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杨学山的仕途之路——苹果引发的风波(三)
赵长官回到林地所,私下又对总支部那几个委员做了工作,告诉他们,事成后,太行县答应把他们几个支委的老婆安排到城里上班,他们几个支委的孩子也可以安排到县城最好的学校上学。
这对总支委委员是很有诱惑力的!(不只对总支委委员很有诱惑力,对林地所所有干部职工都很有诱惑力的。)
当初,林地所的苹果园选在太行县城西三十多里的地方是经过科学勘察决定的,是从果树生长的最有利的条件考虑的。这里是丘陵地带,背靠高山峻岭,水气聚集,空气湿润,土质松软,透水性好,又呈弱酸性等……
但苹果园选在这地方,却离人类自然聚集生活圈说远不远,说近不近。给工作在苹果园的教职员工的生活带来不便。平时要想购买重要日常生活用品,都得到县城去。而每跑一趟县城都得折腾一整天,每次从城里回来都得灰头土脸的,——一大早就得爬起来,跑到公路上等进城班车。进城班车还不停在县城内,而是停在县城北边三里外的公交车站。从车站下了车,就得赶紧背着大包拎着小包快速往城里走。在城里买上清单列好的物品后,还得赶紧回城北的车站,不然赶不上回林地所的班车。经常有人因购物排队,赶不上下午回林地所的班车。赶不上回林地所的班车,就得背着、扛着购买的生活用品走回林地所。三十多里远的路,又身负重物,走上三四个小时才能回到家。回到家,个个累得臭死。数九寒天还要冻个半死,烈日酷暑还被热得汗流浃背。而且,每次进城购物,还得花几块钱买车票,这对于当时月薪只有几十大元的家庭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花销。如果能把自己的老婆安排到县城上班,将家从林地所搬进县城,就会一劳永逸解除进城购物的苦恼。
还有,孩子上学接受教育的问题。那个年代实行九年制免费教育,但绝对就近上学,乡村的区中学里都设有高中。林地所的孩子只能就近旁边的区属中小学上学。林地所是知识分子聚集地,深知教育对孩子成才的重要性,只是苦于没有条件送孩子进城上学。一旦孩子可以到教育条件好的城里上学,肯定趋之若鹜。
还有!老婆到城里就业!这更是让林地所总支委委员们高兴得合不上嘴的事,——老婆一下从家庭妇女变成了政府公职人员,原本单职工的家庭一下变成了双职工的家庭,家庭收入也立刻翻番,老婆退休后还可以拿到退休金。
所以,当赵长官在总支委会上提出用桑场换苹果园的提议后,李鹏飞立刻发言支持赵长官的提议,他的理由是桑场比苹果园大很多倍,而且桑场又在县城边上,从土地价值角度来说,特别划算。
刚解放时,蚕织业在国民经济中还是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种桑树发展养蚕业受到各级的重视。桑场不仅规格高,占地面也很大。太行县的桑场就被定为县团级,而且地域辽阔。我记得,要从桑场的东头走到西头,或者从桑场的北头走到南头,都得走很长时间,而且里边的桑树不是那种小叶子又结桑葚的、又高又粗的桑树,而且是那种树干不太高、树围又不太粗、但桑叶非常大的那种桑树。大的叶子比a4 纸小不了多少。用不了几个大桑叶就能把养蚕的大簸箕盖满了。然而,随着化工产业的发展,各式各样的化纤产品层出不穷,蚕丝慢慢被结实又便宜的现代化的化纤所代替。桑蚕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也大大降低。太行县的桑场也相应日落西山般地凋敝了。所以尽管太行县的桑场面积比林地所的苹果园大好几倍,但价值远不济日益受欢迎的苹果。而苹果在那个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很是受欢迎。所以,太行县才动起了用自己的桑场换林地所的苹果园。
李鹏飞说完后,郝少善也急不可耐地跳出来蝇趋蚁附赵长官的提议。郝少善的理由是在桑场重建苹果园发展空间大等。
之后,一个叫牛经纶的支委也赞同用苹果园换桑场。他的理由是,换来换去,还姓“公”!但解决了林地所多年生活不便的问题。他还诉苦说,他的孩子在县城上班,每天要起大早,骑车到城里上班,下班还要骑车回林地所的家里,每天回到家都很晚了。特别是冬天,下午五点,天就黑了,黑灯瞎火的路上车来车往,非常危险,再遇到寒冷刺骨的西北风,不仅冻得满身冰霜,有时西北风大了,连车子都骑不动,只能推着车往家走,如果苹果园换成桑场后,林地所就可以在县城边上的桑场建一个家属院,他儿子上班就方便多了。
计划经济年代,即使有钱,也买不着房子,所有的房子都由国家房管单位按计划分配。何况当时普通人一个月才挣几十块钱,家里孩子又多,每月都难于接济得上,哪存得下钱!要想在城里有房住,只能指望调换单位分配住房。
……
总支部委员们一个一个发完言表了态后,杨学山笑了一声,说:“从生活和土地价值等现实问题来说,用我们的苹果园换太行县的桑场还是很值的。” 说到这儿,杨学山“啧”了一下,又说,“但是,我们辛辛苦苦经营了几十年的苹果园可就一去不复返了?……”
还等杨学山讲完,李鹏飞粗鲁地打断杨学山,说:“你就是死心眼儿!不会再重建啊?刚才不是说了,在桑场重建一个苹果园,比现在这个苹果园大好几倍?”说完后,李鹏飞使劲瞥了杨学山一眼,然后又狠狠地说句“真是的!”
李鹏飞对杨学山做这种态度,除了献媚赵长官外,也是想给杨学山施加压力,——你杨学山如果今天不同意用苹果园换桑场,我李鹏飞就不给你杨学山好脸!
李鹏飞说完,杨学山抿嘴笑了笑,耐心解释:“建立起来一个苹果园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国家投资几十年才将现在的苹果园的土壤改良成适应于苹果生长的土质,才生长出现在这样的口感极好的苹果。再想在桑场重建一个土质适合于生长出我们现在园子里这样优质苹果的果园,也得好几十年。不是把苹果树栽下去,又一个优质苹果园就出现了!那得要年复一年地改良土壤和嫁接改良品种。而且,苹果树从栽下种活到结果也得好几年。这样,我们的品种改良和技术研究就会受到影响,甚至会中断!这样,国家利益就要受到损失……”
“你杨学山别净用那些大话压人!”赵长官怕那几个好不容易被他私下蛊惑动心的支委被杨学山的大道理压得不敢说话了,赶紧打断杨学山的话,“你杨学山说拿苹果园换桑场后,国家利益要受到损失?哪儿损失了?怎么损失了?换来换去不都是国家的吗?”然后又话外有话地说,“不换那是傻b!”
赵长官说这话想达到两个目的:一是骂杨学山傻,没他赵长官聪明,打击杨学山,抬高自己;二是提醒在座的支委们,别犯傻,苹果园换不成桑场,你们的老婆就别想安排到城里工作,孩子也进不了城上学,而且一旦错过太行县现领导还执政的机会,以后再别想找不着老婆进城工作孩子进城上学的这么便宜的事了。
杨学山不理睬赵长官,继续耐心地讲道理,说:“我们对苹果园的果树跟踪观察研究了几十年了,积累下来了几十年的技术数据,突然这些跟踪观察研究几十的果树不是我们的了,我们还怎么继续跟踪观察研究?之前积累了几十年的观察研究的数据不是就用不上了?这样,我们的科研是不是要中断?国家之前几十年的资金投入是不是受到损失了?……”
赵长官又赶紧打断杨学山,说:“说你死板你还不信!不会让技术人员和工程师们继续在苹果园的果树上观察研究吗?而且还不用挪窝。”说完后,赵长官又当着在座的支委们故意瞥了杨学山一眼。
杨学山蔑视了一眼赵长官后,说:“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
“怎么难?就在技术人员和工程师家门口!走两步就到了!”赵长官肆无忌惮地搡白杨学山。
杨学山仍没搭理赵长官,继续按照自己的思路解释:“看起来苹果园还在自己家门口。而实际上苹果园换给太行县后,我们与苹果园就是两个单位了!肯定没有现在隶属一个单位这么方便。不能像一个单位这样,什么时候合适去观察研究就什么时候去观察研究了。必须经过树主太行县的同意后,才能去观察研究。因为那树已不是我们林地所的了,是太行县了。不经过树主太行县的同意,在人家的树上割来割去、截枝栽培等科研活动,造成的不良后果谁负?万一是病虫害致苹果树死亡,硬说是我们技术人员和工程师给弄坏了,怎么办?苹果树因病虫害而枯死的情况,我们见得还少吗?别多了,只一次案例,肯定没人再敢光顾别人的苹果园了!久而久之,苹果园就会失去科学技术的支持,苹果园的优良品种的培育就会与科学技术隔离。苹果园失去科学技术的支持,苹果品种就会退化,甚至会被病虫害侵蚀而导致果树枯死。另外,把苹果园换给太行县,我们与苹果园不仅是两个单位,而是跨省和县两个差别很大的单位了!我们今后想要到苹果园搞科研,就得按照“省——行署——太行县”的行政渠道沟通。这一道一道行政渠道的过,稍有不畅,就有可能错过季节。农业种植,季节是非常重要的。错过季节,就错过一年的时光,就要等来年的季节。还有!把苹果园换给了太行县,我们为了科研,三番五次要去苹果园。人家太行县尿不尿我们都两说了。说不定有人还会多疑我们一直掂记着这苹果园,怕我们再把苹果园要回来,不欢迎我们去苹果园搞科研呢。”说到这儿,杨学山一副久经锤炼得老成世故的样子说,“世上的事情往往这样,说起来容易,真正实施起来又复杂又麻烦,而且又让人伤透脑筋!……”
“嗨-!活人还能让尿憋死了!哪儿还不能方便一下了?”李鹏飞见杨学山把赵长官说得哑口无言了,赶快打断杨学山,给赵长官解围道,“把技术人员和工程师随同苹果园一块换到太行县不就一切问题都解决了?”
杨学山胸有成竹地说:“这又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事!”说到这儿,杨学山转过头看着李鹏飞,说,“你不要忘记,太行县可是一个山区贫困县!能收纳得了我们林地所这些科技人员吗?太行县每年能像现在这样,拨出好几百万科学研究经费吗?太行县每月能发得起我们所里这么多科技人员的工资吗?据我了解,太行县每年的经费是很紧张的!每年恨不得一分钱掰两半花。太行县没有那么多资金投入,苹果园的科研就难以为济,苹果园就会面临病虫害的侵蚀,最终,苹果树因没有足够的经费而退化。再说了,把我们林地所的科技人员换到太行县这么一个不属于科技系统的县,太行县能解决我们这群高校毕业的高级知识分子们的技术等级评定吗?如果小小的太行县解决不了我们这些高技术人员的技术等级评定,最终坑害的是我们林地所这群高科技人员的切身利益。而且!”杨学山走近李鹏飞,强调说,“如果像你想的那样,把技术人员和工程师跟着苹果园一起换到太行县,我们林地所里只剩下林场的工人,我们还能称为林地科学研究所吗?到那时候,我们就得改成林场。改成林场了,还需要你我坐在这儿吗?最终又损毁的是咱们自己的切身利益!……”
“那就把技术人员和工程师留下来,桑场换过来后,大不了我们再充分动员一次教职员工发扬一次南泥湾精神,再在桑场重新创造一个新的优质苹果园不就得了!咱们这苹果园开始的时候,也不是一开始就能长出这么优质的苹果来的!不也是经过几十年的嫁接改良培育才长出这么优质的苹果来了吗?要是按照你这么较真,改了嫁的寡妇还生不出孩子了!”郝少善打断杨学山,插话帮腔道。
“喔-!”杨学山故作惊讶之状,转过头来对郝少善说,“刚才被打断了。你正好又提起这个问题。”说着,杨学山习惯性地抹了一下嘴后,又有条不紊地说起来,“刚才已经说了,国家经过几十年的投资和改造才有了现在模样的苹果园。几十年下来,国家累计投资是巨大的!用这么巨大的资金改造好的苹果园,因为与科学技术脱离而衰败,国家之前几十年的巨大投资不是打了水漂了吗?国家是不是将要蒙受巨大损失吗?如果我们再想在桑场重建一个苹果园,还得重新从栽种小树开始做起。国家还得重新投入大量资金。这些钱可都是人民的辛勤汗水啊!我们难道一点也无动于衷吗?而且,我们在桑场再重建一个像我们现在苹果园这样的、令人垂涎的苹果园,”说到这儿,杨学山及时把头转向赵长官,轻蔑地看着赵长官说,“至少也得几十年!几十年啊!这是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我们林地所的科技人员用了几十年的时间,有的科技人员甚至是用自己的毕生精力才积累出太行地区种植优良苹果的科学数据,培育出现在模样的苹果园!是来之不易的!就这么想轻而易举地、不费吹灰之力把我们林地所几十年的科技成果剽窃拿到自己手里,这无异于在空手套白狼!是在窃取我们林地所科技人员几十年的辛勤劳动果实!”
杨学山深刻地揭露出一心想用苹果园换桑场的赵长官的为一已私利践踏国家利益的恶劣后果,让赵长官脸红一块紫一块,非常不自在,不得不把头扭向一边,躲避杨学山辛辣的目光。
见到把赵长官的嚣张气焰打下去了,杨学山继续揭露赵长官的利欲熏心:“如果在桑场重建的苹果园,未来长出的苹果跟我们现在的苹果园里长出的苹果差不多,良心还能得到一些安抚。但,谁能保证在桑场重建的苹果园能长出我们现在苹果园这样的个儿又大色又好香甜可口的苹果来呢?如果在桑场重建的苹果园长不出我们现在苹果园里这样的水份足,口感好优质苹果,谁来这此买单?你是不是要把这个单甩给国家?心想,反正我那时候已经不是林地所的领导了,甚至已远走云南了?谁爱买单谁买单!”杨学山换了口气,掷地有声地说,“这种恶劣的思想是跟我们共产党领导干部的身份是不相符的!……”
“还没长出苹果来呢,你怎么就武断桑场那地界长出来的苹果不如现在苹果园结出的果子水份足,口感好?你这是武断!是主观主义!”李鹏飞见杨学山把赵长官批得体无完肤了,赶紧打断杨学山说。说完后还讨好地向赵长官递了个眼神。
赵长官及时向李鹏飞点头感谢。
“我绝对不是武断!也不是主观主义!”杨学山成竹于胸地说,“植物的果实是自然环境孕育出来的,不是我们人为的作品。有什么样的自然条件,就会生长出什么样的植物果实。这是农业科学规律。”然后,杨学山旁征博引道,“《晏子春秋·杂下之六》就总结出: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接着,杨学山又问在座的支委,“为什么淮北长出来的是枳,淮南长出来的却是橘?”没等各支委回答,杨学山坚定地回答:“地理位置决定的自然条件!之所以我们把苹果园建在这里,而不是建其他地方,是因为这里是丘陵地带,背靠高山峻岭,水气聚集,空气湿润,土质松软,透水性好,又呈弱酸性等,很适合苹果等水果生长。而桑场在广阔的平原,风吹水气跑,聚集不住水气,空气干燥,土壤干结,生长出来的苹果肯定不如我们现在苹果园生长出来的苹果水份足,口感好……”
“杨学山,你也是太行县人。亲不亲故乡人。你难道不想为太行县做点贡献吗?不想太行县人民吃上优质苹果吗?”李鹏飞又打断杨学山说。
李鹏飞一说完,赵长官马上龇牙咧嘴地向李鹏飞连连点头。
“我怎么不想让我的家乡人民吃上优质苹果?我不想让家乡人民吃上苹果,我当太行县荆岗关区的领导还帮助他们栽苹果树干什么?”杨学山理直气壮地说。
“那你就在提议上签字好了!还啰哩啰嗦干什么?你知道吗,你要是同意把苹果园换给家乡太行县,你就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了!你就可以拍着胸脯骄傲地对家乡人说,是你当林地所一把手的时候,把苹果园换给太行县的!而且,苹果园换给太行县,你也可以继续享受苹果园的苹果。因为,你最终得落叶归根回归故里,退休后回到太行县生活。所以,把苹果园换给太行县最终你也不吃亏。”
“那当然了!肯定不吃亏!”赵长官赶紧插话。
杨学山冷笑一声,问:“能轮到我吃吗?”然后,以商量的口气说,“我早就有一个想法,在不损害国家利益的前提下,我们能不能拿出一部分优质苹果给太行县,用以换取太行县城边一块地皮建林地所的家属院,解决孩子上学和生活不便的问题?……”
“你这是老光棍做梦娶媳妇——光想好事!”赵长官一听杨学山变着法儿地不换苹果园,阻断他的晋升之路,暴跳如雷跳起打断杨学山,“用几个烂苹果就想换人家城里的地皮?打发要饭的呢?人家那是想用地皮换地皮!你可真是的,以为每个人都跟你这么傻乎乎的呢!”
见赵长官利欲熏心的品德暴露无遗,杨学山蔑视了赵长官一眼,没有搭理赵长官,只是不慌不忙一个一个地问在座的其他委员同不同意用苹果换地皮的事。
在座的其他支委见赵长官蛮横的样子,觉得用苹果换城里的地皮肯定说不通太行县,还是用苹果园换桑场保险。
支委们表完态后,杨学山总结总支委会议的意见,说:“在座的绝大多数支委不是不同意用苹果换地皮,只是担心太行县不同意用苹果换地皮,那就是说不反对用苹果换地皮这一提议,这也算是这次总支委通过的一个提案。那我就把这次总支委会议做出的苹果园换桑场或苹果换地皮两个提案汇报给省林地院的领导,由省林地院领导审批。”
“用苹果换地皮绝对不行!只能用苹果园换桑场!”赵长官一副蛮横不讲理的样子说,“关于用苹果园换桑场的事,只要我们总支委根据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通过后,报太行县委批一下就行了。人家太行县说了,太行县有这个审批权!用不着跑到省林地院献殷勤去!”
杨学山不急不忙地说:“我们林地所是双重管理体制,行政干部管理接受所在地的太行县委、县政府的领导。而技术业务接受上级业务部门省林地院的领导。”说到这儿,杨学山赶快把头转过去看着赵长官问,“太行县已经表示愿意用苹果园换桑场了?”见赵长官露出得意的表情,杨学山明白赵长官事先已经与太行县个别领导串通好了,语气更加坚定地说,“但!省林地院也是我们林地所的上级领导单位。按照组织程序,还必须向省林地院汇报批准。”
赵长官一听杨学山要去省林地院汇报,赶紧向李鹏飞和郝少善挤鼓眼儿,阻拦杨学山去省林地院汇报。
之前,陆棣告诉赵长官:只要林地所以少数服从多数的组织原则通过用苹果园换桑场的决议,对林地所有行政管辖权的太行县就有权审批,并可按照县——行署——省的程序报批。只要报批了,太行县就顺理成章地抱得苹果园这个美人归了。省林地科研院就别想再要回苹果园了。但事先一定不能让省林地院知道用林地所的苹果园换太行县的桑场,省林地院一旦事先知道用林地所的苹果园换太行县的桑场,肯定不同意这笔不划算的交易的,肯定会向上反映。而林地所是双重管理体制,受太行县和省林地院双重领导,只要太行县和省林地院中有一方不同意用苹果园换桑场,上边就很难批准用苹果园换桑场。上边不批苹果园换桑场,太行县就捞不上苹果园。如果事先不让省林地院知道苹果园换桑场的事,省林地院不到上边反映,苹果园换桑场的事兴许可以蒙混过关。他最担心的是林地所一把手杨学山去省林地院通报苹果园换桑场的事。所以,能不能用桑场换成苹果园的关键就看赵长官有没有办法把杨学山堵在林地所不去省林地院通报了。只要杨学山不去省林地院通报苹果园换桑场的事,就没人事先向省林地院通报苹果园换桑场的事,桑场换苹果园就成功了,赵长官就立大功了……
赵长官知道陆棣说的这个立大功对他今后的政治命运的份量。于是回到林地所后,绞尽脑汁搜肠刮肚地想方法拦住杨学山去省林地院通报苹果园换桑场的事。还私下与李鹏飞等沆瀣一气在总支委会上阻止杨学山去省林地院通报苹果园换桑场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