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襄王朱瞻墡
景泰八年,四月初七,傍晚。
整个威严肃穆的紫禁城,笼罩在一片令人窒息的压抑氛围中。
恢弘的东华门,缓缓行来一骑。
染血的骑兵身着破碎不堪的铠甲,他是唯一一位手持破败长戟进入紫禁城的军士。
甚至,还骑乘着那早已精疲力竭的战马,一起进入到大明权力中枢【紫禁城】中。
是帝王的恩典,还是愚昧的以下犯上??
首位敢骑乘着战马,并手执兵刃进入到紫禁城的边陲将士。
他名吴昊,今年二十五岁。
那张年轻得可怕的脸庞上,一股与其年龄极其不符的沧桑感扑面而来。
奉天殿前的高大平台上,伫立着三十几位身着黄袍的人影。
灿黄的黄袍之上,大多绣的都是四爪金龙,那是大明亲王特有的标志。
朱祁钰站在最前面,金黄色的龙袍在一众藩王中显得鹤立鸡群。
清冽的眸光,一直紧紧盯着那残破的骑兵缓缓朝着奉天殿而来。
骑兵的身后,十几位身心俱疲的兵士,拱卫着一辆千疮百孔的马车,缓缓驶来。
那破败的车辋,仿佛在无声地向人们诉说着,昔日那场战役的惨烈。
“庆王,他回来了!”
朱祁钰眼眸一酸,似是低语呢喃,又似是说给身后一众藩王听的。
在场的赵王、岷王、襄王等十几位大明嫡系亲王,在这一刻,都罕见的集体沉默下来。
众人默默地目视着那辆破损的马车,拖着一具锡石所铸的银白棺椁,来到奉天殿前。
“打开棺椁,迎接十六祖回家!”
随着天子圣音缓缓降下,那拱卫着棺椁的数十位兵士,艰难地推开棺椁,露出一具中年男子的尸体。
这一幕,极大地震惊住在场的所有藩王们。
震惊、悲愤、惊恐、暴怒的情绪,同时浮现在他们面上。
他们眼睁睁地看着一位皇族亲王死在眼前,那种巨大冲击力,将他们中一部分人的心理防线彻底摧毁。
年轻的赵王忍不住,开始小声抽泣起来。
连一向铁石心肠的岷王,望向棺椁中的眼神中,也浮现出道道悲悸之色。
眼前的可是他的十六堂哥,居然就这样被南下的鞑子杀害在宁夏卫。
大明亲王战死在边关,消息很早之前就传到京都了,意义重大。
虽然在此之前,也有土木堡之变。
甚至瓦剌也先还曾俘虏过大明上任皇帝朱祁镇,但对朱祁镇无不是客客气气,从未有过不敬或者虐待。
大明同鞑靼瓦剌数十年的争斗中,也从未出现过大明亲王战死的先例。
此先例一开,大明同鞑靼的争端,将避无可避的升级到新的层面。
大明不灭鞑靼,北境将永无宁日!
这是所有藩王心中都坚定的一个事实。
朱祁钰凝视着棺椁中那道惨白的面庞,眸中神光闪烁不定。
“将十六祖暂时停放进仁智殿,待朕四月十二寿诞之际,先为十六祖父举行葬礼后,再进行简朴的庆贺仪式便可作罢”
时年五十一岁的襄王朱瞻墡大惊道:
“陛下!!!怎可因此坏了礼数??”
此语一出,十几位藩王顿时朝着朱祁钰望来。
当今圣上寿诞之际,却要先行举办亲王的葬礼,这……实在有点僭越礼仪啊。
倒不是说当今陛下,而是已经去世的庆王影响到了圣上的诞辰。
清冽的眸光毫无感情地扫视起诸王,淡淡道:
“朕的寿诞,最想见到的人便是诸位皇叔祖父、堂兄弟,既然各位祖辈已到,那这寿辰便仅剩一个形式而已,何须鸠工庀材。
理应先恭送为大明保家卫国的十六祖父,先行入土为安!”
此话一出,诸王未敢反驳。
岷王望向天子,眼眸深处闪过一丝异样神情。
诸王见到朱祁钰没有丝毫妥协之意,只得默默点头。
“陛下大义”
目送着这十余位庆王府的兵士,将棺椁缓缓引进仁智殿。
朱祁钰与藩王们简单地商议一番关于庆王的葬礼细节后,便遣诸王返回皇城歇息。
正当朱祁钰正欲前往御书房批阅奏章时,襄王朱瞻墡却是折而复返。
“五叔父,可还有要事?”
“陛下,臣属实有要事相商!”
“那去御书房吧!”
深夜,亥时初。
朱祁钰同襄王畅聊大半宿的家常,仍意犹未尽。
此刻的他终于明白,这襄宪王在历史上,为何会受到群臣的热情拥戴了。
当年土木堡之变后,群臣又为何会在第一时间里,选择襄王继位大统!(后被襄王婉拒)
这个襄宪王,如果不是天生大智若愚之辈,那便是那极其擅长掩饰内心想法之人。
因为他总能让你感到莫名暖意,也能让人一眼便感受他的赤诚之意。
但不管你是何种人,进入紫禁城后,是龙得给我盘住,是虎得趴着。
“陛下,私下称呼您为小侄儿,恐为不妥”
“五叔父,这有何不妥!你本就是朕的亲叔父,私下里不必拘礼”
沉默片刻,襄王还是柔和地说道:
“钰儿,叔父知道这段时间难为你了。
叔父此番入京,筹集了数百万两白银!您可命兴总管前去交割”
闻言,朱祁钰大惊失色,惊道:
“叔父,您老何须如此,上百万两白银,那几乎是您老所有的身家了吧!!!
万万使不得!!!”
一边客套上的拉扯,一边回忆起这位襄宪王的史料资料。
襄王虽然在宣德四年就藩与长沙府,但那并不是他真正的属国。
朱祁钰知道,襄王前往长沙就藩,暗地里仍是以监视太祖嫡系亲藩为主要目的的。
随着朱祁钰的父皇朱瞻基削藩成功,朱祁钰的这九位叔父,自然而然的陆续迁回正常封地国。
所以这位襄王,在正统元年才得以迁回襄阳。
而这位和善的五叔父,此刻似乎一眼便勘破自己的小心思,如今主动上缴起这白花花的银子。
总让他心里感到一股怪异的感觉,这种感觉说不清,也道不明。
虽然不止襄王,一众藩王都知晓如今的朝廷财政危机,因为在信中,自己已经委婉表达了京都近况。
但没几个藩王,会如此乖乖地交出所有身家的,襄王除外。
想必襄王也肯定猜晓,当今陛下利用诞辰之际召集众藩王入京的真正目的。
定是为了解决朝廷的财政危机!
毕竟这些大明藩王,在属地国吃得那是一个个脑满肠肥的。
但是这么配合自己的藩王,还是自己的亲叔父!
让朱祁钰心底突然升起一股深深的愧疚感!!!
且襄王此刻还主动帮其分析朝堂局势,加上主动上缴的百万两银子。
让朱祁钰的这番愧疚感愈发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