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太子金令
范正清眯起眼睛开始重新打量面前的女孩。
十七八岁的年龄,稚嫩的脸庞,却能说出惊世骇俗的言论。
言论与她的外表实在不相符。
“这话是你自己想出来的?”
苏小绾摇了摇头。
“这不是我说的。是一位学问大家说的,我不过是把它传递给大人而已。”
“哪位大家?史册可有留名?名讳何?”范正清追问道。
苏小绾继续摇头:“庆国的史册并没有他的名字。”
“哦~”范正清长吁一口气:“既青史无名那也算不得学问大家。”
这话苏小绾不同意了,淡笑着反驳:
“世间名士何其多,难道个个都要在史书上留下名字才能算作学问大家吗?”
范正清一噎,没想到他也会被问住,想了想也是。
世间有多少隐于山间的名士。
那些名士虽然没在史书上留下名字,但学问确是惊世骇俗的。
“是范某见识短浅了。”
范正清诚恳地认识自己的错误,态度非常谦虚。
见气氛不错,苏小绾又把话题绕回了初始:“大人现在还认为诉状上之事需查证核实吗?”
范正清一愣,才反应过来,恍然大悟,继而给出她准确的答复:“不用了,带原告来见本官吧。”
苏小绾欣然一笑,谢过范正清离开范宅。
经奇治想拦,却被阻止,不解地上前询问:“大人,就这么轻易放她走了?那人岂不是更抓不到?”
范正清已经无心再纠结狄宸的事,摆了摆手,一边叹气一边向屋内走,还喃喃自语:“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我做官失败啊……”
经奇治不理解这句话,眼神里都是疑惑。
胡师爷走过来向他解释:“千户是疑惑大人为何轻易放人?”
经奇治双手抱拳在前:“经某愚钝,还请师爷赐教。”
胡师爷轻笑道:“大人是感叹。感叹自己为官多年,学问见解竟还不如一个十七岁的丫头,有些不高兴罢了,过些时日就好。千户莫要多想。”
说完,也笑着回正堂。
只留下经奇治站在原地,仍旧闷闷不解。
房檐下的少年咀嚼着这句话:“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坚毅的眼神里出现一抹从未有过的光亮。
这句话后来也成为他后来做官,一生的准则。
苏小绾能成功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她只是通过人与国的关系,将民贵君轻的思想传递给范正清。
饶了那么多,也只是想让他明白‘民事无小事’。
当然她能成功也与范正清本身的正直分不开,若范正清是个昏官,就是讲再多的道理也无用。
正是因为他一生为公,正直为民,所以想通之后才会立刻答应苏小绾。也是这件事让他对苏小绾有了改观,有了不同的看法。
否则,以范正清的手段即使接受苏小绾的思想,也会把她扣下,引狄宸出现。
另外,他放苏小绾离开还有一个原因。
上次狄宸及时报信,让他将儿子救出。他对狄宸有感恩的心在。
……
范正清走入正堂,跟进去的胡师爷追问:
“大人,真的决定要管此事?虽然那姑娘说的话有道理,但此事办起来不易,请大人慎重考虑。”
范正清回到书案后坐下,提笔随意写了两个字。
“师爷的忧虑我也想到了,但此事事大,若置之不理,我实在不能安心。我等为官,不为民,有何颜面忝居高位。”
最后一句让胡师爷汗颜。
作为下属他的职责是为上司出谋划策,保障上司的利益。从没考虑过为民如何。
刚刚进屋的范子韧十分同意父亲思想。
当官不为民做主,那还做官何用。
胡师爷又道:“但是……大人,如今朝堂上宁王与太子争权。朝朝局不稳,大人在此时管理此案,怕回动摇根基。且怀柔又为郡主,我们的权限……”
胡师爷话没说完,守门的家丁突然来报:“报——,大人有人要见您。”
谈话突然被打断,胡师爷有些不悦,瞪了守门的家丁一眼:“你没看到我与大人正在谈论要事,无论是谁都不见。”
守门的家丁挨过师爷的骂,有些惧怕这个师爷,但外面来人的身份不简单,他不敢耽误,咽了口唾沫,吞吞吐吐道:“这个人大人必须见。”
胡师爷怒了,这个家丁怎么这么不懂事。
刚要发怒,守门的家丁道:“他说他是太子亲信。”
刷!
范正清从椅子上起身,立即出门迎接。
太子亲信不能慢待。
还没走出去,太子亲信已经到了正堂门口。
一名年轻俊秀的公子手持太子金令,从门外走进来。范正清立刻俯首跪拜,见金令如见太子。
年轻公子及时将范正清扶起。
“范大人,我此行奉的乃是密令。大人不必多礼,请起。”
范正清起身,但仍旧弓着腰。
“不知道太子突然到此,是有何事?”
年轻公子道:“太子闻此地有特大冤案,并牵涉皇家之人。特派我将此太子金令交于范大人,让范大人公正审案,不必顾虑。”
范正清听完一震,不知道太子是怎么知道这件事。还能及时的送来令牌。
与身后的胡师爷对视一眼,两人接下令牌。
年轻公子将手里的令牌交给范正清后道:“范大人,这次审案您就不用再顾虑了。出了什么事,都有太子为您撑腰。”
“请替我谢过太子殿下。”
这沉甸甸的金色令牌对他来说简直就是及时雨。
“大人不用客气,我还有事不能耽误,就先告辞。”
说完,年轻公子一刻也不耽误,走出正堂。一个纵身跳上墙消失。
追出来的范正清和胡师爷看到被吓了一跳,没想到这普通的年轻公子,竟然有这么好的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