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都市小说 > 剑影墨韵录 > 第22章 高家的历史

第22章 高家的历史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彭阿姨换了一个话题问高远:“高远啊,你说你的同学请你到西京,管着那么大一个公司,是不是不回江海了?”

    其实彭阿姨有一点小私心,她觉得高远一旦离开江海,和程雪的关系自然就难说了,肖冰也就有了机会。从感情上讲,她肯定倾向于肖冰,毕竟程雪她连面都没有见过。

    高远父亲显然看出老伴的心思,不想让长辈的情绪影响到高远和程雪的关系,还不等高远回答就接过话头说道:

    “我不是说过了嘛,世事难料,高远的同学也就是一说,最后怎么样还很难说呢。”

    说完,高远父亲对高远说:“你也快离开宾洱了,一定要记住慧云大师的话,大师传授得东西还要勤学苦练,不可荒废。我要说的也说得差不多了,但更多是从善的方面来说的,但扬善必须惩恶,这一点你懂。今后不论遇到什么事,一定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审时度势,冷静果断,才能成就大事。”

    转眼间,高远离开江海到宾洱已经近两个月了。他决定购买三天后的机票先到江海与程雪见面,然后再飞西京。几天前,当他告诉程雪即将回江海的消息时,程雪的高兴劲就甭提了。

    她原本觉得高远此一去很可能就是遥遥无期,虽然两人只要一有机会不是电话就是视频,但毕竟远隔千里可望而不可及。工作忙时还好,每逢周末或是假期,独自一人的程雪承受着寂寥与思念的煎熬,荡漾的情愫像千万根细细的丝线缠绕着程雪柔弱的芳心,当电话中的高远告诉她几天后就回到江海时,程雪的心扑扑乱跳,脸也不觉一阵燥热,飞起一片红晕。

    离决定要离开宾洱的日期越来越近了,那天,高远正在手机上查询从南昆飞往江海的航班,突然电话响了,高远一看是程雪打来的,还没等程雪说话,高远就抢着说:

    “程雪,我正在订机票呢,大后天的,我们就要见面了。”

    程雪问:“订了吗?”声音有些低沉。

    高远说:“还没有呢,我还在看哪一个航班的时间合适些。”

    程雪停了一下说道:“高远,对不起,你不要生气啊。”

    高远一惊,忙问道:“程雪,你慢慢说,发生了什么事?”

    电话那头的程雪语气有些沮丧说:“高远,公司突然派我到到a国芝加哥大学参加一个短期的培训班,原本是公共关系部主任去的,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公司临时指派我去,我一再推脱,公司告诉我决定不可更改。我也没有办法啊!你说我多倒霉啊。”

    高远听到这里长长的舒了口气,不由得笑了,说道:

    “什么倒霉啊?这是好事嘛,说明公司要重用你,什么时候走,去多长时间?”

    程雪说:“后天一大早就走,半年时间。”

    高远说:“不就半年时间嘛,你要高高兴兴的去啊!”接着高远把自己打算到西京胡可凡的公司去看一看的想法告诉了程雪,程雪也觉得不错。两人又说了半天话,方才依依不舍地挂了电话。

    高远放下电话,为程雪高兴的同时,心中难免有些怅然若失,毕竟与程雪相会是他盼望已久、梦寐以求的事,但他马上就放下了。立马定了五天后从南昆飞往西京的机票。高远觉得自己好像跟以前的自己有些不一样了,少了一些儿女情长,多了一份豪放不羁的胸怀。

    高远去南昆的头两天,刚好是一个周末,一家人又习惯性的聚在一起。高远父亲对大家说:

    “后天呢,高远就要离开宾洱到南昆,然后就要去西京了。有一件事啊,压在我心里很多年了。一直想对你们说,但觉得时机不成熟,说了徒增烦恼,现在应该是时候跟你们说一说了,前几天又没时间,后来考虑是不是等下一次高远回来再说,因为事情也不急,慢慢说也不要紧,怕分散高远的精力。现在看来,说说也好,高远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想一想。”

    大家不约而同地看向高远父亲,他们从高远父亲说话的神情和语气判断,高远父亲要说的绝不会是鸡毛蒜皮的小事,高远也觉得有些奇怪,自己都要走了,老爸还有什么大事没说呢,就说:“爸,有什么事您就直说吧,我们都听着呢。”

    高远父亲喝了口水慢慢说道:“这件事啊,跟我的爷爷,也就是你们的曾祖父有关,跟咱高家的老宅有关。他老人家已经去世四十多年了,这些事情也过去了六七十年,但事情应该还没有完,你爷爷生前反复交代我要让子孙后代知道这些事,而且能够做的事一定要想办法做到。可是我努力了这么多年也没有结果,怕是要辜负你爷爷他老人家了,现在看来,只有寄希望于你们这一代了。这可是关系到高家子孙未来的大事啊。”

    众人听到这里,神情一下子都严肃起来,大家眼睛一动不动地盯着高远父亲,急切的等待着下文。高远父亲见此状况,便想缓和一下气氛,说道:

    “不过,即便是你们这一代人做不到,将来还有下一代嘛,不必有什么压力。你们说,是先到老宅看看,还是先听故事啊?”

    高远马上说:“还是先讲故事吧,老宅随后再看。”众人都附和高远的意见。高远父亲点点头,开始了他的讲述:

    话说高远的曾祖父高鸿昌只身一人到m国打拼,短短不过十几年的功夫,就已经成为m国的知名富商。由于高鸿昌深明大义,为人正直,而且重情义,讲信用,经常救人于危难之中,当地的很多侨民和小商贩都得到过高鸿昌的帮助,在华国的侨民中颇有影响力。

    一九四三年,华国还处于抗击倭寇时期,而此时的m国已经被倭寇占领。m国原先是e国的殖民地,可惜原先的宗主国军队不堪一击,节节败退。

    高鸿昌眼见形势不妙,逐渐把自己的生意和资金大部分转移到临近的t国,m国只保留了一个商号。儿子高怀文也留在t国。此时高怀文已经十八岁,一般的生意应付起来已绰绰有余。

    把t国的一切切安排妥当后,高鸿昌决定回到自己的祖国看一看,作为一个商人,他本可以留在t国,既可以躲避战火,又可以照样赚钱,但高鸿昌骨子里的思乡爱国之情促使他毅然回国,一是看看自己的家乡,更重要的是要把一笔钱亲手捐献给华国政府,用于购买枪械,抗击倭寇。

    他把一张三百万元的银行汇票缝在衣服的夹层,化妆成一个普通的客商,带了一个年轻机灵,也就二十来岁的小伙计一同前往。这小伙计姓杨,名臣忠,祖籍华国潮州,从爷爷辈就到了m国。原先杨家也是成功的商人,生意做得不小,后来被奸商所骗,不但破了产,还欠下了一大笔债务。

    高鸿昌与杨家有过不少生意往来,所以两家十分熟悉,高鸿昌十分同情杨家的遭遇,便把当时还不满十二岁的杨臣忠收留在自己的商号。对杨臣忠关怀备至视同己出,还不时在经济上接济杨家,以解燃眉之急。

    没想到高鸿昌的这一善举,竟成就了高家与杨家几代人义薄云天、生死相依的情谊和传奇故事,当然,这是后话。

    高鸿昌和小伙计杨臣忠经过几天的精心准备,然后乘坐汽车从m国的南部向北部进发。从m国到华国有两条路线可供选择:一是从m国乘坐轮船到香岛,在辗转到云川,这条线路相对安全,但费时太多,再怎么也得花一个多月时间。

    高鸿昌决定冒次险,选择第二条线路:即从m国的北部边境进入华国,这条路最为便捷,如果一切顺利,只需要一个多星期便可到达家乡宾洱或者云川省城南昆。但此时在m国北部边境地区战火纷飞,华国的远征军和e国的军队正在与倭寇进行激烈的交战,这条路充满了风险,但高鸿昌归国心切,顾不了许多,带着小伙计一路向m国北部奔去。

    汽车从m国的沿海城市光城出发,经过两天的行驶,到达m国北部城市曼城,前面的路司机不敢再走了,因为再朝北,公路已经被炸得坑坑洼洼,汽车无法行驶,而且正在发生战斗,曼城已经听得到断断续续得炮火声。曼城离边境线还有四百公里,高鸿昌只得和小伙计找当地的老乡买了两匹马,又雇了个向导,准备了几天的干粮和水,继续向北而去。

    开始几天,由于向导对路途十分熟悉,除了偶尔听到零零星星传来的枪声,也没有遇到什么大碍。走得倒也十分顺利,距离边境也只有一百多公里了。高鸿昌心情顿时轻松下来,因为照此情形,一天之后就可越过边境回到祖国。但事与愿违,在接下来的几天,他经历了他一生中最严酷、最险恶的生死考验。他更想不到的是,他的这一番经历在已经成为历史的几十年后,又引发了m国北部一场剑拔弩张、惊心动魄的生死搏斗。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