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9 这征高丽的主帅不就有了吗?(求老爷们的数据支持!)
“儿臣恭喜父皇再得一大将!”
“老臣恭喜上位!贺喜上位!”
“臣等恭喜我大明再添一员虎将!”
“思本(李文忠的表字),老夫恭喜你家又出一将星啊!可喜可贺!”
“哪里哪里!韩国公你过誉了!”
“……”
“哈哈哈!将门虎子!真是将门虎子啊!说起来,咱还是托了保儿的福啊!哈哈哈哈……”
听到方云飞说李景隆将成为大明头号战神,李善长、汤和和朱标等人一起向朱元璋和李文忠拱手相贺。
朱元璋高兴得哈哈大笑。
李文忠虽然还没弄明白是怎么回事,但是看见朱元璋都如此高兴,自然也不能败了自己舅舅的兴,也是在一旁拱手谦让。
所有人里,只有方云飞有些诧异。
看他们的样子,是不是搞错自己的意思了?
朱老板不会真的把李景隆当成战神让他独领一军吧?
不过方云飞随即摇了摇头。
李景隆现在不过是一个二十岁的小伙子,完全没有统兵打仗的经验。
再说现在的大明将星如云!
不仅徐达、李文忠和冯胜这些开国大将还活着,蓝玉、沐英和傅友德这些中生代将领也在飞速成长之中。
这么多优秀的将领都用不过来,还会用一个二十郎当岁的小伙子?
朱老板这个马上皇帝肯定不能够啊!
反正李景隆单独带兵最早也是十几年后的事情了。
自己这段时间爆的料已经够多了。
还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吧!
……
因为大明出了个战神的缘故,朱元璋十分高兴,也不再追究方云飞泡自己女儿的事;带着朱标、朱镜沉和朱雄英回到了紫禁城。
那八百标兵则作为方云飞的亲随护卫留在了十王府。
好在十王府足够宽敞,即使多出了八百带甲骑兵,也没有显得拥挤。
……
回到皇宫之后,朱元璋吩咐朱镜沉将朱雄英先行带回东宫,太子则跟着自己来到了御书房。
对于朱元璋这种深夜加班还不给钱的行为,太子朱标表示自己早已习以为常。
自从洪武十三年胡惟庸被下狱之后,朱标就承担起了原本丞相府负担的工作。
早睡晚起是标配,就算通宵办公也是正常。
“标儿,你看看这份奏折。”
朱元璋将那份辽东方面的军情奏报递给了朱标。
“可恶!蕞尔小国居然把我大明对他们的安抚当成了懦弱!”
“狼子野心,得寸进尺!”
“简直是不知天高地厚!”
看到高丽居然对大明领土有非分之想,一向温文儒雅的朱标也勃然大怒!
为了集中力量对付北元这个心腹大患,大明对周边这些小国一向采取安抚和恩惠为主的柔和手段。
即便这些小国偶有冒犯,大明也不予计较。
谁知这些小国自觉奇货可居,不断漫天要价。
有些夜郎自大的小国还真得因为大明的善意产生了大明软弱可欺的幻觉。
今天骚扰一下边军,后天又欺负一下边民。
本来这些大明都忍了,没想到居然还有高丽这个奇葩小国跳出来索要中华国土?
这就大大突破了大明的底线。
泥人还有三分土性性,更别说朱标这个大明太子了!
“看来标儿你也赞成咱出兵讨伐高丽了?”
朱元璋在一旁问道。
“出兵也可,可是该由谁来统兵?”
听到自己老爹有出兵高丽的想法,刚才还义愤填膺的朱标立刻冷静下来。
他和朱元璋顾虑的一样,就是征讨高丽的大将人选。
高不成低不就的,实在是难选。
“哈哈哈!”
“标儿,一个时辰前咱也被这个统帅人选困扰。”
“但是现在咱已经有了主意。”
“就让九江那小子去吧!”
朱元璋笑眯眯地说道。
李景隆这小子既然会成为大明未来的头号战神,那统兵的本领现在也不会差到哪儿去。
最起码对付一个小小高丽还不手到擒来?
更妙的是,李景隆成为大明头号战神那是未来的事情。
放到现在,他就是一个籍籍无名的军中小辈。
由他统兵,根本不会引起北元和其他辽东势力的主意。
说不定还能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讨点便宜回来。
一想到这里,朱元璋就得儿意地笑,他得儿意地笑。
就连心里也对方云飞好评不断。
方小子来咱大明也十几天了,终于给咱老朱带来个好消息。
“爹,九江真得可以吗?”
“虽然恩公说他以后会成为我大明的一代战神,可是毕竟还没有亲自率领过兵马。”
“现在就让他独领一军,是不是有点太冒进了?”
太子犹豫了一下说道。
一来纸上谈兵是兵家大忌;二来方云飞谈起李景隆这个大明战神时似乎笑得有点诡异。
细想之下,不太像夸赞,倒像是讽刺。
这让朱标心里很没底。
“标儿不必担心。自打方小子来到咱大明,虽然说话不太中听,但是还是言出必中的。这一点,咱还是信得过这小子。”
“所以他说九江会成为大明头号战神,那九江他就一定会成为一代战神。”
“至于你担心的九江没有统兵经验也好解决。”
“讨伐高丽这个弹丸小国也不用什么朝廷大军,就调集辽东都司的本部人马就行。”
“有辽东本地兵将协助,九江这小子就算不能横扫高丽,自保还是没问题的。”
朱元璋信心十足地说道。
作为一个马上皇帝,朱标能考虑到的,他自然也考虑到了。
不过在洪武大帝心里,还有个更加深远的目标,那就是尽早将李景隆培养成大明战神。
高丽,就是朱元璋给李景隆选的磨刀石!
“既然父皇都考虑到了,那我就听爹的。”
朱元璋的想法四平八稳,即便是朱标也挑不出什么毛病。
所以他也点头认可了朱元璋对于李景隆的人命。
搞定一件大事,朱元璋坐在椅子上,看似随意地向太子问道:
“刚才在十王府,韩国公和信国公说自己门生故吏遍布天下。他们指挥这些老部下如臂使指。”
“标儿,你对这件事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