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183:快订阅183章
先递给齐氏看。
齐氏双手在衣服上擦了擦, 接来小心的看过以后,又递给了旁边的俞父。
大家都围着看过以后,俞阅见栓子刚才不接, 就接过递给他让他也看一看, 笑道:“说不得你以后还比我先考中举人,那个时候可不要忘记提携我们。”
栓子听到后,慌忙摇头:“哥你念书这么好,这次肯定能中!”
家里人也连忙安慰俞阅这能中, 齐氏见俞阅接了试票,让他收好:“这个可万万得小心了。”
俞阅洗完手去厨房, 家里人开始给他做饭, 俞阅坐在一边跟家里人聊着一些家常话。
齐氏边打鸡蛋边念叨:“这鸡蛋最近是越来越贵了, 以前一文钱便宜了能买十个呢, 贵了也能买九个, 现在可好,只能买八个。”
韩氏跟着念叨:“可不是吗, 肉也跟着贵了,就没有便宜的。”
俞阅问齐氏:“奶, 你年轻的时候,一文钱能买几个鸡蛋?”
齐氏侧头想了一下:“好像四五个吧,不记得了,那个时候哪里能吃得起鸡蛋这种稀罕物啊, 就没买过,不过是听人说起过, 大概是这个价吧。”
等她一说完,吴氏和韩氏一起呼道:“这么贵?”
“可不是……”齐氏应着,又絮叨的给两个儿媳妇念起了过往。
俞阅等她说了一阵以后, 才道:“照你这样说,那是所有东西都贵,人赚的也多?”
“那是,现在一月赚四五百文的都是少有的了,谁听了不稀罕,不过那个时候大部分都赚个五六百了,更别说酒楼的师傅还有赚一两银子的呢!”
俞阅等的就着这样的话,做思索状的说:“那这样说来,银子以后越来越不值钱,存着反而亏了,还不如花了。”
齐氏停下作动,放下碗,转过身教育俞阅:“你这孩子,银子再不值钱,那存着也是有的,总比你花了强,你花了岂不是一文都没了?”
韩氏和吴氏都跟着点头称是。
俞阅便笑道:“我说的不是这个花,我说的是买了田地铺子这些。假如现在十两银子买一亩上好的水田,过几年银子不值钱了,田地却还是值钱的,到时候得二十两才能买一亩,那现在十两银子买一亩田,过几年银子不值钱了田地涨到二十两一亩,岂不是等于十两银子变成了二十两?”
这说的有些绕,齐氏韩氏吴氏努力的理解着。齐氏到底经历的多,越想越觉得是这个理,拍了一下巴掌:“对呀,我以前也想过这个问题,怎么就是不明白要把钱买成田地呢?”
韩氏人精明一点,听了后也明白过来,点着头:“可我们家也没存下多少钱啊。”
吴氏大概明白,却还是有些不懂,听俞阅这样说,又见婆婆妯娌都点头,觉得说的肯定对,也跟着点头。后边听了韩氏的话立刻出声:“对啊,盖房子都花光了,还得给你哥凑聘礼钱。”反正他家现在是一穷二白。
就算宴席时收了不少礼钱,有些还了嫁银豆时借的债,剩下的也都不能碰。
韩氏也点头:“对,你兄弟两人都要娶媳妇,香豆眼看着也大了,紧赶着存钱都来不及,哪里还有钱再买田地?”
俞阅笑了:“我又不是说叫咱们家买田地,我是说这些话可以给家里的亲戚说一说,说不得他们里边有人想买田地铺子呢,可别看着贵等着便宜,结果越等越贵白白失了机会。”
齐氏点头:“对!改天我的给你舅爷他们说说。”
吴氏也说要给娘家兄弟说说。
俞父这个时候进来了,叫俞阅出去,问她们在聊什么,听到韩氏说了以后,点了点头就拉俞阅出去了。
两人进了俞阅的书房,俞父想起刚才的话,还是嘱咐俞阅:“我知道你手底下有些钱,你既然觉得以后银子会不值钱,要是想买什么你就买,你买的以后分家时都是你的。”
俞父怕俞阅担心这些,干脆把话说明白了。
“好。”俞阅没有再客气,直接应下了。
其实他不在乎这些,也不是因着亲兄弟也得明算帐,而是他觉得他有时候处事的方法不对。
他得让铁蛋觉得他的钱是他的,跟铁蛋没关系,这样他才能更努力一点。这与他愿意分给兄弟多少钱是两在码事。
况且,人的钱很少和很多的时候,就会格外斤斤计较,他们以后都会娶妻生子,那个时候,亲兄弟就得明算账了。
俞父就安了心,他眼看着俞阅越来越好越来越有钱,就怕着以后两人娶妻生子后因着钱的事情闹起来,到时候说也说不清。
父子两聊起来。
俞父说起来金豆中了童生后,家里收了几个其他姓的孩子,给力一点钱,并解释:“都是一些关系好的人家的子孙,不好拒绝。”
俞阅点头,没反对,俞父放了心,又说起了他考试的事,关心了一番。
这时候韩氏叫吃饭,吃完了饭以后,俞阅要看金豆铁蛋功课学得怎么样,韩氏连忙阻止了:“你马上就要秋试了,还管他们做什么,先忙你的去,等你考完了再来教他们也不迟。”
吴氏也跟着点头:“对对对,秋试完了再看也不迟,不急这一时。”
家里人都劝,俞阅也就不坚持了,说起了他的打算:“明天在家待一天,后天我就要去南昌。”
“怎么走这么早?”
“不是才回来?不多待几天吗?”
“明天就走?”
家里人急忙问,很是舍不得。
这件事是跟韦琢商量好的,俞阅解释着:“南昌说起来离咱们这里不远,我却没有在那边住过,要是去的晚了,刚好过去水土不服,那就耽误了考试。早去一点,万一要是有不对,还有时间缓两天。”
家里人一听俞阅这样说,全部都明白了,又都转了话头。
“那是应该去早一点。”齐氏点头。
“多带点家里的吃食,我去给你捡一点地衣带着。”韩氏娘家远有经验。
“那要不带点水过去?反正有车呢,方便。这样煮饭时和南昌的水混在一起,会不会好一点?”吴氏跟着出主意。
俞阅点头:“行,都行。我可能不会水土不服,就是以防万一,也担心那边房子不好找,每次大比之年各省的省城好地方都紧缺得很,我得找个离贡院近一点的地方。”
家里人都七嘴八舌的议论了起来。
明天离家的事就这么定了。
俞阅第二天早上开始整理了自己带回来的策论诗赋,把自己容易犯的问题都记一遍,这样就花了四个时辰。
而后,他就准备去韦琢家。
一出自己屋门,整个家里静悄悄的。
因着他快要乡试了,家里的人都很紧张,做饭时都特别安静,拉风箱烧火时都轻轻的,连前院里来上课的孩子都放假了没来上课。
一出门,街上的人都向俞阅问好。
“俞相公好。”
“俞相公出去呀。”
俞阅点头应着,驾车到了韦家。
韦爷爷见到俞阅来了很热情,叮嘱俞阅要和韦琢相互照顾等等。
韦举人夸了俞阅细心。原本他们都没有想到要早去,也没有考虑过水土不服的事,因着韦举人以前去南昌考试没有水土不服的情况发生,韦琢去过南昌也没有问题,他们就没想起这一点。
俞阅笑着说:“咱们离得近,其实也不会有什么水土不服的事,倒是打扰了你们原本的计划。”
他就是过来看看韦琢准备的怎么样,看有没有什么要帮忙的,有哪里要提醒他,或者对着韦琢看能不能发现什么自己没注意的地方。
毕竟韦家人已经有经验,不像他什么都不懂。
说起来也没有什么问题,俞阅在只是害怕出了万一。
“小心驶得万年船。”韦举人觉得哪怕觉得不会出事,也不能大意了去。又说起住房的事,说是会住朋友家。
韦琢有些不好意思:“对不住啊,我还以为我们能一起住呢,结果我爹说已经把房子找下了。”
“没事,不一起住我也有地方住呢,和我同宿舍的邬云平老是叫我住他家呢,要是没找到满意的地方,我就去住他家。”俞阅安慰韦琢,韦琢本来就说看家里的情况再决定要不要和他一起住,根本没有什么需要道歉的地方。
两人对了一下要带的东西,闲聊了一会儿,韦家人让他们出去转一转,他们嫌天气热,也没有出去玩。
俞阅回到家以后,家里人都说起给他准备了些什么东西,让他带着。
俞阅开始整理东西,装到车上,不可或缺的被褥、衣服、书本、笔墨纸砚,还有梳子、碗筷、马桶,这些可拿可不拿,但一定会用到的东西。
韩氏把灯和蜡烛火折子都给俞阅准备好了。
一下子就装了小半车,俞阅感觉明天把那一大堆吃食装上去,就会装满一半车厢。
他的心里有种淡淡的温暖,笑着听着家里人关心他。
吃完了晚饭,练一会儿字,早早的睡觉了。
第二天天还黑着时就起了床,家里人也起的早做了饭,吃饭时天还黑着呢,俞父叮嘱俞阅:“你考试的时候不要紧张,我们尽力而为,就算考不中了,也不要难过,我们还年轻,多的是时间。”
“对对对,尽力就行了。”齐氏也这样说。
也不是家里人对他没有信心,实在是这些年他们对于乡试已经特别的了解,并不敢抱什么期望。
俞阅一一应下,吃完饭,洗完手,跟家里人告别后,栓子驾着车,在黎明里带着他去往韦琢家。
俞阅本来打算自己去南昌,不让家里人陪着,家里人不同意。哪怕他说南昌的房费贵去一个人好,家里人依然不放心,宁可多花一点钱,也就只能让栓子跟着他了。
到了韦琢家里,他们也准备的差不多了,稍微等了一会儿,韦家的车夫驾着车,载着韦举人和韦琢,一起往南去往南昌城。
这个时候天气热,他们起得很早,这个时候天才刚亮,不到中午的时候他们就已经进了南昌城。
即便是这个样子,戴着帽子的栓子也被热得满头大汗。
俞阅坐在车里,开着窗吹着风,也没有好到哪里去,额头出了一层汗水。
进了城以后,两家就分开了。
一路把住宿的价钱问过去,店里的价钱比平时要高上好几倍,直接问到贡院附近,价钱更是高。
俞阅没有在这个地方省钱,还是住下了。
住下以后,放好东西,俞阅便在城里转去了。他想看看南昌的房价如何,有没有合适的宅地,好买上一座。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小天使月如玉扔了1个地雷,又破费了,抱住亲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