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大明万里河山 > 第158章 水司郎中之子

第158章 水司郎中之子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不得不说,郑王这个判断和抉择,是他此生最为明智的一次。

    他不仅最后一次拯救了自己,也拯救了那即将削除的王爵富贵。

    景泰八年,郑王赴京庆贺天子寿诞后,以身体抱恙为由,上奏天子留在京都养老,景帝应允。

    景泰十八年,郑王在京逝世,享年六十二岁。

    他是景泰朝少数几位得以善终的大明藩王。

    晚年的他,回忆起在京师的那几年,心中仍是嘘唏不已。

    那几年啊。

    几乎年年都有圈禁在京的大明藩王,被革去爵位、除去封国。

    那个英明神武的景泰大帝,向万民施以仁政的同时。

    对待大明藩王却是严苛至极,稍有作奸犯科之王,定会被他处于极刑……

    他视太高祖皇帝祖制成法如同摆设。

    但他,景泰大帝,亦是大明王朝最为璀璨的帝王,文治武功均超越历代先帝。

    是他亲手开创了大航海时代,将大明上国之名威加四海、震古烁今。

    是他,促成明代之巅,迎来真正意义上的【万国来朝!】

    是他,亲手终结纵横北部高原数百年的鞑靼汗国。

    他的名字被载入史册,成为大明历史上,最为闪耀的帝王,流芳千古。

    ————

    出得南宫,朱祁钰仰望苍穹渐蓝色天幕后,他微微思虑片刻。

    是否趁着天色还未黯淡之际,去八大胡同的正通钱庄微服私访一番呢。

    毕竟这钱庄关系到京都所有商贾的福祉,亦是发展海上贸易的重要一环,大意不得。

    “李义何在?”

    天音落下,身后人群里,当即站出一位英姿挺拔的带刀侍卫。

    “陛下,臣在”

    目睹着英姿飒爽的李义,朱祁钰微微点头。

    自从将袁彬派去广州以后。

    虎贲卫统领白泽又不在身边,他索性唤来锦衣卫千户李义,充当起自己的贴身侍卫。

    这皇帝身边,没个机灵的人,还真是不太方便啊。

    “随朕微服私访吧”

    “遵命,臣这就去筹备”

    朱祁钰叫住李义,淡淡道:

    “普通马车就成,另外再找几件普通衣裳”

    “臣领旨”

    ——

    戌时初,又称黄昏(后世晚七点钟左右)

    在朱祁钰眼中普通的马车,在民间仍处处彰显奢华尊贵。

    当这辆拉着朱祁钰的马车,行使至拥挤不堪的八大胡同时,天色已黯。

    他不得不从马车上钻了下来,来到充满烟火气息的大道上。

    在李义以及四名素衣侍卫拱卫下,向着闹市深处行去。

    朱祁钰还是第一次亲临北京城的夜市。

    整个街道上人声鼎沸,西侧护城河边张灯结彩,河中类似于海鳅、江鳊的小艘不断划过。

    那明亮的花灯亦如白昼般绚丽多彩。

    整个八大胡同极其繁荣,这就是明朝的夜市,繁华如昼,尽显上朝风范。

    在拥挤不堪的街市上,朱祁钰还发现了许多服饰各异的外国人。

    “陛…………老爷,这些都是西域使节,因为陛下圣诞临近,提前进入到北京城朝贺”

    “哦,此次入京朝贺的使节居然有这么多?”

    朱祁钰有点不可置信,景泰年间的大明国威相比较永乐时期,已经大幅度下降了。

    而今还能见到如此之多的外域使节,他是颇感震惊的。

    由此可见,永乐时期的大明是何等的鼎盛。

    在侍卫带领下,他一边眼花缭乱地观赏着周围美景,一边向着正通钱庄行去。

    不多时,东南拐角处,一座辉煌的四层建筑赫然映入眼帘。

    【正通钱庄】

    望着门匾上映刻着这几个琉璃字体,在大红灯笼的映照下,流动着炫丽多彩的光芒。

    光是这琉璃材质所定制的门头,在整个八大胡同都是独树一帜的存在。

    尤其是在夜晚里,在这灯火璀璨的闹市中,远远就能吸引无数路人的目光聚集。

    这个秦胖子,还真有一手,真没浪费公家的琉璃啊。

    一行人,随之进入钱庄敞开的大门,来到这富丽堂皇的一楼。

    刚刚进来,入目处:

    精美的大理石地板,在头顶无数盏明灯烛火的映衬下,给人一种进入到皇宫的错觉。

    宽敞的大堂,西北两角落摆满两排长条木凳,似乎专供百姓憩息之用。

    大堂东侧,成年男子般高的柜台,用竖木圆条隔置了数十个窗口出来。

    每一道窗口下面,都有一位中年或年老的账房先生。

    他们探出一个个脑袋来,通过拱圆形的窗口问询着排队的老百姓们。

    这一幕,他们似乎正在为老百姓办理存储业务。

    一位身着补丁粗衣,年过五十的妇人伸手接过账房先生递回来的灰色纸张。

    黝黑皱褶的脸庞上,瞬间洋溢起一股难掩的兴奋。

    她小心翼翼地将纸张收入怀中后,这才对着面前的账房先生开口道:

    “李先生,这三两银子存满一年,真能凭得一百五十文吗??”

    账房先生则是笑呵呵地望着妇人。

    “王姐,这钱庄乃是秦大掌柜新开的,同西山采煤厂一样,都是属于秦老爷家的产业。如此,还有何信不过的!”

    “是造出那极为划算碳料的秦老爷吗!我可是去过他家煤厂做过工的,如此便放心了!!”

    这一幕,在大堂数十个柜台中同时上演着,朱祁钰同李义等人伫立在门口,默默地注视着这一景象。

    此时虽已至戌时中,但从身后大门进入的百姓,仍络绎不绝。

    京都繁华地段的商铺,一般都歇店较晚。

    “我说你们几个,怎么回事呢?

    干杵在大门口作甚呢,还让不让人进了?”

    随着一声巨大的呵斥声,从身后传来。

    朱祁钰明显感觉得到,又有一大群人来到钱庄门口。

    他制止住正欲发飙的李义,示意其余几位侍卫让出道儿来。

    “算尔等识相”

    话罢,一位年轻的锦袍男子趾高气扬地踏入大堂。

    紧接着,他身后跟随着五六位身强力壮的随从,以及一位尖嘴猴腮的青年。

    这一伙人刚刚进入大堂,便转身朝着通往二楼的阶梯走去,似乎生怕与大堂普通老百姓过多接触一般。

    见到这一伙气势不凡的京城痞子。

    大堂中的数十位老百姓,大多缩了缩脖子,没有招惹其的打算。

    “少爷,老爷吩咐过,出门在外要恁低调些,尤其是这段日子,圣上寿诞之际……”

    楼梯间,尖嘴猴腮的青年低声向着男子嘱咐道。

    锦袍男子满不在乎地开口:

    “怕甚?本少爷乃工部都水司郎中之子,无非就是呵退几个不开眼的拦路贼罢了。

    难道还能惹来祸端不成??”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