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一天产盐一万斤,你没说错?
古人绝对不笨,从盐铁专营上就可看出。
盐在自然界中的地位都很高,几乎所有生物都需要盐分。
动物靠舔石头,人靠吃精盐。
开中法的意思就是,朝廷发盐引,商人将粮食运送至山东,由此来换取盐引。
朱高炽拍手道:“这个法子妙!可以用。”
朱棣黑脸:“好什么好?朝廷的盐数量都有限,哪里有多余的盐发放?
边地所需粮草不少,如果全都运到山东,九边将卒吃什么?”
朱高炽笑道:“爹,你忘了长芦盐场。”
长芦盐场,这是朱高炽开辟的晒盐基地,之前这个基地的产盐基本上不往内地销售。
一来,朝廷的盐都是有数的,每个区域都已经划分好,贸然把长芦盐场的盐放出,会导致市场混乱,从而令百姓吃不上盐。
二来,长芦盐场一直没有全速施为,只保持部分产能运转,但朱高炽一直都在扩展产能,用自己的钱补贴。
朱棣对长芦盐场有所了解,却不知盐场的恐怖程度,在他想来,单个盐场或许有用,但用处不大。
当朱高炽告诉他,盐场能产一万斤粗盐时,朱棣略迟疑。
“一万斤,不算多,但也不少,能换不少粮食。
积攒几个月,能换数万石,足供部分人吃。”
朱高炽道:“一天一万斤。”
朱棣啊一声,用审视目光盯着朱高炽,似乎想从他的脸上找到破绽。
“一天一万?你没说错?”朱棣又问一遍。
其余人都用好奇目光看着他。
朱高炽道:“是,没说错。
当然这个数字是极限产能,实际上一天产量也就只有七八千斤。”
“为何你从未说过?”
朱高炽道:“也没人问啊。这些年盐场都是我用钱补贴。”
朱棣猛然道:“此法可行!”
日产万斤那还怕什么?他早知道自己这个儿子这么有钱,还愁什么,这个家伙也当真能忍,这么长时间居然都不碰。
姚广孝小声提醒:“陛下,划区行盐。”
朱棣一愣,不再说话。
朱高炽听过这个词儿,所谓划区行盐,是指大明的盐政。
与今日不同,大明的盐完全是配给制,全国共分为十个纲,每纲给盐引二十万引,每引三百斤。
除此之外都是私盐。
十个纲内的商人绝不能乱窜,否则便是杀头罪过。
现在朱高炽突然每天多出来万斤盐,合三百引,一个月六千引,一年七万两千引。
这么多盐放到哪儿去卖?盐商能乐意吗?
朱棣秒懂。
盐商贩盐,以利润为先,突然多出这么多盐,别的地方不说,单两淮盐场都要爆炸。
“就放京师,京师附近人很多,多出来几万引完全不是问题。”朱高炽斩钉截铁。
朱棣道:“你就不怕盐商闹事?”
“那就杀!杀出个海晏河清!”
朱棣哈哈大笑,“不亏是我好儿子!朕准,就这么办,去把六部尚书叫过来。”
剩余的事儿就不用朱高炽他们参与其中。
回寝宫,朱高炽换身衣服去铁匠作坊。
他需要帮助那些工匠改进棉纺机器,这么久,棉纺机的原型机还是问题多多,根本无法使用。
那日给徐辉祖演示的,不过是个样子货,实际上连无故障运行二十四小时都做不到。
铁匠工坊里很暖和,朱高炽进去后便投入紧张工作中,穿上厚厚工装,与工匠一起研究棉纺机器运行的问题,很快他就发现一个齿轮有问题。
这个齿轮的最大问题就是不够标准,速度无法做到均匀,导致经常卡线。
当然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小问题,其余问题多如牛毛。
夜里朱高炽拖着疲惫身躯回寝宫,刚入宫便有小太监告诉他,陛下正等着他。
于是他又赶忙去乾清宫见朱棣。
朱棣见他就问:“新的盐引你觉得交给谁售卖为好?”
朱高炽愣下,摇摇头:“爹,这种事情你来决定就好。”
“我想听听你的看法。”
朱高炽诧异:“我能有什么看法?”
目前他并不准备动大明的盐政,这绝壁是个大窟窿,终明一朝,盐税都在三百万两上下浮动。
作为对比,两宋盐税一直在两千万贯上下浮动,且两宋盐价更低,合每斤四十余文,大明盐价每斤两百文。
只要是明眼人就知道盐政中间有个大窟窿,掉进去可能死无葬身之地。
朱高炽还没头脑发热,解决这个问题并不在一时。
朱棣道:“以前的盐商,勋贵、还是新盐商?”
朱高炽惊讶:“爹,你想动盐政?”
朱棣愤而拍桌:“每年发放两百万引,按窝本每引六钱四厘,税银、公使银各三两,理应收税一千三百余万两,现在却只有三百余万两,其余盐税呢?”
朱高炽连忙劝阻:“父王,这个时候真的不能动盐。”
“说个理由!”
“还有很多事要做,比如北边的蒙古,开海。
盐不是眼下最重要的事儿,盐商的力量太大,他们可不是寻常商人,而是拥有大资本的商人。
两淮地区盐商有钱得很,扬州瘦马您知道吗?”
朱棣纳闷:“瘦马?什么瘦马?”
这还真不能怪朱棣,他是王爷,现在是皇帝,谁敢跟他说这些事儿,怕不是嫌命长。
朱高炽于是便解释,这其实就是小妾的一种。
女孩子从小被培养、缠足,等长大后便嫁给有钱人做小妾。
如果嫁不出,那就只能沦为妓女。
朱棣听完大怒:“荒唐!”
朱高炽无奈:“但这就是事实,盐商们太有钱,瘦马都成了扬州城有名的产业。
有人物色小女孩儿,有人专门教,有人专门养,还有媒婆四处说媒,产销一体化,强大无比。”
朱棣怀疑瞪着朱高炽:“你怎么知道得这么清楚?”
“祝荣,他是杭州商人,当然知道这些商人之间的破事。”
朱高炽很爽快甩锅。
朱高炽接着劝:“父王,盐商现在真不能动。
除去以上理由,重要的是,我们手里的盐场还太少,也没有建立完善的销售渠道。
你要是把这些盐商、官员办了,谁去卖盐?
新来的你怎么就确定他们不会再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