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八十年代的物价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方天还是不敢相信今天所发生的一切,可是一切都那么真实又让人不得不信。
“小月还是那么可爱,真好。”
方晓晓站在门口四处张望,看着方天回来开心向屋里喊到:“爸妈,哥哥回来了。”
方天走到方晓晓面前面带笑容揉揉小姑娘的脑袋。
张兰见方天回来微笑着对着方爱国说道:“孩子回来了我去热一下饭菜。”
方天走进客厅坐在小马扎上,看向昏暗的屋子,屋里的煤油灯随风摇摆,似乎随时都要熄灭。
这会儿城里已经有电了,但是农村还得一两年才能普及。
不一会儿张兰面带笑容端着热好饭菜端上了桌。
看着桌上的饭菜方天没有丝毫的嫌弃,在这个资源紧缺,刚分土地到户不久的年代,农民家里都没有余粮。
平常吃的也只有稀饭和泡菜。
方天没有丝毫嫌弃的端起碗筷大口大口的吃了起来。
也不算吃,由于稀饭有点稀只能叫喝。
咕噜咕噜~
“傻孩子,也不知道吃慢点,又没人和你抢,一会儿噎着咋办,”张兰看向端着大碗头都快埋到碗里的方天说道。
方天喝了一碗粥便坐在原地看着张兰愣愣出神。
“傻孩子,一直看着妈做什么,要是没吃饱自己去锅里盛。”
“妈,我吃饱了,”方天微微一笑。
待众人都放下碗筷方天站了起来收拾起来。
“小天,你快去休息吧!我来洗,”张兰说着就要去接方天手中的碗筷。
“妈,你以前辛苦了,都是儿子不懂事,以后这些事情我来吧!你平常那么累好好休息。”方天端着碗筷头也不回的朝着厨房大步走去。
看着端着碗筷去往厨房的背影张兰心中五味杂陈。
张兰心中泛起层层波澜红了眼眶,“孩子长大了,懂事了。”
“是呀!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他也该长大了。”方爱国欣慰道。
父母两人坐在客厅等待,明天晓晓要上学所以便回了屋睡觉。
两人等了好一会儿,厨房依然传来一些响声。
张兰好奇几个碗怎么洗这么长时间便朝着厨房走去。
当看到厨房里摆放的整整齐齐的碗筷和调味品张兰心中惊讶,小嘴微张。
“自己儿子什么时候这么勤快爱干净了?”
“被子都发霉了也没舍得拿出去晒一些,今天咋个就这么勤快了?”
张兰心中疑惑的同时也比较欣喜方天的改变。
收拾完厨房方天搓了搓黢黑的抹布换了清水端着盆准备去收拾其他房间。
抬头看到张兰站在门口笑呵呵的说道:“妈,你们去休息吧!我去收拾其他地方。”
“傻孩子,大晚上的光线太暗,明天在收拾吧!”张兰走上前说道。
“明天有明天的事,再说了我晚上眼神好使看的清,现在躺床上也睡不着,不如找点事情做。”方天没有听张兰的劝阻端着盆从旁走了过去。
张兰转身走到方爱国旁边微笑说道:“爱国,孩子真的变了,仿佛一下子长大了。”
“是呀!”
“希望他能保持下去,”方爱国说到。
方天看着被自己收拾出来的房间心中有满满的自豪感。
待忙完已经是不知道什么时候了,也没个时间可以看。
“孩子,累着了吧!快去休息吧!”张兰看着方天笑容满面。
方天点了点头抹黑走到房间脱掉外套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眠,被子的霉味传入鼻腔,方天只能默默忍受。
“哎!真不知道我以前怎么盖子这床被子睡着的。”方天心中感叹!
不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南方潮湿,且家里只有两床被子,想换也没得换,只能勤快点拿出去晾晒。
回想起家里的艰难处境,方天决定过几日便出去找工作。
至于经商什么的没有本钱啥也干不了,至于小说里写的重生八十年代动不动就赚几十万纯属扯淡。
农村物资管控特别严,买肉要肉票,买粮要粮票,买布要布票,没有票啥都买不到,有钱都在供销社买不到。而农民为了完成指标也都把东西卖进供销社。
农村就是这样,城里要好很多。
清晨天还没有亮方天便醒了过来,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灵魂养成了生物钟。
方天穿好衣物走到厨房打了盆冷水洗了个脸便开始做早饭。
方天动作轻盈没有吵醒几人。
咯咯咯!
家里养的唯一一只大公红鸡扬起鸡头打起了鸣。
由于昨晚几人睡的太晚都没有被大公鸡的打鸣声叫醒。
张兰缓缓睁开双眼,看着亮瓦外的天色赶忙起身,随即慌张的喊道:“不好了,天亮了,还没做饭呢,闺女上学要迟到了。”
张兰慌慌张张的起了床穿好鞋袜衣物,急急忙忙的朝着屋外走去。
走出屋门看着桌上的饭菜张兰瞪大眼睛愣在原地半响没回过神来。
“妈,你起来啦!快吃饭吧!我去叫晓晓起床。”方天端着两碗粥放在桌上笑呵呵的朝着房间走去。
张兰看着桌上的饭菜心中荡起涟漪,眼眶湿润。
方爱国也穿好衣物拍了拍方晓晓的屁股喊道:“闺女快起床了,迟到了老师该打手心了。”
方晓晓听闻要打手心立刻睁开了眼睛,随即快速穿好衣服。
方天走进屋里见妹妹已经起床便又退了出去。
“孩子他妈,你咋了?咋还哭上了。”方爱国走出房间看着站在那抹眼泪的张兰一脸疑惑。
随即方爱国看向饭桌上的饭菜也愣住了。
随即惊讶道:“这是小天做的饭”
“是呀爱国,小天长大了,这些都是小天做的。”
方爱国一脸难以置信心中嘀咕,“儿子不是只烧得了开水吗?什么时候会做饭了?”
方晓晓揉着朦胧的双眼走出房间看着桌上的鸡蛋两眼放光。
“哇⊙⊙!有鸡蛋,昨天不是刚吃了吗?今天又有鸡蛋吃,难道是什么好日子吗?”方晓晓开心问道。
方天家里只有两只老母鸡,好几天才下一个蛋,平常也得隔好几天才会给晓晓煮两个。
“臭丫头,这是你哥哥给你煮的,把妈的这个也拿去吃了吧!”张兰把碗旁边的鸡蛋拿给方晓晓说道。
“小天,爸的这个鸡蛋你拿去吃吧!”方爱国拿起鸡蛋递给方天。
“爸,我已经吃过了,你们吃吧!”方天摆了摆手微笑道。
方爱国又把鸡蛋递给了方晓晓说道:“一会儿放书包里,饿了的时候吃。”
方晓晓开开心心的拿起鸡蛋放在了衣服口袋里。
……
方天收拾桌上的碗筷对着方晓晓说道:“晓晓你等哥哥一会儿,哥哥洗了碗送你去上学。”
我来洗,你去送晓晓吧!不然该迟到了。张兰接过碗筷催促方天现在就送方晓晓去学校。
张兰看着方天两手空空赶忙叫住方天,“等一下小天,家里带点木柴去。”
方天随即想到这个年代学校蒸饭需要自己带柴火,而且自己也没给妹妹装饭盒,不然回来肯定得哭闹。
“妈,妹妹的午饭我还没准备,妈,你准备一下。”方天想起自己还没给妹妹准备饭盒。
不然小姑娘中午该饿肚子了,回来指定哭鼻子。
不一会儿张兰拿着一个小饭盒放进了晓晓的书包里。
方天提着木材拉着晓晓的小手朝着学校方向走去。
村里没有学校,学校在镇上,离家里有五里地左右,得走近一个时辰。
方天把柴火提着手上蹲在地上喊道:“晓晓上来。”
方晓晓高兴的爬上了方天的后背欣喜的喊道:“哥哥好棒,驾。”
与此同时
张兰洗好碗筷之后便发现装鸡蛋的桶没盖上,这年头不把食物藏好了老鼠都能给你偷吃了。
当张兰看向桶里的时候原本只有十一个鸡蛋现在只剩八个。
“傻孩子还学会撒谎了,”张兰嘴上责怪心中却是欣慰。
盖上桶张兰去了前院打算将昨夜方天泡的衣服洗了。
但随之看到的是盆里空空如也,不过旁边树上的竹竿上到是挂了不少衣服。
张兰心中再次泛起波澜,眼眶逐渐泛红。
“这臭小子一天尽骗我眼泪。”
……
方晓晓一路骑着方天跑到了学校只用了二十分钟左右。
学校的小朋友看着方晓晓被背着来上学都羡慕不已。
方天微笑揉了揉晓晓小脑袋说道:“在学校要听话,快进去吧!”
方晓晓乖乖的点了点头噘着嘴问道:“哥哥,下午你会来接我吗?”
方天微笑着点了点头说道:“会的,下午哥哥过来接你。”
方晓晓闻言喜笑颜开的往学校里面跑了进去。
看着妹妹的背影方天微微一笑随即朝着闹市区走去。
结果想买点东西回去却身无分文。
“一分钱难倒特种兵,”方天心中感叹!“咳咳”现在已经不是了。
城镇并不大,一个小时便把所有街道逛了一遍。
小摊小贩不少,卖烤地瓜的,卖蔬菜的,农产品居多。
也都是一些农民在摆地摊。
不知不觉方天就来到了供销社。
农村叫供销社,城里叫百货大楼。
科普:供销社,也叫供销合作社,相当于现在的商店。在当时的农村,一个村或者几个村子才有一个供销社,且大多是闲置的老房子。
供销社是社员群众自我服务的组织,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在这个物资缺乏的年代,供销社包揽了人们大部分的日常所需。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除了油盐酱醋、花椒大料、苏打碱面,还有轮胎、小五金、农药、化肥、解放鞋,应有尽有。大到犁铧,小至图钉、按扣、曲别针等都有卖的。
在这个物质匮乏的年代里,供销合作社承担着商品流通的重要职责。各地偏远的乡镇和农村组建供销合作社,当地老百姓可以在这里购买到生活必需品,农民也可以把自己生产的农产品拿到这里出售。
在当时,你想要得到的东西供销合作社里几乎都有,里面的各种商品琳琅满目。货架排列的整整齐齐,商品价格和标语都格外醒目,而且里面都是你平常不容易得到的东西,有的要凭票供应,有的要大清早起来排队才能买到。
方天抬腿迈了进去在一旁的柜台前看了起来。
在里面看了一圈不得不感慨里面的东西贵。
当时的物价:( 八十年代一张大团结可以买多少东西 值现在在多少钱
80年代兜里能随时摸出几张大团结 ,那绝对不是一般的土豪 。
一张大团结就是10块钱, 在当时算是不小的数字, 能办不少事呢
我们可以参考一下物价 ,西红柿五分钱每斤。
小白菜三分钱每斤。
菠菜七分钱每斤。
红薯一角钱每斤。
芸豆两角钱每斤。
茄子三角钱每斤。
大米一角二每斤。
猪肉1 01元每斤。
母鸡1 元2每斤
如果揣着一张大团结逛市场 足以让你满载而归 。
别看十块钱能买不少粮食 ,但在另一方面却显得乏力。
比如说牛仔裤 一条牛仔裤至少25元 ,年轻人拿出一个月的工资都买不起。
家用电器就更不用说 !一台最便宜的黑白电视都要380元以上。
普通民众渴望而不可及, 尽管当年并不富裕 ,这并没有阻挡华夏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人民用在衣服、 自行车 、缝纫机、 电视机上的消费展现出和80年代之前截然不同的气息 。
这种变化意味着生活质量的变化 可以说中国在80年代之后的高速发展 早在80年代初的各种消费中就早 )
当然,在农村里可就见不到城里那些稀罕玩意儿了,买自行车,电视剧只能去城里的百货大楼买。
言归正传
方天看向柜台里面。
鞋子最便宜的都得七八块钱。
西服更是贵的吓人,要30元。
不过布还是不算太贵,不然老百姓都得光着屁股上街。
供销社只有西服和普通衣服,而且特别贵,一般老百姓都是买布回去自己回去缝,或者是去找裁缝铺给做。
农村每家每户每年每人给五尺布票,布票用完想要买布只能去借别人的布票。
如果做一床被子就需要两个人的布票,而且需要棉被就还要棉花票。
做一床被子两人一年就没有新衣服穿,不然也不至于方天连被子被套都没得换。
方天摸了摸柜台上的布匹,丝滑的感觉让人渴望,旁边的售货员看向方天开口问道:“有布票吗?”
方天二话不说转身就走,不带走一片云。
“要钱没钱,要票没票,买个球。”
80年代前由于物资匮乏什么都要凭票够买。
直到八十年代初一些粮票布票鞋票这些小宗商品才缓缓解开了凭票购买的限制。
方天记得当年粮票布票是在81年取消的。
中年妇女看着离去的背影翻了翻白眼嘀咕道:“布票都没有,还想买布,你也就能摸摸。”
如果不是看方天一米七的大个子看着唬人她当场就出口开启嘲讽技能了。
方天不悦的出了供销社便一路小跑着回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