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大明万里河山 > 第114章 满门抄斩 一个不留

第114章 满门抄斩 一个不留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钰儿,这凌迟处死会不会太过残忍了”

    吴太后注视着被士兵拖出去的曹吉祥,脸颊上却是闪过一丝于心不忍。

    “母后,没事的,就这一个宦官是此种刑法,后面的应该都不是”

    “哦”吴太后心里还是有点不舒服,但是碍于今日三司会审的重要性,她还是在坚持。

    朱祁钰目视着大殿,目视着那些眸光涣散的囚徒。

    心里暗暗想到:

    后面的逆党虽然不是凌迟处死,但也是斩头之刑,只是死之前少遭点罪罢了。

    当他们迈出那一步的时候,就应该知道,会有这个结局。

    古代大部分君王的权威,往往都是通过无数人的鲜血来捍卫的。

    朱祁钰继续面无表情地凝视着大殿上,目睹着叛贼陈汝言等人被押解上殿。

    这些叛党在听闻自己被即将被执行斩头之刑后,都会吓得双腿发软,更有甚者会立即嚎啕大哭起来。

    一旁的金吾卫见此,则会拿起一团污布,将其塞入嘴中,以免此声惊扰到龙椅之上的天家。

    威严肃穆的金銮大殿,很快就被这群叛贼的凄厉哭喊声所渲染。

    吴太后终于忍不住,她已经接连吐了好几回了。

    朱祁钰无奈之下,只得命令宦小将其送回寝宫休息。

    他则继续留在金銮大殿上,督促三司继续审理叛党们。

    随着陈汝言满门抄斩的结局宣判后,朱祁钰同样未曾赦免他族中小孩、老人。

    这是今日三司会审的第二家满门抄斩的家族,在朝野上引起不小的轰动。

    但是,最后还是无一人出列为之求情。

    这些人要统统斩尽杀绝才行,况且高平已经将这些逆党的族人压榨干净,留着基本没用,所幸统统杀光,以儆效尤。

    夺门之变当日造反的还有部分锦衣卫、内官、以及鞑子的家眷等。

    这些人,无一例外,在被高平敲诈完所有家产后,均是被三司当庭宣判满门抄斩,无一人幸免。

    随着一位位逆党被宣判满门抄斩的结局后,连审理此次案件的三司官员们都不禁一阵心寒。

    如此之多的满门抄斩判决,没有一家迎来陛下的单独赦免。

    可见陛下对待此次逆党的心,到底有多寒。

    包括于谦在内的三公九卿们,望向龙椅上的眼神越发暗沉。

    半日的宣判,已有二十几家被宣布满门抄斩。

    光是这已经被宣判结局的逆党,所牵连的直接人数就已经突破了三千。

    三千人中,有多少是老人小孩家眷啊!!!!

    陛下这是疯了吗???

    那可是活生生的生命啊,大人犯罪,可小孩子是无辜的啊。

    不少朝野大臣心里哀叹的同时,亦是不敢直接出面求情。

    而今三司会审,如此庄严肃穆的场合上出来求情,面对的就不是帝王一人了。

    要面对的,而是整个明廷!!!

    这也是至今未有一人开口求情的原因。

    而于谦,内心虽然痛心疾首,但陛下暗地里答应他放过王骥、杨善、张辅一脉后,他也就默许当今陛下对待其他逆党的处决。

    此刻更是不好替之求情。

    自古以来,谋逆在王朝中都是属于不可饶恕的重罪,没有一位君主会大度到放过任何一位逆贼。

    如果有,那只能是利益上的权衡与妥协,一旦失去了原有作用及价值,那你在帝王眼里,就已经是一具死尸了。

    若非太上皇是先帝嫡长子,根本不可能在这场政变中幸存。

    而天潢贵胄的这层保命符,仅仅只能在最后一次庇佑他们。

    下一次犯错,将会直达死亡的终点站。

    “经过在叛贼张輗、张軏,在夺门事变中起到的至要作用,现在对张家做出满门抄斩的判决……”

    此判决一出,顿时在朝野中引起轩然大波。

    勋贵集团中,齐齐出列,为这俩兄弟求情。

    文官中,也有少数几位大臣出面。

    于谦、胡濙等三公九卿也出列:

    “希望陛下看在英国公张辅为大明立下赫赫功勋的份上,饶恕其族中子弟……”

    没人能直接恳请陛下饶过张家所有人。

    这不是寻常罪责,而是谋逆、造反!谁敢去触怒陛下的霉头??

    最终,朱祁钰选择将张辅一脉留下几位在朝继续任职外,其余人等尽数发配编关。

    但作为暗中交换的代价,则是张輗、张軏两脉的主要成员依然维持斩立决的结果,族中小孩和老人则是被陛下单独宽恕,只是随同张辅一脉发配编关。

    张家大部分的人都保住了一命。

    满朝文武对此结果点点头,不敢再有过多苛求。

    无数人在心底感叹:

    遥想张家那璀璨光辉的过往,却是断送在野心勃勃的张輗两兄弟手中。

    到了最后,居然还要靠着已经逝去的英国公张辅,才能得以保存家族中最后一支血脉。

    令人惋惜令人怜啊。

    不知地下的张辅得知此事时,心中又会生出何等想法呢?

    文官集团中,除了少数几位巨头对张家默默哀悼外,其余文官内心依然没有太大波澜,相反还有丝丝窃喜。

    张辅一脉,因为张辅巨盛战功而得以保存外,张家在京都的势力彻底被连根拔除。

    这对功勋集团们来说,又是一道断臂式的重大损失,他们在以后的朝堂争斗中,将更加受制于文官,在明廷政治上,更加没有发言权!

    而反观文官集团在剪除张家势力后,勋贵集团中除北援而去的范广外,几乎再难找出能与文官正面抗衡的武将了。

    且范广北援编关,远离朝堂政治,对文官可谓是双重好消息。

    此刻的明廷上,文官集团再次以势不可挡的态势坐大起来。

    在司礼监为代表的宦官集团,在皇帝面前失宠后,退出政治中枢,现在的文官集团可谓是如日中天。

    虽然在上一次增收北平商税的斗争中,文官集团向高度集权后的皇权势弱过,但并不代着文官集团势力就被削弱了。

    毕竟当今天子还要依靠文官治理天下,他的许多政令仍是完全依赖百官的下放与执行。

    所有的文官集团们都知道,天子投鼠忌器之下,目前是不会再对文官集团,进行大刀阔斧的整改的。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