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桂花飘香 > 第65章 凉水垭排戏

第65章 凉水垭排戏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连日的辛劳,让周君实感到疲惫,这一觉就睡过了头。等他醒来时,已是日上三竿了。刘姐在门外听了几遍,见他仍在熟睡中,也就没有打扰他。

    “刘姐,小周还没起床呀!”迷迷糊糊中,周君实听到堂屋里有人声。呵,是向立志来了。

    周君实在房里应了一声“来啦”,就急急忙忙地起床,穿衣。走出房门一看,来的是两个人,另一个是刘丹桂。丹桂手中拿着一张报纸,一见周君实,激动地扬着报纸说:“周同志……”周君实边走边扣衣,说:“不好意思,你俩先坐会儿,我洗把脸就来!”

    等他从后间回来时,刘姐把早饭都放好在桌上了。周君实一坐下,就笑着对丹桂说:“你莫说,让我猜一猜,”他指着丹桂手中的报纸说,“你的文章发表了!”

    丹桂脸上飞起红霞,双手递过报纸,在桌上摊开,用手一指,喜不自禁地说:“你看,在这儿!”刘姐也凑了过来,惊叫一声:“哎呀,桂娃儿上报了!这在我们大队,怕是头一份啊!”向立志说:“你还没说到,在月明公社怕也是头一份咧!要不怎么说,她是月明山上的才女哩!”

    周君实匆匆浏览而过,发现基本上是原文照发,位置也特别好,他对丹桂说:“你这还是副刊的头条咧!”“有什么讲究吗?”“当然有啰,重要的,质量高才会发头条!”

    等周君实吃过早饭,向立志才说:“宣传队今天集中,地点就在学校。你收拾一下,我们现在就过去!”周君实笑了:“你是代组长,我听你的!”

    凉水垭学校地处凉水垭大队,是樊家与凉水垭合办的。那里原本是一个破庙,后来改造成学校。近年,它又成了乡下特有的盖帽学校。所谓盖帽学校,是指在小学五个年级外再加一个初中班,好比是一个人头上戴了一顶帽子。是时,学校已经放暑假,只留一个老师守校。守校老师姓陶,干瘦干瘦的,四十出头,就像个老头了。他头天接到通知,知道向立志等人要去,便做好了迎接的准备。

    向立志三人行走在山路上,边走边聊,唱主角的是丹桂。据她说,他们宣传队在月明山上是数一的,在区里会演得过两次一等奖。刘丹桂是队长,副队长叫马德标。马副队长人长得周正,有一副好嗓子,书读的不多,却有着十分的表演天赋。有一年,县文工团上月明山演出,胡团长一眼就看中了他,把他招进了文工团。那时,他新婚不久,自然舍不得离家,但一想到能进城拿工资,吃上商品粮,又高兴又得意,也就告别了新娘子进城了。开始时,学习的劲头卯得足足的,也确实学到了不少。不料,时间一长,就想起山上的媳妇了。三不支地,他就偷偷地溜回家去“种田”。又过了一年,担心家里草荒了苗,又担心别人把他的“田”偷种了,就经常开小差回家。胡团长不高兴了,问,你干还是不干?他把脑壳一抠,说,我还是回去种田吧!

    正因为在正规剧团里呆过,他对宣传队里的人都有些看不上眼,包括队长,他也敢顶。为了顾全大局,丹桂只得忍了又忍,让了又让。

    说到女队员,刘丹桂叹了一口气:“我们队有个女队员,长得漂亮,又会唱又会跳,她唱山歌,在我们这个梁子上挂头牌……可惜,前不久招工进城了,走了个好角儿哟!”

    周君实知道她说的是香桂,就装作不知情,含糊地说:“那是可惜了……”

    丹桂说:“你应该认得的,就是三队的赵香桂……你先前不是住三队吗?”周君实“呵”了一声,应付过去,便问:“她走了,影响大吗?”“那当然大啰!在宣传队的女队员中读过书的不多,我算一个,她就是第二个了。记词,背词她背得比谁都快!还不要说,她的表演也蛮不错的。”她忽然笑了,“她那个腰呀,扭起来,只有那么好看了。我们学校有个老师形容她,是随风摆柳,婀娜多姿……嘿嘿嘿,我们学都学不来!”

    向立志说:“你不是说,找个人顶她吗?”

    “正要跟您商量,我找的那个人原先也是我们宣传队的,后来嫁到凉水垭了。我找她,她肯定愿意,只是要我们大队记工分,付报酬呵。”

    向立志面有难色:“只怕这个主我还做不了呵……”

    周君实说:“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你现在是代组长,这个主还是做得的。就算是一周时间,五十多个工分,大队不出,找公社也可以想办法呀!……实在不行,到时候我陪你去找周主任!”

    向立志知道周君实和周正的关系,便说:“有你这句话,我还有什么不放心的!丹桂,就按你说的办,人,你去借;工分的事,我去想办法。”

    三人翻过几个山头,又在山中穿行多时,就见山下河谷边有几排房屋。丹桂手一指:“快到了,那就是学校!”

    周君实说:“这离你家够远的呵。”“是呵,开学了我就得住校!”她又用手一指,“看见学校坎上那房子了吗?那就是兰芬家,她顶香桂……走,先去她家!”

    说巧,就有那么巧,兰芬正好在家。丹桂一说,兰芬高兴得不得了,只要能上台演戏,比什么都好!其实,宣传队的队员都一个心思,上台演戏,比在田里日晒雨淋,好到哪儿去了!更何况,他们都有表演的欲望呵!兰芬的婆婆听说樊家大队给儿媳妇儿计工分,也没说二话。就在他们交谈的时候,周君实打量了一下兰芬,看面相,高矮,身条儿,还真有点像香桂,只是兰芬的眉毛稍淡一点,脸庞稍胖一点。

    看着兰芬,他不由得想起香桂来了,她该是己经报到上班了吧?她过得顺心吗?与同事相处得好吗?此时此刻,她在干什么哩?……

    四人来到学校,队员们还没到齐。陶老师张罗着他们三人吃饭。吃过饭,丹桂便对陶老师说:“陶老师,你把厨房收拾一下就回家吧!守校的事就交给我了!”陶老师也是个民办教师,家里老婆是个病秧子,他早就盼着回去,听丹桂一说,喜出望外:“那谢谢你了,明年守校我也替你顶几天!”

    队员们终于到齐了,包括兰芬,共有十三人,八女五男。向立志先作自我介绍,然后把这次演出的任务、意义、时间安排都一一说明。最后,他说:“以前你们是演给乡亲们看,这回要演给外乡人看,演给县里的领导看,说不准还有地区来的人看。演好了,还要把你们的照片登到报纸上去,让更多的人知道月明公社樊家大队的文艺宣传队有多棒!所以,大家一定要把最好的水平发挥出来!为我们大队争光!为我们公社争光!”丹桂补上一句:“为县学大寨工作队争光!”

    队长刘丹桂讲具体安排:“时间只有这几天,都上新节目,肯定来不及。我跟向同志商量了,上五个保留节目,再排四个新的。”她指了指周君实,“这是工作队的周同志,有人认识,有人不认识,我说一下,他是个作家。这次,他答应给我们写个小戏,作为压轴戏。大家欢迎!”十几个队员,望着周君实,立即啪啪啪地鼓起掌来。

    “这是《十唱农业学大寨》的词,我抄了八份,今天拿回去背熟。明天先排这个。”

    会议临近结束时,丹桂又交代:“生活安排还是老规矩,饭食自带,学校有锅有灶,烧水热饭菜都可以。”

    因为不安排住宿,开完会,队员们就三三两两地离校回家。向立志对刘周二人说:“这里的事就拜托二位了!我还要回去忙布置现场会的事。”周君实说:“放大的照片还在刘姐家,你先找人把它装个框。”

    向立志一走,兰芬说要回家准备晚饭,也走了。周君实望着兰芬的背影,对丹桂说:“这个兰芬,还真有点像香桂!”丹桂说:“大伙也都这么说,说他俩像亲姐妹!不过,兰芬有一点不如香桂,她是个文盲,每次背词,都得有人帮忙。”她拎起周君实的行包:“走,看你的住处去!”边走边介绍,那是办公室,这是厨房,这是教室……教室的后面有一长排平房,一间一间的,也就是教工宿舍了。丹桂掏出钥匙,打开居中的一间,说:“学校就我一个女的,安排在中间。”

    丹桂推开门,让他先进:“你看,可以么?”周君实扫了一眼,说:“行,只要有桌椅就行!”“那你先休息一会儿,我去兰芬那儿看看,把生活安排好!”她提起桌上的篾壳开水瓶出去了。

    丹桂的宿舍陈设简单,一床,一桌,一椅,一洗脸架,一小木箱,墙角有一木盆,可谓是一目了然。床是单人床,蓝花被,蓝格的卧单,枕头也是蓝花的,收拾得干净清爽,就和它的主人一样。出人意料的是,床上竟然有蚊帐,而且是全新的。这是他上山以来见到的第一张蚊帐。桌子是双斗学生课桌,有些破损,缺了一条腿,用石头支着。椅子却是个老古董,八仙椅,许是从大户人家抄没来的。桌面上堆有一叠书,大小长短不一。一盏煤油灯,一瓶墨水。桌子摆在窗前,两扇窗上没有玻璃,而是蒙的塑料薄膜。推开两扇窗,一股清香迎面而来。啊,窗外居然有不少桂花树,繁花点点,正是四季桂。

    四围墙上,糊的是报纸,看日期,都是上年的,纸质都泛黄了。桌前窗边的墙面,贴了些文革前的《大众电影》画报,赵丹、王心刚、孙道临、谢芳、祝希娟等人头像,赫然呈现。

    周君实寻思,放假都一个多月了,她肯定没在这住,那这里为何收拾得如此干净清爽?被子是洗过才换上的,地面是才打扫的,蚊帐是新买的。是谁干的?答案只有一个,是丹桂本人。原来她是早有安排的了,昨天,或许是前天,她来过这里!天啦,这一来一去,六个小时的山路,也够她辛苦了!想到这里,周君实心中不免又是一阵感动……

    借这个机会,他在校园内外走了一圈。学校所在的位置,像一个拉扁的小盆地,前后都是山,一条小河从学校后面绕过,成一个倒 s 形。学校有门,却没有围墙。这门应该是庙宇的外大门,没有门板,只有两根石柱。进门是一条砖石道,迎面是庙宇的大殿,昔日的神像供俸地,改造成了教师的办公室。刚才开会就在这儿,估计排练节目的地方也是这。

    大殿后面有厨房,还有几间房,门上挂锁,估计是另有用途的。厨房后面有一片菜地,应该是教师自种自食的。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