才能总结出来,之前历史都没有记载的。”
“什么总结!”朱元璋和朱标一听也很兴奋追问道。
“这就是天时气候!”我清清嗓子说道。“这个天时气候可以回答陛下少时遭逢大灾,家散人亡的原因。这个还是我前些天去酒楼吃饭听到才想起了。”
“什么?”朱元璋惊呼起来:“快快说来。”
“这个天时气候起始原因非常复杂,我也没有办法说清楚!你们父子只要知道有个事情就是了。”我继续说道:“这个气候叫做小冰河时期,千年前就出现了,这个气候每间隔三百年,必然会集中出现一段时间。”
“按照后世天文、历史、气候学家的说法,大汉末年出现一次,三国动乱。南北朝末年一次,大唐末年出现一次,造成五代十国大乱世。然后就到大元末年,陛下少年时期。”
朱元璋和朱标两个眼巴巴的看着我,快说,继续说啊!不要停啊!
真的累死我了,赶紧说完,回家吃饭。
“这个小冰河时期简单的说起就气候紊乱,冬季大寒而且时间较长。农田大量减产,并引发第二年春瘟疫虫灾,大寒天气,会使得北方草原白灾,鹅毛大雪上月不停歇,这也是历年草原各部拼命也要南下的原因。大寒甚至严重的会引起黄河决堤泛滥和改道,大元末年黄河到处泛滥,从徐州夺淮河入海。大元为了治理黄河,大肆征发劳工,红巾军不就是因此而起的么!陛下少年时期的灾害也就是由此而生。”
朱元璋再次回忆伤情,眼泪噗噗而下。
“咱总算是知道了,为什么少年时这老天为何年年灾荒,咱爹娘兄长誒!!!!”
“这三百年一次的小冰河期伴随着王朝覆灭兴起更迭。陛下登基这洪武十五年是不是年年风调雨顺,气温年年比高。”
“哦!原来如此!”朱标幡然大悟道:“难怪孤少年时记得冬季还很冷,早早就下雪了。这几年为何会越来越热的关系。”
“福祸相依,陛下我看你还应感谢这冰河气候,要不是淮河以北黄河大泛滥,大元的精锐骑兵很难下来,为了治河大元内部也出现矛盾冲突。这天时地利人和全部站在陛下这边,而陛下时年正好三十岁,年富力强,年富力强啊!”
我哈哈笑着说道:“时势造英雄!!!英雄也要把握时势!!!徐寿辉,张士诚,陈友谅都不行,唯独陛下你把握住了。一篇讨元北伐檄文《谕中原檄》,驱逐胡虏,恢复中华,陛下天命所归啊!”
最后这一通大马屁拍上去,朱元璋高帽一戴谁也不爱,终于一扫阴霾,振作精神了。
我话锋再一转:“可惜咯,两百多年后,大明也在倒在这里再次的小冰河期咯?”
“啧啧,大明灭亡也是在小冰河期下啊,皇帝没有钱,指挥不动兵将,文官阶级固化兼并土地不交税,疯狂捞钱。底层百姓土地绝收,苛捐杂税活不下去,嘿嘿,和陛下一样干脆揭竿而起。而十几万皇族宗亲占着土地耗费钱粮活却成了废物。内忧外患,积重难返的大明就在这三四十年内逐渐堕落倒塌。”
朱元璋就像被动挨了一个巨大逼兜,久久不动弹,朱标也停笔闭目仰天。
猛然间,这老朱涨红着脸,青筋直凸,狰狞双目,双手就直接掐住我的脖子咆哮着:“咱要你想办法,快想,咱立马去改,咱不能让大明就这样窝囊的倒下!大明的男人只能站着死!”
“梁弟,你想想办法啊,哥哥我性命相托,求求你了。”朱标也抓这我胳膊使劲晃着。
我被猛地卡住脖子,一下气都上不来了,双手急忙抓住老朱的胳膊往外扒。
我尼玛,,,,林北快没有气,,,先撒手,,,,白眼都要翻起来了,,,这两个逼货父子没有看到吗!!!!
不行了,,,谁来救救我,,,早知道这老货下手这么狠,我就不说了,,,姑母快救我。。。。
“父皇,父皇快放手,放手啊!。”朱标这才发现急忙大喊道。
标哥,,表哥,不对你是我亲哥啊!!!!!
老朱也终于意识到了,我终于瘫软下来了,脸憋的通红,眼睛终于对上焦了,急促的喘气,肺部重新呼吸的感觉真好。
“马梁,马梁,醒醒。梁弟,梁弟!”
过了好一会儿,我才重新去看着老朱和小朱急迫焦急外加抱歉的眼睛。
真尼玛果然没有错,最是无情皇帝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