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东边日出西边雨 > 第95章 互补

第95章 互补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梦中已分手,醒来久不适。

    若无探讨乐,鸟语焉注意?

    第二天早上,毛芋头和卫杏子都有早读课,他们很早就出去了。

    出去时,毛芋头对袁宝珠说:“我们不能陪你了,早读之后,接着还有正课,你就好好休息一下。下午我们都没有课,中午我们就陪你到公园去走走,过了下午三点我们就送你到渡口去。”

    他们走后,袁宝珠还睡了一会儿,因为她昨晚实在没有睡好。

    袁宝珠于是就迷迷糊糊地睡着了,她在梦中与毛芋头在公园散步。他们走着走着,忽然毛芋头不见了,而从后面跟上来了郝勇敢。

    郝勇敢就要挽着袁宝珠,袁宝珠推开郝勇敢的手:“你有病吧,你让芋头看见了怎么想?”

    郝勇敢指着前面说:“你看,芋头牵着杏子,他们已经在一起了。”

    袁宝珠一看,果真是毛芋头挽着卫杏子,他们一边慢慢地走着,一边还时不时地亲吻。

    她想赶上前去质问他们,腿却像被什么抱住了一样,就是迈不动。她努力地挣扎,结果将她惊醒了。

    袁宝珠很奇怪她为什么要做这样的梦,她想这可能是昨晚的戏语引起的吧。但是,她此刻的心情却总是平静不了。她想,为什么近段时间来,她总有这种预感呢?

    对于这个问题,她越想,心越慌。她只是反复纠缠,根本就弄不清答案。她睡不着了,就不再躺着。她怕躺着又会去想它,于是就索性起来了。

    袁宝珠见毛芋头昨天换的衣服还放在盆子里,她也把自己换的衣服放进去,一同洗起来。她想,即便是他们的衣服,只要有机会,就让它们在一起吧。她好像感觉到她马上就要与毛芋头分手了,她无比伤感。

    袁宝珠为了打发时间,也为了化解那不必要的烦恼,她就从毛芋头的书架上抽出一本宋词来。她无心地翻着,就翻到了柳永的《望海潮东南形胜》。

    这首词,她原本学过,还有一定的印象,于是就留心地看起专家的解读来。她现在再来读,理解的东西就更清楚些了。

    虽然是暑末了,但气温还是很高,几件单衣,一下子就晒干了。袁宝珠将毛芋头的叠好放在枕边,又将自己的叠好放进背包里。

    当她做好了这一切,已经是中午吃饭的时候了,毛芋头和卫杏子正好来叫她。

    袁宝珠背上包,然后又把整个房间看了一遍,好像是要与它永久告别。她离开的时候,又回头看了几眼。

    毛芋头催道:“快点去吃饭,你连早餐都没吃,难道还不饿吗?”

    卫杏子拉着袁宝珠说:“我来替你背包,给你引路。”

    袁宝珠勉强笑着说:“你们这么催我走,是不是等不及了?”

    卫杏子打了一下袁宝珠:“什么等不及了?你又开始胡说了,叫你去吃饭还得罪了你?”

    毛芋头笑着说:“她来好事了,有点情绪反常。”

    他们赶紧吃了饭,然后就去游江北公园。

    袁宝珠见公园里的美景十分怡人,到处都有人游玩,十分热闹。她还看到有人在击鼓吹箫,于是就脱口而出:“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卫杏子急忙说:“昨天我要问芋头一个问题,由于见到宝珠就忘了。这时不是宝珠提起,我又差点忘了。那练习册上的《望海潮》,我们该如何给学生梳理一下呢?”

    袁宝珠笑着说:“我虽然是个外行,但我刚才正好看到别人对它的解读,说来供你们参考参考。它应该是一首拜谒词,是通过歌颂杭州山水的美丽景色,赞美杭州人民和平安定的欢乐生活。以此来含蓄地夸赞太守,达到诗人要拜谒的目的。”

    毛芋头和卫杏子频频点头,袁宝珠就接着说:“词的上阕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繁华,最值得称道的是这上阕的章法。”

    毛芋头打断袁宝珠的话,问道:“你是不是看了我那本宋词里头的分析?”

    袁宝珠点头,而卫杏子问:“那里面怎么解读?”

    袁宝珠不能说透彻,就要毛芋头解释,毛芋头于是就说:“开头三句‘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是总括,紧接着就从三个方面进行铺叙。妙就妙在这总括上。”

    “前一句是从地理条件和自然条件着笔写的,因为地理位置很重要,风景很优美,因此说‘形胜’。

    “第二句是从社会条件着笔写的。它是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那里人众荟萃,财货聚集,所以称‘都会’。

    “第三句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因为杭州具有这些特殊条件,所以‘自古繁华’。前两句是从横的方面来写,是写杭州的现状,第三句则是从纵的方面来写,交代出它‘自古繁华’的历史。

    “三句词,从纵、横两个方面勾画出杭州的粗略面貌,以实写杭州的现状为主,对其历史,则采取虚写,轻轻带过,作为陪衬。紧接着就对‘形胜’‘都会’和‘繁华’这三个方面进行铺叙。”

    卫杏子说:“我也看了一些资料,认为下阕也写得非常好。我也很赞同。”

    “词的下阕,写杭州人民和平宁静的生活景象。

    “前三句是写杭州西湖的湖山之美。这既是进一步描写“东南形胜”,同时又是杭州人游乐的背景。

    “‘三秋’着眼于时间,‘十里’着眼于空间,而分别配上秋桂夏莲,从而写出了西湖不同季节的美景。这也成了下面写杭州民人游乐的背景。

    “先写杭州百姓的游乐:‘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游乐从白天一直延续到夜晚,其中‘弄晴’二字,写出了吹笛人悠然自得的愉快心情;而‘泛夜’二字,则写出了采菱女的歌声,在宁静夜晚的水面上轻轻飘荡的情景。

    “‘千骑拥高牙’以下三句,写杭州官员的游乐。它从两个方面写官员的乐趣:一是‘乘醉听箫鼓’,写宴酣之乐;二是‘吟赏烟霞’,写山水之乐。尤其是以‘烟霞’二字来表现景物之美,更加形象地表现出山川灵秀的一面。

    “词的最后两句是对官员的祝愿。这不仅表现出官员的儒雅风流,更衬托出了山水的美丽,从而含蓄表达出了词人的写作目的。”

    毛芋头最后说:“你分析的很好。我认为这首词主要是围绕着一个‘夸’字在写,词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夸太守而达到拜谒的目的。但他又不能显得低俗去明夸,于是就从赞美太守所治理的扬州之美来夸。从自然美到社会美,从民人乐到官僚乐,从明夸杭州美到暗赞太守能,最后达到了词人要达到的目的。”

    卫杏子深受启发地说:“我曾这么想过,但还没有这样归纳。我觉得这个理解有新意,概括得十分好。我将抓住‘夸’字,引导学生从词人的写作目的入手,看词人是怎么来夸的。要启发学生善于思考,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袁宝珠虽然不是教语文的,但在这次讨论中起了一个好头,得到了毛芋头和卫杏子的肯定。因此,她十分高兴,忘记了先前那无端胡思的不快,又变得活泼开朗起来。

    刚才,他们只顾讨论交流,没有注意一个好去处。原来在他们议论的旁边,就有一个鸟语比赛处。

    那些喜欢养鸟的老人,总是找那浓密的树林,将他们的鸟笼架在树枝上。鸟儿欢快地叫着,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它们好像在比,看谁叫得更动听些,生怕输了似的。

    它们成了这里的主人,而那林间自由的鸟儿,开始还应和它们几声,到了后来,却被它们群起而攻的阵势所吓倒,都悄悄地飞到别的地方去了。

    袁宝珠被这情景迷住了,但分别的时刻却到了。毛芋头和卫杏子就将袁宝珠送到渡口边,恰好赶上渡船开头,于是毛芋头和卫杏子就看着袁宝珠慢慢地离去……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章分解。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