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精英教育(二)
杨萍来到昆仑中学,这是一所超过6600人的初中,由12栋大楼组成,主要是12—15岁的孩子在此就读。而杨萍此来就是为物理班的学生讲授天体物理学。24世纪的教育体制与三百年前的大有不同,为了适应复兴期的社会发展情况,所有学生在初中时就已经开始组建兴趣班,为他们以后选择专业做准备。
每个学生在幼儿园时受到的教育大致相同,都是需要掌握的生活必备常识和日常最常用的字词。由于大灾难时期一百年间人类之间互相扶持与融合,现在的人类已没有三百年那种强烈的族群意识,而是互相认为人类应该成为一个互帮互助的整体,每个人都是这个整体的一员。因此新人类间的地域与种族观念已经大为减弱,自然也就没有多少因地域和肤色而导致的歧视。
同时幼儿园的老师也是经过专门培训的,既要精通教授幼儿所用的知识,也要学会如何带娃。因为从大灾难时期至今,新人类一直处于特殊时期,需要继续保持居安思危的意识。而小行星将再次撞击地球的威胁,迫使人类的警惕心在复兴期不仅不能有一刻放松,还得继续保持高度的警惕。所以人类一直维持着特殊时期的制度,每个成年人都有指定的工作和工作时间,要竭力完成自己的工作职责。因此为了确保每个学生家长都能安心工作,所以幼儿园老师也要承担一部分带娃的重任,即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习惯,过得平平安安。
同时为了防止三百年前每个家庭因为经济与社会地位等状况而造成的种种差异,产生家境好的孩子对家境差的孩子的歧视,家境好的孩子之间互相炫富与攀比,家境差的孩子产生自卑与报怨等心理。因此联邦政府从孩子出生时就为他们提供一模一样的生活条件,这样每个孩子之间身份与地位平等,谁也不能因为贫富差距而自负或自卑。另外孩子们长期处在一起,相互之间比较熟悉,也能增进友情。
现在新人类已经融为一个整体,所以人类目前主要使用一种亚洲语系和欧洲语系的混合语言,主要是间杂中文和英文的混合语。因为人类主要生存在南极,所以这种混合语被称为南极语。因此幼儿园每个孩子接受的都是南极语的教育,都认为自己是南极人。
当时每个幼儿园班级的人数在50人,每个班最少配备三名老师。其中一个老师为班主任,负责孩子们的启蒙教学,让他们学会识字与认识世界;其中一个为兴趣老师,负责引导孩子们发现自己的兴趣并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并为这个喜欢的兴趣而确立的理想不断努力;第三个为安全老师,一方面负责辅助前两位老师,一方面也负责孩子们的安全,教导他们确立安全意识,不要独自在水池边等危险地方玩耍。
每半个月,三名老师就会带着本班与另一个班级相互进行交流,让孩子们互相玩游戏,锻炼他们的协作能力,进一步加深他们的友情。半个月后又会再与一个新的班级交流,一起参加比赛或参观活动,再过半个月后再找一个新的班级,再一次参加各种活动,尽量保持每个班级都能接触一次。
由于150定律的存在,一般一个人能够认识并维持亲密关系的人最多只有150人。因此这些班级互动活动就是为了让每个孩子的朋友上限都能最大程度的接近150人,避免出现性格孤僻的孩子没有朋友的现象。如果出现性格内向,不愿或者不善和其他孩子交流的孩子,三个老师便会对其进行开导,鼓励他与其他孩子交流。
孩子们到6岁时就到各城市统一的初中接受教育,接受的也是统一的课程,而且受到的是全面信息化的教育,每个孩子都配有一台电脑,自小就可以用它搜索知识,认识整个宇宙。而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详细的了解自己的家园,每台电脑都有太阳系及宇宙的详细缩放软件—智通宇宙,其中最为详细的就是地球,其次是月球,再次是水星、金星、火星等类地行星,而它们都有街景图像。
目前智通宇宙已经更新到几乎整个内太阳系的信息,而外太阳系的信息及宇宙的信息则在陆续更新。因此希望号除了探测主小行星带的各种情况外并预估其对地球的威胁,另一个附带任务就是将智通宇宙的图像从火星扩展到主小行星带。
孩子们到12岁时进入统一的初中学习,依旧50个人一班,至少有3个老师带。各个班级则会参加更多的课外交流活动,增进各自之间的了解与熟悉。一个人最好的朋友就是学生时期的同学,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每个人在成年和进入社会之前都是单纯且充满理想的少年,每天唯一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知识,不用为生活和工作上的事发愁。因此联邦政府才特别注重对孩子的教育,尽力为他们提供平等融洽的学习与生活氛围,让他们成年后加深互相之间的信任与合作,更好的促进人类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同时联邦政府对孩子的身体健康更为重视与关注,会要求老师督促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每个年级每天都有一节体育课,体育老师会教孩子们踢足球、打篮球、游泳等各种体育运动,不会像三百年前那样为了成绩而牺牲孩子们体育课的锻炼时间。另外暑期和寒假还各自会对学生们进行半个月或一个月的军训,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让他们懂得生活不易,要努力度过有意义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