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月球基地—嫦娥镇
李可及与夏清交流关于小行星带的事情时,他正坐在办公室里,吩咐玛丽·雪莱处理他的重要日常安排。当初李可及研究高级智能机器人时,为了比较其与人类的差别及两个机器人互相之间的差别,便于以后自己不断进行改进,于是特意设计了两个机器人。
一个就是模仿亚里士多德和墨子的罗伯特,还特意在其芯片内输入了人类所有的知识,让其成为移动的百科全书;一个就是模仿玛丽亚·萨洛梅娅·斯克沃多夫斯卡(即居里夫人)和郭女王的玛丽·雪莱,不仅向其芯片内输入了人类的所有知识,还特意对其进行了女性的柔美优化。
罗伯特和玛丽·雪莱是差不多同时研发成功的,然后李可及就立即对他们进行测试与优化,让他们的思维更接近人类,还让两个机器人互相交流,增加两者之间的了解,看它们能否互相之间产生人类的感情。
当时莱奥·马登博士领导的人脑研究小组在神经科学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不仅初步破解了人脑的运行机制,还对大脑如何处理高兴、愤怒等各种情绪有了一定认识。正是神经科学方面的突破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提升,这才让智通公司研发出了罗伯特和玛丽·雪莱两个智能机器人。
原来莱奥·马登不仅是气候学家,还是神经生物学家。因为马登不仅在文学修辞上把地球当做人类的母亲,而且在内心也认为地球是人类的母亲。所以地球在马登的浅意识里就是一个真正存在的人类老年女性,是自己应当誓死保卫的母亲,于是马登就把地球的气候变化看做是地球母亲在表达自己的情绪。例如晴天是地球母亲心情愉快,下雨是地球母亲内心忧伤……
然后马登在阿蒙森—斯科特大学的时候选择了双修学位,一个是气候学,一个是神经科学,所以马登拥有两个博士学位,在这两个领域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因此李可及对这位前辈十分敬重,专门找到马登与他合作,一起从事智能机器人的研发。而马登对此也是十分高兴,为智能机器人更接近人类做出了不少贡献。同时在马登的邀请下,李可及也加入了地球母亲保护协会。
希望号飞船研发成功后,李可及就立即将其送往火星的太空港,在火星附近太空进行试航。同时罗伯特也随着希望号前往火星,跟随飞船进行试航。而飞船成员的选拔也已在希望号研发时着手准备,等到飞船研发成功,五位人类成员也已经选拔好,随飞船前往火星接受太空远航训练。
近半个世纪前,智通公司与南极联邦太空总署一起从事量子号空间站的研发,所以在太空探索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等到2283年量子号空间站发射成功,智通公司便计划在其附近建设地球太空港。而在地球近地轨道建设太空港,一方面是为了节省火箭燃料,一方面也是为了更好的促进星际航行。
2285年,也就是量子号空间站运行两周年时,一个小型太空港也在其附近建成,用于建造前往月球乃至火星的宇宙飞船。而为了纪念德意志物理学家马克斯·卡尔·恩斯特·路德维希·普朗克,这位量子力学的创始人,所以这个太空港被命名为普朗克太空港。
原本大灾难之前人类就已经在月球建立了定居点,有了初具规模的小城市,可却因为大灾难的来临而沦为废墟。因此量子号研发的同时,太空总署也在准备恢复月球上的人类基地。等到量子号发射成功后不久,一艘太空探测器就被送往月球查看当地的人类遗迹。
一个月后,两艘携带大量物资的宇宙飞船就飞往了月球,开始了新的月球开发。此后越来越多的人和物资被送往月球,帮助兴建月球基地—嫦娥镇。等到五年后的2290年,嫦娥镇已经初具规模,有了小型的发电厂、供水站、住宅区、图书馆、医院、体育场、食堂等各种基础设施,常住人口超过五千人,与三百年前的人类小镇无异。
同时随着人类航天科技的发展与交通工具的改进,地球与月球已经恢复了大灾难前的日常通航,有越来越多的人乘坐太空机车前往月球旅行。太空机车的总港就是地球的普朗克太空港,而其月球的分港则叫嫦娥港。
太空机车是火车与航天飞机的结合产物,既有航天飞机的快速(速度高达13万公里每小时,速度是飞车的五倍),不到30个小时就能抵达月球;也有小火车的载客量,可运载300旅客(由三节太空车厢组成,每个车厢可乘坐100人或载重6吨)。
同时太空总署为了促进地球与月球的物资往来,还与智通公司开发了太空机车的货运版,其速度可达3万公里每小时,载重可达30吨,26个小时之内就能实现一次往返。
太空机车的大规模应用使得地球与月球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使得人们越来越感觉两地之间的距离并没有现实中的那么远(38万km),就好像月球只是离家较远的一个数百公里的城市而已。因此太空总署为了促进地月一体化,计划将嫦娥镇扩建为可常住10—20万人口的嫦娥市。另外太空机车的速度也在不断提升,朝着两地在一天之内就能实现一次往返的目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