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开局取代刘禅,逆天打造蜀汉帝国 > 第3章 找到臭皮匠

第3章 找到臭皮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蜀汉后期人才匮乏,缺少名将,出现“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尴尬局面,这些史书中都有记载,所以,廖化等老将无法给出退敌良策,也算在他的意料之中。但本该起到定海神针作用的老将们竟拉帮结派、彼此之间明争暗斗,形如一盘散沙的现状,却在他的意料之外。

    可堪重用之才还没找到,又爆出高级将领之间矛盾重重的大雷!刘禅犹如被人兜头浇下一瓢冷水,阵阵寒意从头发丝蔓延至脚底,透心凉!

    大敌当前,我能依靠谁呢?难道要召姜维回成都?不行,姜维一走,兵无主将必自乱,风险太大了!想到这里,他顿觉坐垫发烫、头顶冒烟、浑身燥热难安起来。

    他的大脑开始高速运转起来,不由自主地在宫中踱起了方步。这是他多年养成的习惯,一动脑筋就会不由自主地开始踱步,以排除外界的干扰,聚精会神思考。

    突然,他脑海中闪现出一个人名——尚字郎黄崇。

    黄崇是镇北将军黄权的次子。历史上,章武元年(221年),刘备以替关羽报仇为借口,出兵征讨吴王孙权,企图重新夺回荆州,夷陵之战爆发。黄权随队出征,奉命率所部进驻江北防御魏军偷袭。

    陆逊火烧连营后,黄权部的归蜀之路被吴军完全阻断,无法返回蜀地,但他不想降吴,于是率部向魏军投降。刘备知道他降魏是情非得已之举,因此赦免了他的家人。黄崇成年后,被封为尚书郎。

    在即将到来的魏灭蜀之战中,黄崇跟随诸葛瞻前往绵竹抵抗邓艾。大军到达涪县后,诸葛瞻犹豫不前,黄崇劝诸葛瞻快速行军,抢占险要地势,不能让敌人进入平原地带,理由是魏军擅长在平坦地势作战,但不擅长山地作战,而蜀军恰恰相反。但经验不足而又固执己见的诸葛瞻却犹豫不决,错失良机,黄崇因此痛哭流涕。

    邓艾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迅速通过险要地势,长驱直入。诸葛瞻只好退守绵竹,准备决一死战。黄崇激励部下将士,慷慨激昂,使部下将士都抱有必死的决心。但由于寡不敌众,黄崇在乱军中奋战被杀。

    这样一位智勇双全、忠肝义胆的将领,不正是我要找的人吗?!

    刘禅欣喜若狂,马上命侍卫宣召黄崇速到御园议事。随后与吴忠等人移步御园,于石亭中等候。

    之所以选择在御园而不是大殿接见黄崇,主要是为了创造宽松的谈话环境——黄崇背负着叛将之子的标签,平时战战兢兢地生活着,如果毫无征兆地召他进入大殿,可能会让他背上沉重的心理压力,影响其临场的发挥。

    从此事可以看出,教授刘禅已经开始适应了皇帝刘禅的角色。

    黄崇正在尚书台处理公务,内宫侍卫突然出现在他眼前。

    “陛下宣召,请尚书郎便行。”

    黄崇大吃了一惊,暗想:陛下从未单独召见过我,今日突然宣召,莫非是我出了什么岔子?想到这里,心里忐忑不安起来。

    “有甚要紧事?要不,我先向尚书令告假?”

    他搞不懂刘禅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但不相信是好事,于是打算采取缓兵之计——找尚书令樊建问个明白,再决定下一步怎么做。

    侍卫面无表情地回答:“不知,只教不得延误,须速至御园。“

    听到是到御园而不是大殿,黄崇顿时松了一口气。御园是刘禅平时休闲娱乐的地方,此行应无生命之忧。于是欣然随侍卫前去。

    到达御园时,天雨已停,阳光普照。

    刘禅正在心焦之时,忽见一人随侍卫直奔亭前,只见此人:四旬年纪,身长七尺,剑眉短髭,眼中精光闪烁,精神抖擞,脑海中原主人的记忆告诉他,此人正是黄崇。

    黄崇望见刘禅,连忙紧走几步上前行礼,声音洪亮,中气十足。

    “臣黄崇见过陛下。”

    刘禅温和地伸手虚扶了一下,哈哈大笑。

    “忠孝不必多礼,请坐。朕今天召你来,是有要事商议。”

    黄崇觉得奇怪,陛下以前说话总是词不达意、吞吞吐吐、目光游离,今天怎么语气连贯、一气呵成了呢?而且,商议要事应该找我的上司尚书令才对啊?,

    带着满腹的疑问坐下,黄崇忍不住用眼角的余光偷偷打量刘禅:长得白白胖胖、肥头大耳,外形与之前没有任何变化;然而,之前一副憨态可掬、让人忍俊不禁的模样已经荡然无存,取而代之是眼神坚毅、神情凛冽、目光流转处让人觉得有一种不怒自威的感觉。

    刘禅屏退左右,笑着对黄崇说道:“忠孝担任尚书郎,大材小用了啊!”

    黄崇慌忙拜伏于地,颤声道:“臣本罪臣之子,理应当斩,幸得先帝和陛下开恩,授予官职,臣感激不尽!”

    刘禅这句话真不好接茬,回答“是”吧,有否定他之嫌,回答“不是”吧,又显得很虚伪,不真实。黄崇权衡再三(极短时间内)后,决定不正面回答,而是答非所问虚晃一枪,借机试探刘禅的口风。

    “当年汝父降曹乃迫不得已,先帝已下过‘孤负黄权,权不负孤也’的结论,你又何必耿耿于怀呢?呵呵。”

    来之后世的刘禅毕竟是大学历史系教授,对当年黄权降魏一事了如指掌。

    “陛下明鉴,臣感激不尽!”

    “呵呵,汝不必拘谨,朕今天召你前来,是想请教御敌良策。”刘禅见黄崇有点放不开,知道他有所顾忌,于是不再隐瞒,开门见山地抛出问题。

    “据可靠消息,魏军不日就会入寇汉中。此事,你怎么看?”

    “我国连年北伐,师老民疲,而魏国则已经六年没有战事,暗中制造兵器,修缮盔甲,养精蓄锐。此消彼长之下,魏军力已数倍于蜀,且对汉中虎视眈眈,臣以为,不管消息是否属实,都应未雨绸缪,加强关卡隘口的防守,以防止魏军偷袭。”

    刘禅抚掌叫好,“甚好!大将军也是这样认为的,英雄所见略同啊!”

    “臣才疏学浅,岂敢与大将军相提并论。”

    黄崇背着叛臣之子的标签,在仕途上不得重用,一直夹着尾巴埋头苦干、低调做人。今天他惊觉刘禅的言行举止与之前不同,而且黄皓又不在,才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没想到刘禅竟然将他与姜维相提并论,把他吓的不轻,搞不懂刘禅的真正意图,只好客套一番。

    “不必谦让,汝有经天纬地之才,却屈身尚书台担任文书工作,着实屈才了!”

    黄崇顿时不淡定了,“这还不是拜你所赐!?害得我年近知命之年才从令史晋封尚书郎,你还说风凉话!”不过,这话他只敢在心里嘀咕,可不敢说出口。

    刘禅开启讲课模式,滔滔不绝。

    “可能你也注意到了,我国人才青黄不接,曾经叱咤风云的老将们年事已高,但年轻一代倘无人能站出来接班,全靠大将军一人苦苦主持大局,御敌于国门之外。现魏贼军力已数倍于蜀,随时会进犯我边境。值此多事之秋,急需你这样的功勋后代站出来为国分忧,建功立业。”

    这话信息量很大,包含了“大将军一人主持大局”、“功勋之后”以及“多事之秋”这样的关键词。黄崇是何等聪明之人,立即听出了其中的弦外之音。稍作迟疑后,他伏地啜泣:

    “臣愿听从陛下差遣,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刘禅抚掌大笑,“哈哈,有忠孝助我,何惧魏贼!”随即命随从太监置酒,就在亭中与黄崇痛饮起来。

    黄崇长于谋略,有“小张良”之称,素有大志。但因为是叛臣之后,在仕途上一直郁郁不得志,眼看年已半百,还在尚书台做着枯燥的文书工作,上阵杀敌的机会越来越渺茫,不禁心灰意冷,没想到刘禅却在此时突然说要启用他,不由热泪盈眶,激动不已,于是甩开膀子与刘禅痛饮起来。

    酒过三巡,他向刘禅推荐同为功勋之后的关统、张遵、赵广、李球等人,这些人一直受到军方实力派的打压,虽然颇具实力但却不被重用,报国无门。刘禅大喜过望,马上派遣侍卫宣召他们到御园一同畅饮。

    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蜀汉的老将们让刘禅失望,但新生代们却让他惊喜,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进取心、团队精神、执行力、不服输精神,当然还有军事才能,都让刘禅感到满意,这正是他心目中的臭皮匠——个人能力虽然远不及诸葛亮,但也绝非泛泛之辈,而且善于团队合作。

    一朝天子一朝臣,他决定重用以黄崇以首的功勋之后,组建自己的班底。

    人逢喜事精神爽,刘禅在席间表达出欲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黄崇等人深受鼓舞,向他推荐了“隐龙”诸葛镇远……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