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逆旅:以锦衣之名 > 第18章 同归于尽

第18章 同归于尽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常来向前趋了一步,指着沙盘说道:“大人,安南和广西路置,云南辖府来的客商基本上都是从聚宝门进来的,城门口已经放上了人,西市街,锣鼓巷,还有三条街上的安南三地的货栈外面也放置了人,都是老手,只要有情况,盯上了绝跑不掉。”

    房间内稍微沉寂了片刻,常来见悟空没有回应,开口叫道:“大人?”连问数声,悟空方才抬起头:“常来,你是怎么安排的?”

    常来微微一笑,往沙盘上一指:“西市街董思诚带队亲自带队,二十名兄弟已经布置到了西市之内。西市街人来人往,人放多了怕暴露,严林去了锣鼓巷,严森去了东华街,都没带多少人,监视的话也够了。”

    悟空点点头。

    常来凑近了低声问道:“大人,这是个什么案子?怎么这么大阵仗?又是安南,又是广西的?”

    悟空直起腰:“不该问的少问,有些事不知道比知道好。”

    常来有点尴尬的笑了。

    悟空又伏下身去,仔细看着沙盘。

    现在这个时候还不能把太子是被毒死的消息泄露出去,也许就是找到真相,那也会石沉大海,永远无人知晓其中内幕。

    蚀心蛊毒这种毒物,还好携带,只要有人在体内饲养就成,寄香草却不行,这种花其实是一味草药,药性温和,用于沉心安眠有奇效,它与蚀心蛊毒相生相克,互相吸引,一个是养心,一个是蚀心,这世上万物都是有规律的,都是相附相成,没有单一的。

    寄香草只能生长在安南这样的热带土地上,而且所用浇灌的水也必须是当地的,否则会水土不服,只能生存几日,京城之中的安南人很少,但安南与广西路置和云南辖府接壤,如果有人打着云南客商的旗号就可以大摇大摆的进京,并且花卉很容易进入宫中,也不引人注意,这是个绝妙的杀人手法。

    各路藩王马上就要进京奔丧,说是奔丧,还不如说是为了那个位置而来,太子一死,牛鬼蛇神都跳了出来,到时候这种手法再整死两个,岂不是更加天下大乱?那时候父疑子,兄疑弟,整不好这大明江山会立刻分崩离析。

    现在的悟空也没什么头绪,只能用最笨的办法,守株待兔。

    籼籼像小猫似的叫了一声:“舅舅…”

    现在这个孩子是一步都离不开悟空,只要看不到悟空,就缩成一团,浑身哆嗦,尤其是夜晚,时常惊醒哭泣,不停的叫着娘,舅舅…

    悟空连忙走过去,蹲下来:“怎么了?籼籼。”

    籼籼拽了拽悟空的衣服,悟空明白,立刻把耳朵贴了过去。

    “舅舅,阿布舅舅饿了…”

    悟空笑了,捏了一下籼籼的小鼻子。

    “那籼籼饿了没?”

    籼籼用力地点点头:“饿。”

    悟空笑着抱起她,走到门口,两个校尉挎着绣春刀侍立两旁。

    悟空吩咐了一声,一个校尉跑去厨房了。

    这时董思诚急匆匆跑进了北镇抚司。

    悟空抱着籼籼正要回房间,听到脚步声,回头观看。

    董思诚一见悟空,立刻单膝跪地:“大人,发现情况。”

    悟空摆了摆手:“进来说。”

    一前一后进了房间,常来和阿布也围了过来。

    董思诚躬身说道:“大人,聚宝门的小吏赵延,是锦衣卫的暗子,专门负责聚宝门一带的情报收集,一个月前一伙来自云南辖府的客商带来了一批货物,他当时就有了怀疑,万里迢迢带的货物竟然是山茶花,这江南人可没人养这种东西,因为不好活,这样的货物不赔死才怪,当时情况报了上来,经历司没有当回事,今天又有一伙云南来的客商,共有七人,穿着奇形怪状,带的货物也是山茶花,这次赵延准备探一下究竟,没想到一个户部主簿叫马柱石的,接走了这批人,赵延暗地里跟踪,到了西市街,进了我们监视的一家货栈,叫连升货栈。”

    悟空眉头舒展,锦衣卫之所以办事效率高,就是因为这些伏在各处的暗子。

    几人围在沙盘前。

    董思诚的手指,从聚宝门一路推到西市街,马柱石等人行走轨迹,呈现在悟空眼前,这支商队绕过繁华之地越行越远,绕了一圈才逐渐靠近西市街,西市街上货栈酒肆众多,住户少,来往的人不多,大都是商人脚夫。

    悟空微一侧头:“常来,那附近有什么建筑?”

    常来是土生土长的应天人,大街小巷极为熟悉,他略一思索,立刻答道:“西市街,东北走向,地势多洼下坡,设有十二个货栈,大约五家酒楼……”他的记忆力相当惊人,随口答出,全无窒涩。

    悟空打断了他的话,转头问董思诚:“云南人进入的这个货栈,附近可有出口?”

    “哎哎,回大人,货栈后面应该有,已经派人盯住了……”

    悟空点点头:“常来,你们千户所负责抓捕,务必留心,抓捕以后,仔细搜索货栈。”

    常来兴奋地躬身施礼,知道自己已经入了大人的法眼,悟空虽然年少,但这些锦衣卫的老人却不敢轻视他,这么小的年纪就有如此高位,后面的靠山绝对庞大,前程远大,这条腿够粗,应该抱紧。

    董思诚带路,常来率领着一百名锦衣卫出了北镇抚司,他们轻车熟路地掠过十字街,钻进曲巷,朝着西市街而去。沿街的行人看到街上突然尘土飞扬,跑过这么多锦衣卫,都露出惊骇之情。还没等他们交头接耳,又有锦衣卫走过来,命令各商铺暂时关闭大门,街上的行人也被带走到了街口,命人看管,任何人都不准离开。

    在西市街的东西两个入口处,锦衣卫悄悄围向连升货栈。

    靠近货栈范围后,常来做了几个手势,训练有素的锦衣卫分成三个方向,悄无声息地接近连升货栈,早有人已经将附近所有的路悄悄封锁。

    董思诚半蹲在附近一堵墙的拐角处,探头看着货栈。

    连升货栈是一所木制建筑,长三十步,宽二十五步,近乎方形,前后两个出入口,四面有通风窗,但特别小,不容成人通行。

    现在门口守着一个青年,正是旺信带来的六个人之一。他背靠木门,应该是长途跋涉,疲惫不堪,他不时地打瞌睡,根本没有留意街上的动静,董思诚打了个手势,锦衣卫都掏出手弩,董思诚估算了一下,如果真要动手,在十个弹指之内就可以破门而入。

    锦衣校尉们都把目光投向入口,屏住了呼吸。万事俱备,就等百户大人的号令了。

    在与外界隔着一面木墙的货栈内,马柱石负着双手,正在训斥旺信,对这些苗人,他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到了京城,还穿着家乡的衣服,一副生人勿近的鬼样子,这么引人注目,早晚出事。

    可是旺信与他不相统属,根本没把马柱石的话听进去,马柱石急得直跺脚,这些苗人,做完事拍拍屁股走人,自己和家人还要留在京城,一想到这他就大发雷霆。

    锦衣卫在门外听到争吵,给董思诚打了个手势,示意人在货栈里。

    货栈内旺信也不耐烦了,他用土话回骂马柱石,二人吵了起来,马柱石大怒,一个纵身掐住旺信的喉咙,旺信的五个兄弟霍然起身,抽出腰间的长刀,马柱石掐在旺信咽喉上的手骤然停住,原来是旺信的长刀抵在了他的腹部,让他不敢再用力,二人保持着这个姿势,僵持住了,旺信的头忽然朝着窗外歪了一下,似乎在侧耳倾听,马柱石心头一紧,也像旺信一样,把耳朵贴了过去。

    什么声音也没有,他疑惑地问道:“旺信,怎么了?”

    “你听到什么没有?”旺信指了指外面。

    马柱石听了听,外面寂静无声。他有点茫然地摇摇头:“什么都没有啊。”

    “对,什么都没有。”旺信的脸色凝重:“刚才进门时,附近明明拴着许多牲口,人也不少,热闹得很,现在却连一声马鸣都没了。”

    一听这话,马柱石遽然变色,果然是不对劲。

    董思诚在外头等待着,心里越发不安。货栈那边忽然就没了动静,他觉得不对了,作为锦衣卫百户,他的这种直觉往往很准。

    旺信和马柱石对视了一眼,同时收手,贴向窗口,旺信轻声叫着:“朗达?”忽然一阵弓弩声响起,同时传来“咚”的一声,似乎有沉重的东西倒在地上。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