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大明万里河山 > 第71章 煌煌天威

第71章 煌煌天威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随着金吾卫的连续击打,短铺上,那些文弱的大臣已经奄奄一息。

    并非传统的狼牙棒,而是粟木制成的木板

    大多数人仅剩最后几口气,强睁着那涣散无光的眼瞳,望向龙椅的方向,凝视着那道冰冷且绝情的人影。

    “陛下……”

    这一刻,那道清冽的身影在他们心中,是如此的陌生……

    满朝文武再也站不住了,以六部尚书为首的巨头们齐齐出列,遥望龙椅的方向,拱手道:

    “恳请陛下开恩”

    内阁以王直为首的一众阁臣紧跟出列,替殿中那些被施以廷杖的官吏们求情。

    已经有人被当庭杖毙了,若是再任由陛下继续下去,这三十几位官员只怕连一半都存活不下来。

    终于,冷冽的天光巡视在众位大臣身上,见到于谦脸上那铁青的表情后,再巡视到王直的身上,停留片刻后。

    朱祁钰这才淡淡地说道:

    “朕增收商税,乃是国策。利国利民,岂容尔等徇私舞弊”

    满朝文武齐齐点点头默许。

    归根结底!

    此事还是围绕着商税,而展开的皇权与文权之间的博弈。

    皇权和文权的初次碰撞,表面上看去,是皇权大获全胜。

    实际上,朱祁钰深深明白,经此一役后,他这个皇帝会被多数文官称作‘独夫’。

    在日后的朝堂政议上,多数的文官肯定会更加的谨小慎微,不会贸然进谏,哪怕是对朝廷有用的提议,也可能会被抹杀在对皇权的恐惧中。

    也许以后还会影响到自己的声誉,不过这些都无关紧要的。

    朱祁钰最担心的就是自己百年之后,朝臣对于新帝的影响力。

    并不是每一个皇帝身边,都有于谦这种直臣、能臣的。

    虽然深知此事的影响力,但是,他必须这么做!

    若不能籍此在朝堂上重新树立起自己的威望,那别说改革商税了,自己那还未颁布的新政,将尽数胎死腹中。

    路通司、火械司、鹰坊司、审计司、税务司……

    北直隶的商税改革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有那极其富饶的南直隶商税,将为大明源源不断地提供钱银,支撑自己的多种变革。

    六部九司,将会是推动大明王朝进步的最重要的十五个职能部门,推动着这台迟暮的庞大王朝,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

    将大臣杖毙在金銮殿上?

    改革的道路上,鲜血常伴,哪有不死人的。

    这些过惯安逸生活的士大夫们,还天真的认为,皇权会如以往那般偏袒他们。

    以至于发展到如今景泰朝,景帝颁布的每一道政令,只要是对文官不利的,他们都会下意识地提出反对。

    朱祁钰就是要借着今天这一幕,重新树立起至高无上的皇权。

    “陛下,不可再继续了啊”

    于谦傲立于殿前,瞧见殿中那奄奄一息的贪官们,他面色刚毅。

    断不能让陛下再如此下去了!

    他们虽然犯有不可饶恕的贪腐,但应当交由三司公审定夺,而不是这般被活活打死在殿上。

    虽然他于谦也极其憎恶贪官污吏。

    身旁的满朝文武齐齐站出,立于于谦之后,他们全都望向龙椅上的那道身影,期盼着他能停止这恐怖的刑法。

    “陛下,已有三位大臣没息了!是否还要继续”千户李义拱手向着天子回禀道。

    朱祁钰目视着群臣,沉凝半晌,这才淡淡地宣布道:

    “今日廷杖到此为止,锦衣卫将未施完杖责的官员记录在册,来日补齐”

    听闻天子此言。

    躺在短铺上的二十几位官吏,苍白的脸颊上,终于挤出一丝欣喜。

    再这么打下去,只怕没几人能活下来。

    他们抬起虚弱的头颅,仰视着高堂之上的那道清冽身影,有气无力地说道:

    “叩谢陛下天恩……”

    话罢,已有十几位官吏瞬间昏死过去……

    左右大殿上,满朝文武、三公九卿朝着龙椅上那道身影恭声道:

    “陛下圣明”

    “退朝”

    “众卿尽皆散去吧……”

    随着百官的陆续离去,空旷的金銮殿上。除了两侧威武的金吾卫外,大殿中,还孤零零地矗立着几个身影。

    朱祁钰淡淡俯视着这几名还未离去的身影。

    其中有刑部尚书石璞、大理寺卿薛瑄、都察院左御史张纲。

    除了三人,当然还有内阁首辅于谦。

    凝视着还未离去的四人,朱祁钰微微讶然,淡淡的天音轻飘飘地落下。

    “几位爱卿可还有要事相商乎”

    “臣等有要事奏禀……”

    半个时辰后,温暖如春的御书房内。

    朱祁钰位于鎏金木椅上,他正端起一杯早已切好的浓茶,轻呡一口,这才缓缓看向两侧,同样坐于低案后的四人。

    在四人身前,各自摆放着一张香案,是朱祁钰专门令人搬来的。

    香案上,有四杯同样冒着热气的浓茶,徐徐升起,如乡间农户生起的炊烟般,升起又飘散。

    大理寺卿薛瑄:“陛下,这太上皇谋逆一事,我等该如何审理?”

    左御史张纲:“陛下,这前太子朱见深又当如何安置?是发配回凤阳,还是同太上皇一起治罪?若是治罪,该以何罪论之?”

    刑部尚书石璞:

    “陛下,老臣从未审理过此案啊……”

    若是审理起石亨等造反的武将还好说,一切可按照大律法,走正常程序。

    但是这其中涉及到了大明的上任天子,关系重大,连三司这种全国最高的司法机构,都感到一阵头大。

    朱祁钰默默放下茶杯,没有理会三法司一把手的连番追问,他将目光轻轻地瞥向左侧的于谦。

    此刻的于廷益脸上没有丁点波澜,他凝神望向身旁的三位巨头,苦笑着摇摇头,道:

    “对于此事,谦也是首次,并无经验”

    话罢,于谦看向朱祁钰,这才轻轻说道:

    “至于如何处置太上皇一事,仍看陛下您的意思?”

    好家伙,又把话题给我推回来了。

    朱祁钰淡淡地看向几人,沉凝半晌,这才略微犹豫地开口道:

    “说句实话,朕也没决定好如何处置哥哥和母后”

    石璞见状,深思片刻,缓缓试探性说道:

    “既然陛下还没决定好,不如暂且将太上皇等人发配回凤阳祖地,看守皇陵”

    于谦、张纲、薛瑄闻言,均是没有出声。

    朱祁钰摇摇头:

    “石爱卿此提议尤为不妥,若是将哥哥放得远了,朕心里定会寝食难安……”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