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错换身体嫁对郎(穿越) > 第43章 第43章

第43章 第43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翌日,朝堂之上,群臣关于延河水匪一事争得不可交。

    有人主战,认为应该直接派兵前往延河平叛。

    有人主和,认为应派出钦差前往延河招安那群水匪。

    前者无非是认为梁朝威仪不容践踏。

    后者则是认为时值国库空虚,不宜再起兵戈,能兵不血刃的解决此事最为稳妥。

    主站一派以顾太尉为首,跟随他的人有兵部尚书霍大人等人,

    主和一派以户部尚书陆大人为首,跟随他的自然些文官言臣。

    顾太尉和陆尚书俩派的人吵得不开交,有来有回。

    陆尚书这一派群情激昂,“尔等可知国库空虚,漠北边境的齐国屡屡来犯,才刚拨了一批军饷,哪里来的钱!”

    顾太尉不以为意,“我梁朝威仪岂容一群水上的乌合之众任意践踏,这简直就是欺我百姓,辱我国本!”

    “你才是不顾百姓生死,如此下去,只能强征赋税,介是只能是民不聊生,大梁也将风雨飘摇!”

    “那群水匪在延河抢了如此多富甲豪商,平了何愁没有银钱进账!”

    李杨泰然自若,今日这幅情景,他早就预想到了。

    “谢相,你怎么看?”

    “臣认为顾太尉和陆尚书所言各有道理,皆可采纳。”

    顾太尉一脸狐疑的看着谢相,“相爷,你这是何意?”

    心里却在暗骂,老狐狸,你休要和稀

    “本相的意思是先派人招安,不行,再派兵镇压平叛。”

    “众卿以为如何?”

    肃王李旦第一个站出来支持,慷慨成词,称赞此法利国利民、俩全其美。

    然肃王只是一闲散王爷,并无实权。

    除了长得好看,一无是处。

    众大臣目不斜视的听他讲完,并未有任何反应。

    且谢相门生众多,追随他的更是不胜枚举。

    一时间,朝堂上无一人再反驳。

    李杨抬手将龙袍的衣袖压在腿上,“如此,哪位爱卿愿意前往?”

    朝堂之上,鸦雀无声。

    谢相给出的法子,谁不知道是兵少,钱少,就是带上一张嘴将事情办妥回来。

    朝上群臣,自是个个都避之不及,谁敢接下这个苦差事。

    朝堂一度,再次陷入僵局。

    李杨心里憋着怒火,面色森冷。

    此时,谢相再次站了出来,“臣有一人举荐。”

    “何人?”

    “毛良工。”

    毛良工是没落武将之子,因其父阵前畏敌,欲临阵脱逃,被先帝革了职,永不再用。

    朝堂一阵唏嘘,却无人反驳。

    李杨肃声道:“允。”

    随后,李杨愤然下朝,怒气冲冲的回到御书房。

    “赖平安,你给朕滚进来。”

    李杨冷声冲着门外一吼。

    赖平安立马就滚了进来,匍匐在御书房的书案前,惶恐行礼。

    刚刚李杨进去的时候,还吩咐他在门外守着,不得进来,这又是怎么了?

    李杨指着书案上被人动过的奏折和御笔,还有一旁放着的一叠桂花糕,再次怒吼道:“谁来过?谁让你放人进来的!”

    赖平安顿时冷汗满头,拼命的在脑子里回忆。

    到底谁来过,老天啊,到底谁来过。

    “陛,陛下,老奴不知。”

    赖平安十分委屈,他刚刚跟着李杨下朝回来,他也不知道啊。

    自昨儿个李杨出宫回来,面色就不好。

    平日里宫婢犯了错,李杨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并不计较。

    毕竟能在李杨身边贴身伺候的,都是跟着他的老人了。

    但昨晚有一个宫婢不小心点了俩次烛火没点着,就被李杨骂骂咧咧的赶了出来。

    半夜又听见李杨在他的寝宫承安宫走来走去,唉声叹气。

    赖平安揣摩着李杨该是遇见什么了不得的烦心事了,才会一改往日气性,动不动就大发雷霆。

    “没用的东西,朕真不知道养着你们这群阳奉阴违的蠢货干嘛!”

    赖平安趴在地上,低眉顺眼,也不吱声。

    他觉得,此时,地上最为稳妥安全。

    李杨越看书案越不顺眼,拂袖离去。

    “朕回来前收拾干净!”

    赖平安从地上麻溜的起身,吩咐宫婢们复原书案。

    再问了自己的徒弟陈玉刚刚谁来过,听罢,敛了脸色,追着李杨去了。

    李杨漫无目的在御花园中四处走着,只觉得眼前的亭台楼阁、殿宇琼林分外碍眼。

    一副恨不得将这些没用的东西推了生钱的模样。

    跟在身后的赖平安,大气都不敢喘一个。

    生怕自己一个不注意,又惹了李杨心烦。

    不知不觉,李杨就来到了太后的慈宁宫。

    因着现在并无中宫,加上李杨每日下朝都会来太后宫里坐坐。

    各宫嫔妃们每日打扮的花枝招展,竞相来慈宁宫请安。

    以求得了李杨青睐,成为第一个承宠的嫔妃。

    若能再怀上一儿半女就更好了。

    说不定母凭子贵,皇后之位都会被牢牢握在在手中。

    李杨孝顺。

    此时各宫嫔妃们都想着法儿的在丰太后跟前逗趣露脸。

    谁不知道,得了太后喜欢,日后承宠便更加容易。

    “太后娘娘,您风华正茂,才不老呢,这燕窝炖雪梨是臣妾一早就起来用小火炖着的,特别适合秋日里喝,美容养颜,清热润肺。”

    丰太后笑骂:“哀家还不老?就你这小妮子的嘴最甜。”

    李杨尚在慈安宫大门外便听见里面传来了一阵娇俏的女声,扶额皱眉,欲收回已经踏进慈安宫大门的脚。

    “陛下,今儿个您还未来给太后娘娘请安呢。”

    赖平安弓身轻声提醒道。

    李杨不耐的看了一眼赖平安,低声骂了句:“聒噪。”

    他本来想着再回御花园转一圈再来请安。

    那时,嫔妃们就已经请完安离去了。

    赖平安自然知道李杨的心思,他讨好的笑着。

    只是如此没用,那群嫔妃哪次不是等到李杨去了才走的。

    想来也是有母后的授意,这些嫔妃才敢如此不知礼数。

    李杨膝下无子无女,丰太后早就看不下去了。

    不得不亲自上阵,给这些后宫新来的花骨朵儿们创造机会。

    丰太后瞥见门栏外的一抹明黄衣角,笑意吟吟的冲着门外道:“陛下来了?”

    嫔妃们听见太后如此说,皆整理衣冠,翘首端坐着,以盼李杨能多看自己一眼。

    李杨径直走进去,请了安,在太后身旁坐下。

    “皇帝,你看看你这些后妃们多有心,整日来陪哀家解闷说话。”

    丰太后笑着环视了屋内一群嫔妃。

    各哪个不是国色天香,温婉可人。

    李杨审视了一眼这屋子里的一众妃嫔笑了笑,没有说话。

    “菡妃,你刚刚呈给哀家的汤可还有?”

    “回太后,臣妾也特意备了陛下那份。”

    菡妃羞赧回道。

    “还不呈给皇帝。”

    “是。”

    菡妃周妙菡盈盈起身,款款走到李杨身边,轻启朱唇。

    “陛下,这是臣妾今儿一早起来炖的燕窝炖雪梨,清热润肺,十分滋补。”

    菡妃葱白的手指端着一碗补品,姿态优雅的呈给李杨。

    李杨淡漠接过。

    “菡妃有心了,朕刚刚茶水喝多了,一会再喝。”

    说罢,李杨将那碗补品放在桌上,示意菡妃回去坐好。

    丰太后淡笑不语,她的儿子她还是了解的。

    素日便一贯是这副不近女色的德子。

    “皇帝,今儿我们还在说呢,谢相的长女也快到入宫的时日了。”

    丰太后这话是对着李杨说的。

    听得却是下首的一众嫔妃,为首的三个妃子菡妃、兰妃、舒妃,皆是扶了扶发间的步摇,神色微妙。

    李杨这次一共纳了六个个嫔妃,除了陆、丰、顾、谢四家的女儿是内定的。

    其余俩个芳婕妤、诗美人。

    都是太后看着可人得紧,特意留下的。

    这俩个位份低的嫔妃,神色安静,并不多言。

    她们知晓自己身世低微,争不赢四大家族的千金小姐。

    与其争风吃醋碰得头破血流,不如避其锋芒,低调求生。

    “是,还有十余日。”

    丰太后淡淡道:“如此,便都齐了。”

    接着又依例询问了李杨的吃穿住行可好。

    李杨都一一作答,只说一切都好。

    待众人散去后,李杨也回了御书房。

    他刚刚提起踏入御书房的脚,恍然间见到了一张陌生又熟悉的面庞。

    他沉声道:“你是谁?”

    “回陛下,奴婢衡兰。”

    衡兰跪倒在地,回的不卑不亢。

    李杨微眯虎眸,若有所思,径直进了御书房。

    “赖平安,你去将兰妃叫来。”

    赖平安以为自己听错了,一脸呆傻。

    “你是听不懂吗?”

    李杨语气不善,面色冷峻。

    赖平安哪敢再做逗留,麻溜的就派人去请兰妃。

    李杨埋首看着奏折,鼻尖传来一股清晰的甜味。

    衡兰正端着一盏新茶,将李杨御案上的旧茶换掉。

    “给朕磨墨。”

    李杨头也未抬,吩咐了声,继续看着手中奏折。

    衡兰将手里的茶盏放在一边,拿起砚台上的墨块站在一侧磨起墨来。

    赖平安领着兰妃进来时。

    这一幕红袖添香的场景,便一分不差的落入了兰妃眼中。

    兰妃全名顾绮兰,顾太尉的嫡女。

    生得姿容艳丽,浓眉大眼,腰细腿长,颇有异域风情。

    “臣妾参加陛下。”

    兰妃娇滴滴的行了礼,媚眼如丝的看向李杨。

    李杨闻言,方才抬头。

    “爱妃起来吧。”

    又对着一侧的衡兰轻声说:“你下去吧。”

    兰妃眼中闪过一丝嫉妒,面上依旧言笑晏晏。

    “爱妃坐。”

    李杨随意吩咐了一声,又埋头继续看起奏折。

    约莫过了俩三个时辰,兰妃已经喝了四五盏茶,李杨才从奏折中抬起头来。

    不无歉疚道:“近日朝务繁忙,冷落爱妃了。”

    “能陪着陛下,是臣妾的福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