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大明万里河山 > 第53章 火器之神的儿子

第53章 火器之神的儿子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一阵苦口婆心的劝解后。

    待得三人完全同意征收商税之后,朱祁钰这才心满意足地点点头。

    作为一个皇帝,新的政令需要靠对大臣连哄带骗。

    他这个皇帝当得也是没谁了。

    也不是不能以强硬的姿势,宣布新政的实施,但若是不能将几位心腹大臣讲得心服口服。

    自己的新政恐怕还未出得了府台,就会夭折。

    正所谓以德服人,皇帝尤其要如此。

    朕就是要同尔等讲道理。

    朱祁钰随即看向工部尚书江渊,道:

    “江爱卿,看了其中朕令人为工部撰写的计划书了吗”

    江渊点点回道:

    “陛下,这第一步便是在全国大范围征集匠人,且将征集而来匠人率先输送至北平京师尚可理解。

    但是又将其中一半匠人输送至应天,这点!微臣就有些迷糊了啊”

    此问一出,引来于谦和肖铉两人的侧目。

    两人都想知道陛下这葫芦瓜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

    但是朱祁钰接下来的话语,再次将三人惊得瞠目结舌。

    “朕要在应天造船!”

    此话刚刚落地,于谦、肖铉、江渊几乎同时目瞪口呆地看向他。

    “陛下……你说要……要造船???”

    “老臣没听错吧!”

    肖铉还以为自己听岔了。

    待余光看到于谦和江渊两人面上,那极度震惊的表情后,他才确信自己并没有听错。

    朱祁钰似乎早就料到了几人会是此番表情。

    他挥了挥手,打断了肖铉的发言,朝着江渊淡淡说道:

    “江爱卿,将计划书翻到第十七页”

    江渊领命,粗茧密布的手掌,迅速地翻阅起这厚厚秘疏来。

    过了片刻,江渊端详着书籍上的图案,面色越发凝重起来,他的嘴角不禁呢喃出声:

    “水泥搅拌器?”

    书籍上,是一个椭圆形,类似于铁罐子一般的物体。

    为何叫这独特的名字?

    是陛下给取的名字吗?

    于谦和肖铉两人,皆是满脸诧异地看向江渊,不明白其在讲什么。

    如此新颖的词汇,如此怪异的图样。

    简直是闻所未闻啊,到底是作何用途的?

    朱祁钰闻言,眉宇微皱!

    什么水泥搅拌器!

    这十七页不是各种型号的火铳预览图吗,怎么变成水泥搅拌器了?

    工部的革新计划里,有两步都是需要同时进行的。

    第一步:是在北京改革火器军械,抵抗蒙古外敌。

    第二步:在南京督造远洋船队,远洋南美洲寻找土豆等。

    这两个计划几乎要同时进行才可。

    没有多余的解释,朱祁钰径直拿过了江渊手中的书籍,自顾自地翻阅起来。

    半晌,正在翻阅秘疏的朱祁钰,渐渐笑出声来。

    这就对了嘛,原来是第七页!倒是自己给记错了。

    三位朝廷巨头,目视着朱祁钰脸上那和煦笑容,心里却是嘀咕不已,但并未立即追问。

    陛下先前要造船的那番惊天言论,仍深深地凿刻在几人脑海里,震荡不休。

    “为什么将一半匠人输送至应天,朕刚刚讲的没有错!

    朕就是要在应天造船、造出一支适合远洋的船队,穿越东海,向东南而去……到达南美洲……带回那神奇的土豆”

    南美洲,土豆!

    这可是能解决上亿人口温饱的神奇农作物啊,必须第一时间搞回来。

    想到这里,朱祁钰心中激荡不已。

    南京造船,不止可以去南美洲带‘极其重要’的土豆等粮种回来,还能重开郑和下西洋的伟大征程,从而为后续的海上贸易打下基础。

    于谦几人在听到朱祁钰说出要穿越南海,向东而去的辽阔言论后,三人突然陷入到短暂的沉默中。

    三人一致认为,当今皇上精神,好似出了一点点问题。

    于谦刚刚入仕时,正值郑和下西洋的伟大国策,但是他从没听闻郑和曾到达过陛下口中的南美洲啊!!

    郑和的航海路线似乎从未往东去过吧。

    而陛下口中的土豆为何物?督造远洋船队,跨洋而行,似乎就是为了此物。

    到底是何物,方能引起陛下如此重视????

    他只依稀记得,郑和七下西洋到达最远的国家有:

    天方(今沙特麦加)、木骨都束、竹步、卡喇哇(以上均为今索马里)、麻林(今肯尼亚)、孙刺(均为莫桑比克一带)。

    南美洲!这个名字简直闻所未闻,听名字不应该是在南海吗?为何要向东而去?

    肖铉则是摇摇头,心里暗道:皇上疯了。

    而今国库枯竭,陛下为了筹集军饷,而不惜得罪京都百官们,也要强征商税。

    现在哪还有多余的钱银去给百官提俸?更别说还要在南京督造船队,去跨海远洋。

    造船,简直是天方夜谭。

    当年郑和七下西洋,耗尽了大明几十年的国库。

    难道皇上仍要效仿成祖,继续扩展海外邦交?

    下西洋的国策在肖铉看来,永远都是一个无底洞,还是那种只进不出的无底洞。

    若是陛下一意孤行,只会再次衰败大明国运。

    除非陛下真的疯了,如若不然,何以想到重开郑和下西洋的国策呢?

    难道陛下是因为筹集不到北援军饷,而焦虑成疾??这才导致脑袋出了许些问题??

    如此看来,倒是自己这个户部尚书,没有做到尽善至美了,唉!愧对陛下天恩。

    三人中,唯独江渊老神在在的。

    作为工部尚书,皇上怎么吩咐,他怎么干就完事了。

    工部全国大范围内召集匠人,没问题!

    所需费用全报给户部就可以了。

    啥,没钱召不到怎么办?

    这我可不管。

    国库空虚,招不到匠人也不怪自己,上面还有户部尚书和陛下顶着呢。

    就在三人在心底酝酿不同想法时,朱祁钰朝着江渊吩咐道:

    “另一部分匠人则征调回北京,成立单独的火械司(火铳研发机构),尽快打造出先进的火铳装备。

    火械司的筹备就要劳苦一番江爱卿了,尔定要集工部全力协助“胡叔林”成立火械司”

    “火械司?工部右侍郎胡叔林?”江渊听闻朱祁钰提及到这名工部官员时,双眼不禁眯成一条缝了。

    朱祁钰知道,这胡叔林可是工部最重要的一个宝贝了。

    其父胡元澄可是大明鼎鼎有名的火器之神啊。

    胡元澄本是安南国(越南)皇族。

    在永乐年间,明成祖派明军在与越军交战时,发现对方的火器特别厉害,己方因此而损失了大量的士兵。

    明成祖敏锐地意识到这种火器的军事价值,经过仔细调查,发现越军装备的火器大都由王子胡元澄所研发。

    这位越南王子对皇位不感兴趣,整天却喜琢磨热火器。

    正因如此,朱棣才赦免了战败被俘后的胡元澄,并对他委以重任。

    重获自由的胡元澄,在明朝全身心地投入研发,对原来的火器进行改良完善,先后推出了著名的“神威烈火夜叉铳”、“单飞神火箭”等数种新型火器。

    其中神威烈火夜叉铳又是一种单管火器,用硬木车成小于铳管口径的薄片,钉上箭镞,涂上虎毒,裹上神火。

    对敌时拥有有巨大奇效,史书上是这般形容这种可怕的战场利器的:

    “人马则钉入骨,遇辎重则焚粮草,遇船则烧蓬帆。

    镞上三棱倒钩,遇物钉入,摇拔不出,器虽同常制而厉害百倍。”

    而单飞神火箭是在火铳药室装填火药,铳膛内装上各式毒箭。火药点燃后,毒箭飞出,威力大,射程远。

    外有强敌虎视眈眈,大明火器的研发刻不容缓。

    朱祁钰认为,不管现在多穷,火器的研发必须放在首位。

    而这胡叔林作为大明火器之神的独子,自然是继承了父亲所有关于火器方面的知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