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重生1980,我为国家培养栋梁 > 第112章 决定资助

第112章 决定资助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曾校长,你和我说说,那些成绩好的学生,都是因为什么原因不得不辍学的?”刘军朝曾校长问。

    听到刘军的话,曾校长想了想说道:“各种各样的辍学原因。”

    “我记得去年有一个叫做何青青的初二女生,成绩是我们中学的全校第一,只不过他们家人非常重男轻女,所以哪怕她成绩那么好,她家里还是不允许她读书。

    我们学校的老师去她家给她父母做过好多次工作,哪怕是咱们学校不要何青青的学费,她家里都不同意让她继续读书。”

    听到曾校长的话,刘军心里有些沉重。

    在这个年代,几乎所有中学里面,女生的比例都只占少部分。

    小学还好,但是到了初中后,女生就变得很少了,连男生的一半都没有!

    至于上高中的女生,那就更少了,不到四分之一。

    而且,这三四分之一,大部分都是城市里的女生。

    农村女生能够顺利读完高中的,几乎是一只手都数得过来。

    就比如现在的实验高中,学生男女比例都只有3比1,而这些女生中,大部分都是城里工厂工人的子女。

    所以,刘军猜测,这个何青青之所以能够读到初中,很可能是因为她的成绩一直都非常优秀的原因。

    如果她的成绩只是普普通通,按照她家里的情况,可能她小学都毕不了业。

    在这个年代,重男轻女的家庭太多了,主要还是因为穷。

    国家穷,老百姓更穷。

    新中国成立前三十年,国家为了维护主权免遭战争,几乎把大部分国力都用来发展国防实力了。

    很多人说:国家为什么不一开始就把精力放在发展经济,提升老百姓的生活上面呢?

    对不起!国家不是不想,也不是不做,而是因为做不到。

    从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这三十来年时间,中国至少面临过五次核打击的威胁。

    美苏曾经都试图对中国进行核制裁。

    半岛战争,攻台危机,中印战争,珍宝岛,以及美苏都想要破坏中国核设施等等。

    中印战争的时候,中国都打出去了,却并没有收回领土,最后还不得不多撤回了几公里国境线。

    为什么?

    因为西方已经决定对中国制裁,美利坚更是提出使用核武器。

    不撤的话,很可能就会遭到核打击。

    而撤退,并且还多撤几公里,而西方就没有了对我制裁的理由。

    六十年代以后,美利坚的军机和军舰,最少侵入中国领海领空八百多次。

    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家是没有什么反制办法的。

    温铁军教授说过:“就算我是要饭的,手里也得有根打狗棍。”

    在这种随时面临战争威胁的局势下,中国只能优先发展打狗棍。

    而发展打狗棍的代价,就是国家只能长期保持贫穷,所有人都必须要把所有力量都投入到这根打狗棍上面。

    只有有了打狗棍,狗才不敢扑上来撕咬。

    就像是半岛的朝方一样,在有了核弹后,美方立马就不敢动不动用武力威胁了。

    而在朝方试射洲际导弹后,美方立马就再也不敢说要制裁朝方了。

    因为他们知道,要是把朝方逼急了,朝方是真敢撕破脸的。

    中国也是一样,随着国家把打狗棍弄出来,有了反制别人的实力时,再发展经济民生时才有保障。

    八十年代,新中国已经有了打狗棍,所以发展经济民生也是理所当然的。

    而发展经济民生并不是一下子就能成功的,这个过程需要几十年时间。

    所以,现在的国内,大部分地区都是贫穷的。

    而因为贫穷,所以在这个时代的人看来,只有儿子才能是未来父母养老的保障。

    女儿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是要去养别人的,所以重男轻女的情况自然就特别严重。

    在这个年代的人看来,女儿是给别人养的,所以让女儿读书也是给别人读的。

    与其让女儿读书,还不如让她们多做做家务干干农活,减轻家庭负担。

    曾校长口中的何青青,应该就是面临了这样的情况。

    哪怕她成绩再好,就算是她能考上大学,在她的父母看来,这个女儿未来都是便宜别人的。

    所以,于其培养她读书,还不如叫回去干活。

    重男轻女的现象,只有在国家富裕了,老百姓富裕了之后,这样的情况才会消失。

    从曾校长口中刘军知道,成绩优秀而辍学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女生。

    男生要是成绩优秀,哪怕他们的父母砸锅卖铁,都会供孩子读书。

    而恰恰因为这样,想要读书的女生,就必须要拼命学习,希望以自己成绩,来让家里供她读书。

    在这个年代,能够上大学的女人,特别是农村女人,几乎都是有学习天赋,然后读书还非常拼命的那种。

    因为她们知道,自己读书,是很可能改变命运的。

    成绩优秀而不得不辍学的女生,除了是家里重男轻女之外,还有就是家里实在是太穷,没办法供孩子读书的情况。

    这天,刘军和曾校长聊了两个多小时。

    “曾校长,你能不能帮我统计一下那些成绩优秀,却不得不辍学的学生名单?”刘军朝曾校长问。

    “刘老师你是想要劝说那些学生回来读书?”曾校长朝刘军问。

    “对。”刘军点头。“这些学生成绩十分优秀,却没办法读书,这实在是太可惜了,这也是国家的损失啊!所以我希望能够帮帮这些学生,比如资助这些学生读书之类的。”

    听到刘军的话,曾校长连忙说道:“刘老师,你要是真能够资助这些学生读书,我们学校可以派老师去劝说那些学生回来读书!”

    顿了一下,曾校长继续说道:“只不过,能够劝回来多少我们也不敢保证,因为有些学生家长的思想实在是太顽固了。”

    听到曾校长的话,刘军想了想说道:“你们派人劝说的时候可以提我的名字,只要他们能够让孩子来读书,我保证让他们家孩子都考上重点大学。”

    听到刘军的话,曾校长想了想说道:“刘老师,你不知道,有些家长,就算知道自家孩子能够考上大学,也是不会同意的,就比如何青青的家长,我们至少劝了十几次。”

    听到这话,刘军说道:“曾校长,你仔细想一想,我能保证让他们女儿考上重点大学,而等他们女儿大学毕业后工作了,就是国家干部,每个月都有很多工资,不比他们在家种地强多了吗?到时候,他们也能够从女儿身上获得更多的利益。”

    顿了一下,刘军继续说道:“而且,只要他们家孩子愿意回来读书,学费都由我出了,他们家里不用出一分钱,没有任何的投入成本。”

    “你们只要按照这个思路去劝说那些孩子的家长,我想他们心里肯定会衡量得失的!”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