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书法点评惊呆众人
二人并肩出了县公安局的院门,郝局长看了看手上的腕表,“咱们正好去那里吃个中午饭。”
很快到了县委大院的一间小礼堂,进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张张长条桌,每张桌上都摆着不同的笔墨纸砚,三五成群弯腰或站立的沿着桌面围着,有的肃静不语,有的相互追捧,还有的侃侃其谈,好一份热闹的景象。
主席台的眉头条幅上,贴着“荆江县第三届楚荣杯书法联谊会”的几个大字,荆江分会的小字,二人的到来,并未引起众人的注视,郝局长目光到处扫视后,指了指大厅的中央, “曾得胜在那,咱们先去他那看看,这楚荣杯已经办了三届了,每届他都是大出风头。”
“呀呀!老曾你这字,比起去年可是精进许多啊,”曾得胜听到有人夸赞他的书法,略有些谦虚的摇摇头,面露一丝憧憬的语气说:“书法一道,我也只能算是初窥门径罢了。”
“你小子,还算有些自知之明,看前两届把你得意的,见识了大师的水平后,就学会谦虚了?”曾得胜一听声音,就知道是谁在取笑他了,众人也不由朝声音的方向看去。
曾得胜正要出声回怼,“郝局长,要不你来谦虚谦虚可好……”话还未说完,就见视线中看到一张熟悉的脸,曾得胜惊喜的拨开人群,“古老弟你咋来了,上次和你说过书法联谊会的事……”
曾得胜连忙握住古典的手,像是许久不见的老友,“唉呀!你看我早上出门,都在念叨着老弟,要是你能过来就好了。”
说着又拉拽着古典,到他刚才书写的位置,“老弟,你帮忙看看我这字,指点一下老哥,上次得到老弟的指点我就……”
众人听到曾得胜的话,一个个目瞪狗呆,下巴都要掉了的表情看着古典,都在心里暗想“这人是谁,既然能得到曾得胜的如此追捧,可以说今天大厅里的人,书法上能和曾得胜比拟的屈指可数。”
“但这个不到三十的小同志,还一脸坦然的接受着曾得胜的恭维,莫不是这个世界疯了,还是他们见识短浅,这个小同志,莫不是哪位大家的弟子?”
各种思绪在众人脑海里翻涌,古典三人并未在意他们的表情,被曾得胜拉到他刚写的书法前,不多时,古典开口赞赏的道,“老哥的字确实是初窥门径了,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就是在笔力上还差了一些精气神。”
“老哥以后可以多锻练一下身体,书法是需要身心合一而发的,关有心,那书洗出来的字,是没有载体的,没有载体,那么就显不出来书法的灵魂,从一个人的书法,能读到很多的信息,如职业,身体状态,性别等很多信息。”
同时古典说他的字初窥门径并不是在贬低曾得胜,反而是赞赏呢,书法入门,从形不似、神不似,形似、神不似,形似、神似,到了这步,你如果一直无法突破,形成自己的风格,你却只能算是入门。
你可能一辈子在这个怪圈里出不来,也有可能在某个瞬间有所悟,出了这个圈,那就恭喜你,你已初窥门径,古典这话可不是乱说,一个真正的书法大家,每一个阶段的书法,都有所不同,这里并不是指书法的好坏,是他在书法中表现出来的一些气场。
书法大家到了中后期的书法为何如此珍贵,是因为他们的身体,已经供给不了书写所需消耗的精气神,书画界传有“绝笔”一词的说法,是指人生中的最后一幅字画,也是耗尽所有精气神的作品。
众人听到古典对曾得胜的书法一番点评后,都不由盯着曾得胜,刚写的这幅字沉思起来,此时桌前已经又多了几人围观,其中一个不到50的中年男人,头顶略显花白,腰板笔直的背着双手。
不时看看书法,转而又看向说话的年轻人,郝局长看到此人,正要张嘴招呼被中年人摇头阻止。
“哈哈哈,古兄弟我这真的已经入境了?我一开始还不敢肯定,” 曾得胜喜出望外,又是自嘲道:“他娘的,老子这些年的坚持总算没有白费,当然还要得力于古老弟那天与我的一番交流。”
此时,中年人侧耳对着郝局长,低语几句并悄然离去,郝局长等中年人离去后,不由脸上露出一丝忧虑,有些后悔将古典拽过来了,但对中年人的要求,他又不好言辞拒绝。
“郝局长,我这字,你觉得怎么样呢?”内心正矛盾不已的郝局长,被曾得胜的叫喊给打断,曾得胜这是又想在他面前显摆了,没好气的说:“你没听古老弟说初窥,是初窥,得意个什么劲。”
曾得胜一听,得意的摆了个请的手势,“来,你来初窥一个我看哈!”众人一听他们二人的打趣,又见郝局长也叫称这年轻人为老弟,更加让他们对古典的身份多了一些猜测。
“古老弟,别理这臭屁玩意儿,咱们到别处看看,”郝局长双手搭在古典的双肩上,将古典的身体转了一个方向,郝局长现在也顾不了这些,是福是祸,也只得见招拆招了。
“郝局长,唉呀!我的老领导,怎么还生气了呢,我就是一时激动,嘴上没个把门的,就是和你开个玩笑,” 曾得胜见郝局长将古典带走,不由着急起来,急忙追上来连声道歉。
郝局长现在哪有心事理会他的絮叨,很快来到一个长桌前,这里同样围了着一群人,曾得胜见这些面孔,顿时嘴里像是贴了封条。
郝局长三人找到一个空位站立,古典就见一个50来岁的中年人正在弯腰挥笔疾书,无一人出声,只是静静看着中年人的书写,笔势刚收,就有人配合的鼓起掌来。
但这边的掌声,并未引来其他人前来围观,都只是好奇的看一眼,并识趣转而继续刚才的话题,这次中年人是写的一幅诗词,从上到下书写的:“今冬少霜雪,腊月厌重裘,”边上几个小字:“摘录于陆游诗词——《腊月》”
在什么场合提字,落款都是有讲究的,这种场合书法一般都是注明诗词的出去与时间即可,但也不能让书法留白太多,也会影响整幅字的视觉。
中年人放下毛笔,微笑如春扫视一圈,“让大伙见笑了,大家不必拘谨,我们就是互相探讨,今天既然都是书法爱好者聚在一起,那我们就畅所欲言。”
话音刚落,就是你一句,我一句开始夸了几来,其中也不缺对书法的真实评论,中年人自始至终,脸上的笑容未变,不失礼貌的看着每个正在点评的人。
在场众人,除了古典与曾得胜不认识中年人外,其它人都是认识中年人的,二人也不知所谓,曾得胜看着书法,点头道:“嗯!这书法虽不似狂草龙蛇腾跃,但这笔锋的浑厚,无不展示出书写人的豪放与自信,也不失为一幅佳作。”
中年人听到得曾得胜有如此见赏,笑了笑,对曾得胜点头示意感谢,他刚才是看到曾得胜的字了,对他的字有所了解,虽自信比不上自己,但曾得胜的年纪摆在这。
不用数年,曾得胜也能有他现在的境界,而且可能胜有过之,所以并未小觑他对自己的点评,又侧头看向二人中间的古典,故着随意的停顿,“这位小同志,你呢?对这幅字怎么看。”
以中年人为主整个桌子站立的位置,都是有讲究的,左右两侧肯定也是他最为熟悉,又或是身份在这些人当中比其它人要高些。
此时右边两侧的人都不由看向边角处的古典,他们都不认识,却被郝局长和曾得胜拥在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