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大饥荒
向勇这一段时间很忙,忙着到各生产队检查拆除炼钢炉及复耕的进展工作,人一天天消瘦下去。
随着春耕的到来,全公社的炼钢炉全部拆除完毕,占用的良田也全部得到复耕。
干完这项工作,仅用了一个月时间,在这一个月里,向勇奔波在各生产队队间,和民工们同吃同住。
当向勇回到公社把这个好消息汇报给陈书记的时候,陈书记激动地连说三个好。
他拍着向勇的肩膀,目光中充满了赞许。
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食堂锅里的饭越煮越稀,饭里也不再有油星。
人们开始抱怨,对公社食堂提出很多意见,食堂的负责人一脸无辜地向领导展示见底的米缸,领导们才意识到大事不好。
问题逐级向上反映,却没有得到解决,坊间开始传闻中央储备粮也告急,各级政府只能自己解决缺粮的问题。
消息传到公社的时候,公社的食堂已经吃不上干粮了,生产队里的食堂干脆断了炊。
现在才四月份,离早稻收割还有两三个月,人们的生活彻底地进入了绝境。
又是一个阴雨天的早晨,担心家里的向勇早早起床,他要趁周末休息回家探望父母亲,听说生产队的食堂没有米下锅,社员们纷纷转而回家开伙。
今天恰好是集日,他想在公社的集市里买些黑市粮再回家,可转了一圈没有找到卖粮食的,集市里往日熙熙攘攘的场景不复存在,稀稀拉拉的行人一个个愁眉苦脸,面带菜色。
现在手上有钱也买不到粮,向勇叹息着摇摇头,打消了买粮的念头。
他空着手往家里赶,走到半路肚子就叽里咕噜地抗议起来。
“唉,要有两个包子就好了。”
向勇放慢脚步,道路两旁的山岗上开满了娇艳的杜鹃花,他却无心欣赏。
以往走一个小时就能到家,向勇整整花了近三个小时,没有办法,肚里没有东西,走路脚步都是虚浮的。
寡妇桥头的大樟树还是老样子,不过伸在桥面上的一棵大枝丫像是枯死了,没有一片叶子。
向勇仰头看着裹满厚厚一层青苔的枝丫,自言自语道:“连你也要枯死了吗?”
一阵风吹过,把细细的雨丝卷起打在向勇裸露的皮肤上,他不自觉地打了一个寒颤。
回到村里,一切看起来都那么了无生机,向勇稳稳心神,朝自家走去。
院门紧闭,向勇试着轻轻推了下,门“吱呀”一声打开了。
“姆妈,我回来了!”
进了院门,向勇大声地呼唤母亲玉英。
“哎,我在厨房。”
玉英应答着儿子的呼唤。
“大哥,你回来啦?”
两个脑袋从厨房的门里伸出来,露出惊喜的表情。
“哎,我回来了,你们在厨房里干什么?”向勇好奇地问。
“姆妈在做好吃的,等一下就可以吃了。”
向前抬头看着向勇,一双明亮的眸子里泛着狡黠的光亮。
“哦,什么好吃的?”
向勇摸了摸向前的大脑袋,径直走进厨房。
玉英在灶间烧火,土灶上的大铁锅里放着笼屉,笼屉冒着白气。
“姆妈,我们家里怎么还有大锅?炼钢的时候生产队没来收走吗?”
向勇惊讶地问玉英。
“这是你爹当时买的一口新锅,没舍得拿出来,旧的倒是给生产队了。”
“哦,”
向勇恍然大悟,接着问:“笼屉上蒸什么好吃的东西?”
“红薯!”
向前高兴地抢答,“我们家的红薯可甜啦!”
“哦?红薯也用笼屉蒸吗?”向勇伸手去揭笼屉盖子。
“小心烫!”
玉英一声惊呼,可为时已晚。
一团白雾在厨房里升起,向勇忙朝后一闪身,堪堪避过炙热的水蒸气。
“啊,这是什么东西,真香!”向勇由衷赞叹道。
“是菜糠饼子!”
向前伸手去拿,却被烫得直龇牙,赶紧撤回手,不住地用嘴吹气。
玉英站起来嗔怪地说:“说了小心烫。向前,快去看你爹回来了没有,这么久了,怎么还没回来?”
说着玉英把笼屉端上灶台,锅里的水冒着欢快的泡,几个拳头大的红薯随着水上下翻腾。
玉英拿起一根筷子,看准一个红薯扎下去,红薯被戳了一个洞。
玉英满意地说道:“熟了!”
“爹做什么去了?”
向勇这才发现回来半天没有看见吴佐成。
“唉,生产队有一头牛生病了,正庚叫他去看看哩!”
“哦,生产队里就两头牛,可千万不要有什么事,我去吧,向前,你待在家里。”
向勇一边说一边出了厨房,牛棚就在村庙旁边,他冒着细细的雨丝走向牛棚。
走到半路,一个熟悉的身影映入向勇眼帘。
“爹!”
向勇停下脚步高声喊道。
吴佐成正眉头紧锁地叼着旱烟竿,低头想着什么,听见声音抬起头,才看见不远处站着的大儿子。
“向勇,你怎么回来了。”
吴佐成快步迎上前,拉起向勇的手腕就走。
“爹,队里的牛没事吧?”
向勇关心地问着。
“它太老啦,不吃东西,看来是撑不了几天了!”
吴佐成蹙眉说道。
向勇无语地跟随父亲的脚步回家,父亲抓住他的那只手冰凉。
父亲年纪大了,鬓角又多了一丝白发,脚步也不像从前般沉稳。
似乎感应到向勇内心的凄凉,吴佐成转头对向勇说:“我们总有一天都会老的。”
向勇没有吭声,只是牵起父亲冰凉却又宽厚的手掌。
堂屋的饭桌上,摆着一大盆菜糠饼和红薯,饿极了的向前伸手捻起一个菜糠饼,旁若无人地大嚼起来。
向勇也伸手拿了一块,放进嘴里慢慢咀嚼,努力咽下后,两行热泪顺着眼角流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